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先進秦國和落後六國之間的矛盾(求打賞月票!)(2 / 2)

輕罪重罰的效果到底是一勞永逸,還是小題大做,看曆史就已經得出結論了。

這些律史聽到扶蘇的話,一個個豎起耳朵,眸子裡閃著精明的光。

跟在扶蘇身後的信望著這些‘頑固的’律史們,他們的眉頭統一擰成兩個小山堆。

太子想要寬刑,這已經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

但是在秦國培養史的基地說這樣的話,頗有些挑釁試探的意味。

都是一幫六七十的長者,雖然學的是法律,可是法律也是人血學,他們每天也都教導的是年紀不大的孩子學習律法。

所以這些人,他們反而更偏向學者類型的,因為他們處在政治的邊緣地帶,不摻和那些利害糾紛,權力鬥爭,派係政見。

看著扶蘇年紀輕輕,和他們手底下的學僮差不多,隻是言辭縝密,讓人挑不出毛病。

他們雖然一個個擰眉,但是還是把這件事當做一個問題,集體聚在一塊兒用眼神商討交流了一下。

令史朱問道,“太子,如果庶眾寧可違法,也不願意遵從法律。那這種時候,大概是要處以極刑。”

“有些人明白事情和道理,隻需要點撥一二即可。可是有些人則不同。要讓他們遵守規矩,就要讓他們付出鮮血的代價。就算眼睛都流出血來,他們也不會領悟。”

“可是我一直認為,法是為了約束規範人的行為,如果利用法強行壓迫百姓,起了相反的作用,這時候又該怎麼辦呢。”

“我去了新鄭,聽了很多舊韓民眾的想法,他們都厭惡秦法的嚴苛,但也有人因此獲益。但是有一部分人,僅僅是不希望有他人約束自己。”

“這類人,他們天生逆反。如果有人去壓製他們,他們本來想要好好做,但是一旦有人強行規定下來,他們反而不願意為之。”

扶蘇說出這話,引得一眾太學裡的老頭兒們笑了起來,眼中都掬著光。

“太子果然敏銳,這正是我們也感到困惑的地方。因為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在六國被攻占的地方發生,也一直發生在我秦國境內。”

“廷尉府曾遇到過許多起類似的案件,廷尉府曾請我等討教如何審理。這些案例都是一樣的性質。是說有些人本來也知曉整理收拾垃圾,不會在道路上小便大便,但是當知道秦律有嚴格規定之後,反而故意違法,隨後逃逸。”

“更有些民風彪悍的地帶,比如隴西,那一帶的男子多不願意服從管教。原本他們也不知道要做什麼事情,本願意上陣殺敵換取爵祿和粟米,一旦被官府強行征用,他們中有人便故意逃脫兵役。”

扶蘇沒想到,這些人居然能夠平和地和自己討論這些問題,甚至漸漸話題一致,態度也趨向一致。

這時候,上課的鍾聲響起,鐺鐺鐺十下響動後,室內傳出一陣陣朗誦聲。

“凡為吏之道,必精潔正直,謹慎堅固,審悉毋私,微密纖察,安靜毋苛,審當賞罰。”

“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精廉毋謗,三曰舉事審當,四曰喜為善行,五曰恭敬多讓。”,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