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作戰,除月糧外,還當有行糧,而行糧按路程和時日支給,無定規。”
“但小子看穎國公及宋國公藏書所記載內容,一般來講,出行於百裡以外,五日以上方準支給,其數目又按地域、路程,差遣種類支給。”
“如追剿、燒荒、防秋等較為危險的任務,每日支行糧一升五。”
“如赴京操備、出哨、守墩、瞭望、修邊等任務,則每日支一升。”
朱高煦講出了明初軍戶的具體待遇,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事情了,這些日子總有人問他,他都說的有些煩了。
一名軍士的開銷並不低,哪怕按照最低待遇來,一年最少也要消耗月糧十二石,鹽十二斤,三十六斤黃酒,三十六斤豬肉。
這還隻是負責屯田的軍士,而負責作戰的士兵則是按照每個兵種的最高規格來,在酒、肉、鹽上雖然沒有差彆,但他們多出了行糧。
負責作戰的士兵,一年十二個月裡,基本有十個月都要外出,因此多了一升到一升五的行糧,一年算下來也就多了三石左右的糧食。
麵對朱高煦的講解,早已了然於胸的徐輝祖則是不緊不慢的詢問:“如此,衛所之中各兵糧若是折錢,則為幾錢?”
“這……”朱高煦大概知道徐輝祖要說什麼了,但他還是很快回答道:
“屯田兵約耗費五貫二三,戰兵步卒約六貫二,戰兵騎卒約十二貫。”
“那若按照你的要求來養軍,費用增加幾何?”徐輝祖臉上的笑意已經藏不住了,而朱高煦聽聞略微皺眉,卻隻能答道:
“按我之法養兵,步卒約十貫,騎卒約十八貫。”
“那一所屯田,能養兵幾何?”徐輝祖不斷質問,朱高煦雖然皺眉,卻也從容回答:
“若是廢除屯田兵,隻保留戰兵,而所內賦稅保持十賦一的話,北平的一個衛所可養三百騎兵,八百步卒。”
“北平……”聽到朱高煦的話,徐輝祖搖了搖頭:
“天下很大,如北平那樣每軍戶五十畝的地方並不多,江南之地大多是每戶二十畝,若是按照你的方法繳納賦稅來養兵,一個衛所隻能養二百騎兵,四百步卒。”
“你這辦法若是推行,天下三百三十衛所,僅能養騎兵五萬,步卒二十四萬。”
“若是再算上甲胄、軍械,馬匹,那這個情況還要打個七折,僅二十萬兵馬。”
“區區二十萬兵馬,如何戍衛偌大的大明朝?怕是連北地都守不好。”
“高煦……”徐輝祖對朱高煦歎了口氣:“你的想法是好的,但在陛下所製定的規矩內,你所想的是不合適的。”
“即便將軍屯田的賦稅提升到五賦一,所能養的軍隊也不過隻有四十萬。”
“這點兵力想要顧及方方麵麵,恐怕太過為難了……”
徐輝祖準備起身離開,因為他認為自己說的話已經足夠明顯了。
在他看來,朱高煦的這套辦法確實可以,但卻不適用現在的大明,因為他的辦法必須要動到戶部的錢糧,但那就違背了朱元璋製定的“養天下兵馬不費百姓一粒米”的政策。
他正欲要走,隻是麵對他的提醒,朱高煦卻一句話讓他留在了原地。
“小子這套辦法,本就不是為衛所服務……”,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