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這個世界上,有一片樂土(1 / 2)

這會兒,認識太子和認識衛率灌夫的人都在邊上沉默了。

這古代和現代完全不同。那古人的視力是非常好的,雖然站在很遠的地方,但是看到的東西仍舊很清晰。

而且在這個時候,大家都認為視力是可以鍛煉的。專門盯著遠處看,久而久之視力自然好。

這太子站在城牆上,以灌夫的名義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身為扶蘇身邊的郎衛、宦侍,又有哪一個不佩服扶蘇的膽量;作為朝中的臣子、將官,又有哪一個不對這位未來的秦國太子側目讚歎。

扶蘇站在台上,理直氣壯地說著自己的心裡話。

身邊的人雖有擔心他的安危,但是注意力早就跟著扶蘇的言辭走了。

“太子知道你們都感激他的作為,但是太子卻說,太子才感激你們。”

“父老鄉親們可知道,太子此次前來潁川郡,是奉大王的命令,專門來安撫鎮壓暴亂。”

“太子出行前,也對這件事感到棘手。你們做了韓國的國人上百年,而做了我秦國的子民,不到五年。改變你們的習慣、讓你們去學習我們秦國的律法,本來就是一件艱辛的事情。”

郎官們大聲地傳呼著太子的話,庶眾們聽了,他們的內心對扶蘇油然生出一種認同。

真誠永遠是必殺技。

無論何時何地,隻要以真誠待人,沒有不靈驗的。除非對方是狗。

大家都側耳傾聽著。

其實在戰國時代,這種場麵很多。因為總是需要打仗,幾乎每個男兒都逃不過被拉去當壯丁修城牆,又或者是拉去戰前交戰。

這種訓話的場景很常見。

但是當一個國家的未來領袖,站在他的子民麵前,對著他們說出肺腑之言,引發的自然是無數人內心深處靈魂的共鳴。

城下,有人哭了。

哽咽聲漸漸地傳過來,進入扶蘇的耳中。

蒙恬和扶蘇身邊的將官都在汗顏,在羞愧。

他們這麼多人兩個月了不斷地做這做那,加固城牆、整編城防、安排巡邏,不斷地施壓於庶眾,可是他們做了這麼多,竟然還不如太子幾句話。

大家都看到了,扶蘇用自己的誠心化解了韓國庶眾對秦人的抵觸。

見到這些人淚如雨下,秦國的將官和士兵也都被上了很好的一課。

這個時候,他們才意識到韓人並不是負隅頑抗,滿心仇恨秦人的,他們也能改變,隻是讓他們改變的人是太子,讓他們改變的方式是通過另一種方式。

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震撼。

過去一千年來,大概隻有聖人能夠做到這個地步。

坐在馬車裡的鄭國,他聽著城牆上的人喊出的話,默默地流淚,淚水沾滿了衣襟。

他揩著眼淚,終於敢從馬車裡走出來了。

他望著漫山遍野站著的韓國人,過去有負韓國的罪惡感消失了,他在扶蘇身上看到了另一種更加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改變現在的使命。

他應該做的是為韓國百姓做事,而不是整日擔憂如何麵對韓人,擔心他們如何在背後叱罵自己。

上卿鄭國走了出來,其他將士紛紛圍了上來。

“上卿,請您坐回馬車。”

鄭國擺擺手,“不,讓我看看潁川庶眾。”

鄭國眼裡含著熱淚,大膽地看著車外的一切。

內史騰見到這樣的場麵,眼中也是燃著光,這一刻,他看扶蘇眼神裡充滿了崇敬。

太子以後會成為比大王還要英明的君王,因為他在踐行孔子說過的話。

“太子贏得了潁川郡郡人的人心啊。”

騰捋須髯說著,其他人也紛紛點頭稱是。

“大概也隻有太子,才能夠在未來繼承大王的事業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