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風雲變幻(求打賞全訂支持!)(1 / 2)

“是啊,少主。我聽說,楚國的項燕,率領兵馬攻打秦國,可是遭遇慘敗,十萬楚兵,葬身於長葛。這十萬兵馬,可都是精銳。”

“這一戰下來,楚國的士氣必然被重挫。秦國的太子又是阿聲威大震,威名遠揚。那些從其他諸侯國逃過來的人,都在議論說,楚國滅亡,也就在這一兩年了。還說楚國應該無人再敢應戰迎敵了。”

提到秦國的太子,這些隨侍紛紛忍不住道,“這個秦國的太子,實在是可惡,他用心險惡,城府極深,囂張不說,還十分殘忍,比他的君父秦王政還要狠毒十倍。”

“為了不讓楚國的士兵跑回去,就是他下達的命令,要讓秦軍圍獵,困殺楚國十萬將士。”

“那可是十萬將士,一條條人命,據說楚人的血,都染紅了大江。可是秦太子這個人,素來虛偽無情,他殺了十萬楚兵,隨後又假惺惺讓秦國的士兵埋葬楚人的屍體。”

“要說天下誰最厚顏無恥,就屬他了。”

這些人說著,眼睛裡冒著火星子,雙拳攥緊,恨不得把千裡之外的秦國太子扶蘇捏碎。

張良在座上,他倒是很平靜。

“這秦國的太子,我們並不是第一次知曉他的手段。這個人,非常善用智巧。”

“本以為他隻是善於治理,可是沒想到第一次出兵,竟然就能夠讓楚國遭遇這樣的大敗。這一戰,著實給他添加不少勝算。把原本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以楚國的國力,哪怕秦國硬攻,也必定要耗費不少時間。他卻來了個先聲奪人。”

“我猜想,他其實根本沒有兩年之內滅楚亡齊的計劃。此番必定是故意提前放出話來,這就激得楚國上下著急應戰,他來了變主動為被動。”

“這一次他大破楚軍,才是扭轉形勢的關鍵。把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變成了事實。這麼一來,秦太子在秦國的聲威必然大振,這會立刻提升他在軍中的號召力,日後調遣兵馬,發號施令,隻會比之前更加得心應手。”

“反觀楚國,先是被謠言搞得國中人心惶惶,隨後便中了圈套。這樣一場大敗,不僅損傷了國力,更擊潰了楚人的信心。哪怕他們想辦法集結到三倍於秦國的兵力,到時候和秦國交鋒,麵對秦國的太子,也會心中有膽怯。”

張良捏著茶杯,裡麵幾根人參須飄著,茶水呈黃色。

【據考古發現,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有陶製成的杯子,雙耳杯,單耳杯。和現代的馬克杯彆無二致。】

張良身邊的隨侍,個個都武藝高強,脾氣也多爆烈。

“少主,秦國的太子,那是我們的仇敵。您怎麼能這麼誇讚他呢?”

張良用平靜、無畏的眼光看向正前方的湖泊,“有時候,承認對手比自己強,才是麵對他的最好方式。”

“那按照少主的意思,這個秦國的太子,他以後會一步步蠶食楚國,滅掉齊國。那到時候,天下就都是秦國的了。可是我們複國的計劃不就?”

張良微笑搖頭,“那可未必。就算他再怎麼機敏,再怎麼占據得天獨厚的優勢。可是隻要是人,就總有弱點。秦國的太子立下如此大的戰功,可是,他的君父秦王政接下來會怎麼想呢?”

“自古以來,帝王之家就最是無情。在權力麵前,這對素來在天下人麵前表現得感情深厚的父子,難道會有例外的結局?”

“我聽說秦國的太子,總是能講出許多的大道理。他經常說,事必由己出。這句話說的實在是不錯。能讓秦國的太子自身遭遇禍事的,隻有秦國內部的權力鬥爭。”

“你們都說,秦國的太子有多厲害,十分可惡。可是我卻不這麼認為。秦國的太子越是賢名遠播,聲威高,得民眾士兵信服。他的太子之位,才會變得越發岌岌可危。”

“如果我是他的對手,我一定會極力在秦王麵前說他的好話,甚至說出太子扶蘇的聲威已經超過了秦王政。”

張良嘴上說著這殺人於無形的法子,可是麵上卻十分平靜。

這些隨侍們聽了,也都有不寒而栗的感覺。

“像他這種地位的人,最容易威脅到秦王政。我一直都感到奇怪,為什麼秦王政這樣一個人,他會一路扶持他的長子到今天這個地步。可一座山林裡,隻能有一隻老虎成為霸主。”

“要不了多久,秦國朝中內部,就會掀起腥風血雨。”

眾人聽著張良的話,一個非常年輕的隨侍忍不住感慨,“這秦國的太子,也不容易啊。”

眾人都瞪大眼睛望向他,卻什麼話都說不出來。

張良站起來,在池邊上洗洗手。

“那少主,我們接下來要怎麼辦啊?”

張良望著麵前的湖泊,他心裡的憤怒和恨意,從未消弭過。

可是他很清楚,秦國現在正是實力強大的時候,以他現在的實力,什麼也做不了。

“進德,修業。我們要去各國做生意,賺錢,賺很多錢。隻有這樣,才能在未來有能夠用得著的時候拿出錢來。”

張良一說這個,這些人立刻兩眼放光。

他們紛紛聚在一起,商量起各自的私事來。

“要我說,臨淄城也是個好地方。我們可以在這暫時先安個家,這齊國的美女,實在是多啊。”

“是啊,昨天我就看上了一個。可惜當時兜裡沒錢……”

“……”

聽著這些人的議論,張良隻覺得無趣,他假托自己累了,回到屋內休息。

在室內,張良聽到這些人議論得更歡了。

複國,很多時候隻是他們侍奉自己,哄自己開心的托詞罷了。

他們心中並沒有韓國。

痛斥齊國人忘記了自己國家的人,其實和他們一樣。

當國家沒有滅亡時,他們對國家的興衰榮辱毫不在乎,隻忙著為自己的私利爭鬥;

當國家滅亡之後,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這時候就會打出複國的幌子,彰顯自己是多麼的悲慘。

而他的仆人,現在處在第三個階段。

失去國家的庇護已經很久了,他們漸漸在一日日的平淡生活中,忘記了當初為什麼選擇出來流浪。

當一個人被生活磨平了昔日烙印在心上的恥辱,很快就會隨世俗沉淪。

張良倒是複國的心意始終堅定。可是他發現,他身邊這些隨侍,和他完全不一樣。

當初自己要放他們走,分給他們財物,他們感念張氏待他們恩重,不願意拋棄我,和我結伴同行。

可是現在,他們的想法已經逐漸改變了。

他們想著要成家,安定下來。

如果這個時候,自己再提讓他們練習武藝之類的,他們一定會沒有這個心思,甚至會紛紛約定帶著自己的財物偷偷逃跑。

可是當自己說自己要賺錢做生意,他們立刻歡欣鼓舞。

張良坐在室內,看到人性本質的他,又何嘗不能從自己幾個仆從身上推知到天下諸侯國的情況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