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佛已經說了,不可說。所以集結天下人說法的方式傳播真正佛的精神,佛的道理。那也成功不了。”
“而事實上,人之所以落在這個世界,大多數都是因為有了我相。有了這個東西,對自己的一個執著。那麼天下千千萬萬人,他的心理,他對事情的理解,都是千差萬彆的。”
“再加上自己命運的造化,所以對同一段經文,不同的人都認為有不同的見解。”
“但是金剛經的道理,一定就隻有那一個道理。因為那是釋迦牟尼證明出來的。”
“可為什麼未來一定會有許許多多的佛法的見解,那個見解不是佛的見解,而是人的我見。”
“佛說的道理就是,花就是花。有了我執的人一定會說,每個人都看到的同一支花都不同。”
“這就佛說不可說的原因。”
“佛法,精妙、無邊。我今天說的,隻是滄浪之水中的一朵浪花。而且關於這個問題,我再說下去,倒顯得我故弄玄虛了。因為很多人沒有經曆體會到那個地步,更被人鼓吹不要去思考那麼多,所以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啊,會非常陌生。”
“真正的那個境界,那個佛法的精神,都是從事情上,從人和人上磨礪得出來的。”
“我今天隻說這麼多,以後,我也不會再說了。我已經看到了說出來是什麼樣子,我說出來的結果證明了佛的道理是對的。”
“佛言:不可說。這個可字妙啊。”
“所以,從今天起,我不會再說法了。因為我自己也證明了,說法的結果就是糟糕的。”
這正是秋初,楚國烈日炎炎,水汽蒸騰,天地像個大火爐,把人烤的快要熟透了。
可是,今天坐在扶蘇身邊的人,一個個心都平靜了下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靜。
聽上這麼一段的人,大都是聽了還想聽。
有些人原本不願意相信,現在當某些困惑被解開,即使今天半信半疑,日後必定生全信。
扶蘇說罷,在場眾人鴉雀無聲。
可哪個人,又能做到在聽的時候內心平靜,在聽完之後又能夠做到此心如磐石,全然無所動的地步呢?
又有哪個人在聽之前,聽的過程中,聽完之後,內心都能保持一樣的狀態呢。
天底下,隻有一個人曾經做到。
那就是釋迦牟尼。
他是誰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曾經和所有人都一樣,是個具體而平凡的肉身普通人。
楚南公聽罷,“老夫自詡讀了半輩子的書,不如太子所解《金剛經》一段文意的功夫。”
“但我現在知道了。這才是太子來此的本意吧。太子讀了天下最好的書,知道了這個世界的真相,擁有天下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權力和地位。”
“我想如果真的有人能夠完成那樣的事業,不用戰爭和暴力壓迫民眾可以讓民眾順服,互相不要傷害彼此;不設置利益的陷阱利用民眾,可以讓權力的使用者和權力的服從者都能得到自己理想的財富,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
“那麼那個人,一定就是太子您。”
說著,楚南公對著扶蘇做了一拜。
扶蘇連忙站起也作揖,“先生。”
扶蘇是個穿越者,這可是古人兩千年的精華。
彆說楚南公來了給他作揖,就是老子孔子再世,你聽了這段經文,照樣也得頂禮一下。
而且照這個經的力量來看,自己以後將成為中國思想史上的首屈一指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