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自己選的老大麵對重大的挫折非但能從容麵對,而且仍舊能保持這樣的精神麵貌,這些大臣自然一個個也心裡亮了起來。
要知道這個失敗不僅僅是秦王政的失敗,更是他們這一眾臣子失職、驕傲自滿的表現。
戰敗了,朝中的臣子都害怕大王因為這件事遷怒他們。
但是秦王並沒有。
嬴政很高興地對眾人道,“這一次失敗,對我們秦國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創。不過,皇帝當年戰蚩尤,九戰九敗,仍舊不氣餒,最後才取得勝利。”
“我們秦國和楚國,雖然說實力懸殊,固然敗了,但是也隻會敗這一次!”
“寡人決意另請高明,再伐楚國。”
嬴政語罷,滿朝文武都臉上露出喜色。
這才是他們追隨的大王啊!
眾人齊齊稱讚,“大王英明!大王英明!”
隨後,第二件讓所有大臣都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嬴政剛把王座坐穩,給朝中大臣確定了他的心意不會改變以及接下來秦國朝中大政方針的走向,這廷尉李斯就立刻走上前來。
“臣李斯有罪,請大王責罰。”
嬴政眼中閃著光。
“哦?廷尉何罪之有?”
“啟稟大王。將軍李信在前方戰敗,皆乃臣之過。正是臣教唆大王,對大王說可以用二十萬兵馬打敗楚國,正是臣的察事不明,更誤導了大王。臣請大王降罪。”
諸臣聞之,自然有很多清正之士表示鄙夷。
這事情明明就在眼皮子底下發生,到底誰是誰非大家不是一清二楚嗎
怎麼你這個李斯非要站出來承擔這些事情呢。
錯在大王啊。
可是朝中許多投機之士卻心有戚戚,當初大王說要用二十萬攻打楚國,正是我們這些人隨聲附和。
如今大王雖然嘴上不說,可是如果追究起來,我們等人勢必會落個奸饞小人之名。
還沒等大家夥反應過來,李斯自己就把這個爛攤子全部背在了自己身上,還獨攬這個天大的罪責。
嬴政知道,朝中有不少臣子都和自己一樣,對過去的這樁決定不願意承認。
可難得的是,這麼多臣子,隻有李斯願意把自己當做卑微的泥土,承接恥垢,讓大家乾乾淨淨過路。
嬴政見到李斯這樣的表現,不得不再次慶幸自己當初選的是對的。
他在李斯和韓非之間選擇了李斯。
諸臣聞言,連忙為李斯辯護。
都道是這不是李斯的錯,實在是楚人可惡。
一來二去,一場朝會就把這個天大的鍋給推走了,推給了楚人。
誰說朝中都是勾心鬥角,那扯到自己的私利,個個使用出來的隻能是下作的手段,自然是勾心鬥角。
可一旦是要做大事,眾誌成城,那各自彰顯出來的就是政治智慧。
在李斯主動替秦王承擔了所有的決策罪責之後,他不僅僅贏得了嬴政的信任,而且得到了朝中諸臣的擁戴。
在這樣一班未來大秦帝國三公九卿,天下最頂流的人才麵前,李斯願意把自己放在最微小的位置,本身就需要更大的勇氣。
事實也證明,李斯一次又一次的低微、舍棄自我,最終為他換取來了後來的成功。,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