第952章 李治的平衡手腕
紫宸殿內,武後看向皇帝,低聲問道:“那此戰主帥,便定彭城縣公。”
李治微微搖頭,說道:“雖說定為彭城縣公是早定之事,但朕總覺得不大妥當,尤其今日之後,更覺不能如此。”
武後低頭,心中輕歎一聲。
所有人都以為是她推出薛仁貴來和劉審禮競爭,但實際上,真正不想讓劉審禮任西征主帥的人,是皇帝。
“如果讓劉卿任西北道行軍總管,那麼薛卿呢,當他出現在西北道後,難道讓他居住劉卿之下嗎?”李治很現實的反問。
劉審禮是工部尚書,但薛仁貴也是代州都督,雖然他現在沒有軍職,但在軍中威望絕對不輸於任何一位大將軍。
因為他本來就是右威衛大將軍。
如果說是王族,或者宰相自然能壓他一頭,但劉審禮這個工部尚書不行。
“陛下想怎麼辦?”武後看向李治,目光謹慎。
“先封彭城郡公為西北道行軍總管,率軍前進。”李治呼吸輕緩,思索著說道:“然後再調一個宰相過去,任西北道行軍大總管,最後,再將平陽郡公調過去,任邏娑道行軍總管,這樣論欽陵即便是猜到一些,也難以應對。”
“隻是,陛下,這樣西北道諸軍也會混亂的。”武後迅速提出了這裡的問題。
“不會。”李治直接搖頭,說道:“彭城郡公之職,是先在大非川修築營寨,然後到瑪積山道修建營寨,苦海,還有烏海修築營寨。
前鋒用燕國公李謹行,王孝傑、黑齒常之、李多祚儘皆調入他的麾下。
南昌王為後路糧草輜重調運,同時複修大非川和瑪積營寨,確保前線大軍若是真的危險,可以安然撤退。
一旦大軍撤至大非川,彭城郡公主管糧道營寨,平陽郡公負責作戰。
南昌王後撤,為西北道行軍大總管前鋒,支援包抄。”
前期,劉審禮突前,李絢隨後,薛仁貴潛伏。
後期,劉審禮後退,薛仁貴突出,李絢後退,接應支援大軍。
以李絢部為間隔,將各部職責清晰的劃分出來。
……
李治輕吸一口氣,搖搖頭,說道:“這一切,都是在烏海無法堅守之下的布局,如果烏海能守的住,那麼剩下的一切自然休提……至於那些營寨,日後,擴建成城便可。”
“陛下思路長遠。”武後點點頭,李治說的,是在李絢的計劃之上更加完善。
“至於前期諸事,就由彭城郡公之策。”李治神色肅然,今春前攻吐蕃並不現實。
李絢的計劃之所以能打動李治,就是因為在大非川作戰,他不僅能夠洗刷當年的恥辱,同樣也能夠在大非川儘可能擊殺吐蕃人。
一場大戰,論欽陵至少要調動十萬軍。
隻要將這十萬軍全部吃下,那麼就等於吐蕃後方一片空虛。
之後,大軍隻需要掩進,立刻就能占領無數領地。
以擊殺吐蕃人的有生戰力為主要目標。
李治雖然說不出這句話,但也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以宰相任西北道行軍大總管,在平陽郡公和彭城郡公俱在大非川的時候,壓製兩人矛盾。”武後抬頭,看向李治:“陛下想法雖好,但選擇何人,總不能讓左相再去吧。”
李治深吸一口氣,輕聲說道:“朕準備重新任一位中書令。”
武後眉頭一挑:“陛下真的不放心郝相嗎,南昌王不是說……”
“政務要放下一半,還是找個人來幫一下。”李治微微苦笑,說道:“按製,本就該有兩位中書令的,隻是朕一直以來,都將重壓壓在郝相肩頭,如此這一次出事,也算將隱患提前爆出,也好。”
“那麼陛下想調何人?”武後的呼吸頓時就沉重了起來。
李絢溫和的笑笑,摸著武後的手背,輕聲說道:“先以李敬玄任中書令,檢校兵部尚書,然後出任西北道行軍大總管,李敬玄離朝之後,以竇玄德任吏部尚書,調許圉師回朝,接替竇玄德任戶部尚書。”
武後微微停頓,李敬玄是趙郡李氏南祖房的人,他是個老好人,沒有特彆針對誰。
竇玄德是李旦的親眷,調任吏部尚書上半格,但以他之能,隻怕下一步就是宰相。
許圉師是郝處俊的舅父,調他回來算是對老臣的安慰。
更何況許圉師曾任侍中,當年雖然犯錯,但如今治理地方頗有成績,調回來也說的過去。
而且許圉師曾經一度有投靠武後之心,這未嘗不可。
這三個人的調動,看上去對武後極為有利。
太子現在重心都在皇長孫和劉審禮身上,劉審禮雖然出掌軍權,但卻有薛仁貴和李敬玄製衡。
薛仁貴可是武後和皇帝都信得過的人,這樣劉審禮的威脅就降到了最低。
最重要的,這裡麵還有南昌王作為緩衝,甚至戰局一旦有變,南昌王可以接手軍權,避免局麵崩壞。
可偏偏南昌王雖然接手了軍權,但身邊是劉審禮,薛仁貴和李敬玄這些人,他的威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個布局當中,武後權力上調半格,太子有掌軍權的劉審禮,也上調半格。
兩人都有進,那麼自然就有人受損,而這個人,正是皇帝。
但真是如此嗎?
李敬玄好好先生,皇帝開口,他根本不會拒絕。
竇玄德拋開李旦這一層,也是皇帝的舅父輩。
許圉師曾經是皇帝的親信,如今雖有投靠武後之意,但他畢竟是郝處俊的舅父,立場轉變很難。
薛仁貴對武後和皇帝都忠心,但更加忠心皇帝一些,畢竟他是從先帝手上起家的恩遇太重。
至於劉審禮,他不過是靠向太子而已,但根本,他還是忠誠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