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儒家已經死了(求打賞月票訂閱!)(2 / 2)

“儒家學說,基本上都是謬路。”

說到這裡,信又冷笑了一下。

“說起來,當初我們秦法家之所以能夠自成一家,實際上,就是看到了儒家的不切實際,所以針對儒家的觀點,完善了法家的體係。”

“儒家主張性本善,而我秦法家主張性本惡。這兩者看起來完全相對的理念,其實並不是各自發展起來的。秦法之所以能夠幫助我秦國成為天下最強大的國家,就是因為秦法看到了儒家的不切實際之處。”

“某種意義上,儒家算是秦法家的先師了。”

信露出這樣張揚且自信的笑容。

他們根本看不上儒家。

眾人都紛紛點著頭。

張蒼像是被幾隻大狸貓逼到牆角的老鼠。他坐在扶蘇的左手邊上,隻是看著坐得筆直挺拔的信。

太子嘴上也說不看好儒家,心裡怎麼想,很難琢磨。

張蒼一時間找不出話來回懟。

不管怎麼說,他堅信,要愛民,而不是馭民、用民、掠民。

張蒼這個人,還是相當有原則性的。

他並沒有見狀就阿諛逢迎扶蘇的‘表麵意思’。

不過,談到這裡,扶蘇忽而感慨道,“話雖如此,不過先人們的思想,始終值得敬佩。而荀卿,也著實不負天下儒者之大宗師的名號。”

“戰火蔓延了百年,儒家早就被諸侯王拋棄。可是荀卿依舊堅持儒家“民為邦本”的政治主張。”

“他曾經引用了舟水之喻,認為君為舟,民為水。荀卿認為作為“舟”的統治者,一定要善待“水”。”

“君王要滿足百姓的各類需求:首先,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國家要賑濟貧困、幫扶弱者、減免苛捐雜稅,使老百姓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再次,荀卿堅持要讓老百姓能有所發展、有所成就,使自己能由社會的底層逐漸上升到中層甚至上層去,荀卿希望民眾內心深處能夠產生想過上良好生活的願望。這樣民眾才會對國家有信心。”

“荀卿認為,一個好的國家,應當具有一個通暢的流動係統,能夠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階層的改變、身份的變化,而不是讓官位、財富隻被一少部分人始終把持。”

“那樣的話,既阻塞了老百姓的期盼而會造成不滿,也會對統治者自身構成潛在的危險。而要實現這點,統治者就要做到“隆禮敬士”“尚賢使能”。”

“隻有這樣,百姓便會心滿意足,統治者這個“舟”也就可以在平穩的“水”上安寧的生存了。”

“但是這些理論之中,明顯有很多地方不合理。”

“在我看來,人的欲望是永遠都無法消除的。所以君王讓所有的百姓都心滿意足,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而人的本性,自古以來就是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人怎麼可能甘心於讓自己處於卑下的位置。世界上大部分人內心深處,都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認為自己要優於其他人。”

“而之所以造成這些地位上的不平等,資源上的貧富差距,見識上的高低,都是因為出身。”

“很多時候,人的痛苦,源自於內心的理想和現實的矛盾。肉體上的勞累反而是次要的,精神上的不安寧,無法調理的欲望,才是痛苦的來源。”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個傳統。看破不說破。針對某些和現實重合的劇情內容,請諸位看官老爺們看明白了也就彆發太直白的評論。懂的都懂。】,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