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聽到這個中肯的評價,也乖乖地低頭。
“大王謬讚了。”
“即日起,寡人就拜爾為大夫。入朝議政,不必再在尚書台當值了。”
李斯一時間未反應過來,木在原地。
隨後就是誠惶誠恐地拜謝嬴政,“多謝大王。”
“夫當今天下,隻有秦國能夠完成天下一統的大業。天下一統,這是人心所向。斯願意為大王一統天下的大事竭儘自己的才能,以報大王賞識之恩。”
嬴政聽了,卻不由得感慨,“李斯——你可知寡人一直在尋找誌同道合之人,沒想到兜兜轉轉,原來這個人早就已經在寡人的身邊了。”
“來人,給李大夫賜酒。”
嬴政和李斯對飲,又與他聊了許多關於昔日聞名天下的大師儒家荀況的儒業如何。
李斯皆對答如流,最讓嬴政感到難得的是,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斯以為,先師所言,已經與過去的孔孟之學大庭相徑。先師主張性惡論,此以主張揚善抑惡,已經脫離了儒學。”
“儒學雖有修身之用,卻不能用來經世治邦,害就害在仁義二字。唯有先師指出人性本惡。先師重在教導弟子們學以致用,行動起來要比知道更重要。”
“……”
“先世儒學經義隻是講出道理,卻不解釋道理為什麼是這樣;而先師的著作,重在說明道理是如何得出的。”
嬴政聽李斯對荀卿的學說著書的解讀,那是津津有味。
二人一坐談論起來,就是一整個晚上。
嬴政沒想到,李斯居然什麼都懂。嬴政問他荀卿的學說,他說的頭頭是道;問他陰陽家的學說,他也一一指出,陰陽五行之說,其實還是脫胎於《易》;乃至於黃老之學,李斯指出可用於養生,決不可用於治國。
嬴政又問當今天下法家的名流宗師誰最出眾,他竟然指出,“當今天下,能夠稱的上是法家宗師的,隻有韓非一人。”
“你竟然對此人有著這樣高的評價。寡人倒是對這個韓非更好奇了。”
“大王,韓非此人,一生鬱鬱不得誌。他自知國家不保,可是從不抱有幻想,卻又不肯放棄自己的國家。他將他所有的才學和孤獨全部都傾注在竹簡之上了。是以大王,我們讀到的是他的心血與智慧,絕非是簡簡單單的法家思想陳述。”
“如你所言,這韓非既是個才士,又是個忠臣義士。”
“臣隻是如實報於大王。今日所呈這一篇,正是他的新作——《孤憤》。”
嬴政聞言,眼前又是一亮,這次,他看韓非的文章時,目光中又多了些敬佩。
嬴政攤開奏簡,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
君臣二人就這樣,在章台宮同席相談。
沒過幾天,這件事就傳遍了朝野上下。
大家不由得紛紛妒忌李斯的才能。,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