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你望望我,我望望你。
楚國發展到今天,國中上將基本上都是百年的貴族之後。若問有幾人懂得帶兵打仗的謀略,一眼望去就知道。
某些將領,一問問題就心虛。
又是宋義,他率先站出來了。對於攻打秦國,他似乎有著十分的信心,自認為可以在此次戰事中發揮自己的才能。
眾將自然都將目光看向他。
宋義站起身來,望望眾人,先對眾人作揖,此舉引得眾人好感。
“大將軍在上。眼下正是冬月,不日就要過年祭。雖然秦楚兩國有許多風俗不同。可是這春祭,那是祖宗定下的規矩,天下人都要過的,就趁著舉行年祭之時,趁著他們不備,我們在當日反撲,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項燕和項氏一族的將領聞言,大都皺起眉頭。
項燕心裡納悶,這宋義到底是怎麼想的。
在舉行春祭之時發動進攻,這不是得罪天地和神明嗎。
更何況,春祭之日,素來是家族集體祭拜祖先的日子。
將士們每到春祭之日,思鄉情切,怎麼有心情去舍生忘死打仗呢。
見眾人都不說話,宋義急忙又想出一個辦法,“我提議先將城寨拔走,讓秦軍以為我們真的懼怕他們。此時距離過春祭尚有半月不足,他們見到我們撤退走了,必然高興過春祭去了。到時候秦軍必然放下戒心,那就是我們反擊的好時候。”
一些楚國將領聽到這個方法後,都跟著拍手稱好,他們認為這個方案非常的妙。
項燕坐在上座,望著這些世家子弟出來長得獐頭鼠目的家夥,心中滿是鄙夷和厭惡,難道說他堂堂大將軍項燕自己會不知道這些事情嗎?
項燕的虎軀向後一躺,虎背靠在座椅上,將雄壯的身軀展露無遺。
“秦軍敢放一萬的兵馬於城內,也許是因為之前沒有料到我軍會率大軍直奔城下。可是我軍如今已在城前十數日,按理說,秦國的太子扶蘇應該早就收到消息,可是秦軍至今仍未派兵前來馳援。”
“這正落實了我之前的猜想。可見他們是故意為之。兵法雲,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予之。”
“想要擊敗對方,一定要暫且幫助他以謀求機會。想要他人身上取得利益,必然要先給予對方一些好處。這是典型的陷阱。我料定秦國的太子此時已經知道此事,他這是在和我楚軍鬥兵法。”
眾人看到坐在上座的項燕威嚴肅穆,氣勢威嚴,一個個自知才能不足理虧,便漸漸都不敢說話了。
宋義見狀,心中也是十分不爽,可是他始終沒有辦法。因為大將軍項燕手中才持有兵符,他若是不同意自己的看法,就算自己說再多、說得再好,說得再對都沒有意義。
見到否決了宋義的主張,其他將領便立刻追上去問。
“那以大將軍之見,我們難道有二十倍之兵力於秦國,卻不能戰勝他們,拿下楚國?”
項燕不疾不徐,仍舊冷靜鎮定,“那可未必。我軍自有優勢,隻是若以攻占宛城為目標,未免顯得我楚人鼠目寸光。這攻占宛城隻是第一步。”
“縱使秦太子年輕氣盛,可是你們不要忘記了,這次我與他一同出征的還有兩位副將。這兩個副將都是在年輕一輩的將領。”
“一個是深受秦王信任的將門世家之後,一個是曾經追逐燕軍數千裡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的猛將。蒙恬和李信皆少壯,二人都渴望儘早建立功業。”
“副將蒙恬,此人是將門世家之後。其父蒙武多年征戰,功勳卓著。父親貴為秦國徹侯。年紀雖輕,卻有謀算。據傳他和秦國太子的交往密切。這個人是勢必會聽從秦太子的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