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大明視為基本盤的,也就南京、北平及閩浙、江西、山東、山西這一京六省了,甚至河南內部的歸化蒙古人也十分不安分。
這麼看來,朱元璋要治理這樣的一個帝國,確實需要很大的精力和魄力。
坐在車上的朱高煦不免佩服起了老朱,但同時他又想到了朱允炆。
就自己那個好大兄的削藩手段,如果沒有一個強人站出來,那大明的未來還真是很難說。
這麼想著,朱高煦心裡不免增加了幾分緊迫感,對於研讀兵書,學習兵法的想法更加強烈了。
“殿下您休息會,還有七八裡地,估計還要半個時辰。”
楊展交代著,同時也熟練駕馭驢車在土路上躲避那些坑窪的地方。
順著他的話,朱高煦也渡過了無聊的半個時辰。
直到辰時,二人才瞧見了田野之中冒出一點建築,隨後建築不斷放大,一個集鎮出現在了二人眼前。
這鎮子叫大樹營,是外城南部方圓二十餘裡唯二的集鎮。
朱高煦和楊展到了鎮口,向守在這裡的軍戶出示了軍牌,隨後就牽著驢車進了鎮裡。
明代的江南集鎮,大多都依附著一條條河流,而大樹營也毫無疑問。
其實朱高煦對大樹營這個鎮子的名字很感興趣,因為他後世去過雲南旅遊,但這三個字在當地卻是一個值得尋味的地名。
不曾想來到了明代南京城,他居然能見到一個把這三個字當做鎮名的地方。
他在鎮內走動,鎮內土地基本都是夯實的土路,土路兩側則是一排排木瓦房及搭上茅草鋪擺攤的腳商。
明初朝廷規定百姓隻能穿雜色盤領衣,不許用黃色,而男女衣服不得用金繡,也不可用錦綺、紵絲、綾羅等材料,隻許用綢、絹、素紗、布。
到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又下令,庶民不許穿靴,隻能穿鞋。
不過對於百姓婚嫁,朱元璋倒是比較寬容,規定庶人婚嫁時,可以穿九品的冠服。
另外,百姓平時不能用冠,隻可戴政府規定的四方平定巾、巾幗或網巾。
至於商賈,朱元璋視商賈為下等,這在服飾製度中也有體現。
如農民之家尚且允許穿綢、紗、絹、布,但商賈之人卻隻許穿絹、布,而不許穿用綢、紗。
除此之外,他還明確規定,如果農民之家有—人為商賈,就不許家人穿綢、紗兩種材質的衣服。
這些知識,對於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朱高煦來說並不陌生,因此他也覺得朱元璋管的太多太雜。
不過當他來到這個時代他才發現,朱元璋的那些規定,對於真正的普通百姓來說,根本沒有什麼存在約束的地方。
如眼下的大樹營內,來往販賣物資的百姓大多頭戴皂布巾,身穿青布棉襖、布褲、白布襪、青布鞋。
諸如錦綺、紵絲、綾羅等材料的服飾及長靴,根本就不是普通百姓能穿得起的東西。
甚至如朱元璋規定可以穿的綢、紗、絹,四方平定巾、巾幗或網巾等東西,也不是這個時代百姓能穿戴得上的存在。
“果然耳聽不如眼見……”
朱高煦感歎著,但同時又唏噓道:“恐怕也就我能瞧見這一幕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