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喜愛仿照周朝製度的秦國,雖然在中原的邊緣地帶醞釀發育,可是無論是文字還是習俗,都和周朝是保持最相近的。
到了戰國末期,春節更是所有人都期待的日子。
因為沒有人會在這一天打仗,天地下所有的事情,都在春節這短短的幾天內,陷入停滯。
大家紛紛把手頭的事情擱在一旁,設酒殺雞、宰豬、剁狗,製作臘肉。秋天儲藏進入地窖的美食,通通都被拿了出來。當然,這是家境殷實的人家。
隻要君王不苛待百姓,這個時代的百姓,還是很容易通過自食其力的方法滿足溫飽的。
隻要肯勤勞的種地、喂養牛羊、養豚豬。
生活不是什麼問題。
哪怕是最貧寒的人家,到了過年的時候,也會全家人拚拚湊湊,用黍米和肉丁,煮出一碗肉粥。家裡每個人都分上一碗,這就是過年了。
食物是重要的,但是不是最重要的。
這個時候的春節,主要不是在一家團聚上,而是全體族人一起去宗廟祭祀祖先。
而貴族的春節,那可就講究太多了。
孔子時,魯國亦有迎春之俗,俗稱“春祭”或者“臘祭”。孔子就是因為春祭後,沒有得到國君應分給大臣的祭肉,憤而離魯赴衛,開始了周遊列國之旅。
那麼在秦國,也有相應的習俗禮儀。
貴族自然要給門客、仆人發放過年的食物,每人一包肉、一壇酒,這都是必須的。更富貴的人家若是願意善待仆人,會賞賜絹布下來。
而對於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秦王將偕同王後、尊請太後、率領百官一起祭拜秦國宗廟。
秦國宗室所有的血脈,也都要一一前去。
這就是秦國春天最大的典禮——春祭大典。
從臘月開始,宮中就在籌備這樣的大事了。
曦月自從嫁入秦國成為王後,就在宮中忙著籌備春祭。宗廟上的祭祀典禮大事,自有宗正處置。
可是宮裡,上上下下幾萬人。
郎衛、仆人、徒隸、內官、婢女,都要賞賜;更不要說那些夫人、公子、公主們。
嬴政日理萬機,還要抽空讀書,哪來的功夫去做這些事情,自然都是他的王後給他代勞。
王後會確保宮中每個人都得到賞賜。不許有人克扣,每個人都能分得應得的臘肉,糕點,歲錢。
除此之外,就是除舊迎新,上上下下集體灑掃宮室。
王後在後宮指揮成百上千人打理宮廷,也著實好費勁精力。
而她最心愛的兒子扶蘇,將在這一天得到一件由母親親自做的常服,另有寓意吉祥平安的玉佩,腰帶若乾。
王後知道,扶蘇什麼也不缺,所以她要給扶蘇天底下最平凡的東西。
天底下能有什麼是比過年的時候穿上母親親自做的衣裳去參加春祭大典更開心的事情呢。
眼看臘月將要結束了,春祭大典將至。
王後把趕製好的衣服帶了過來,要讓扶蘇先試穿,以免有不合適的地方再改。
男孩一旦開始長身體,這衣服就不合身的快。
祭祀大典上,自有黑色冕服在身。但是王後給扶蘇縫的,那是扶蘇在新一年裡穿的常服。,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