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平靜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潤潤嗓子後才對朱允炆教導道:
“你說高煦說錯了,說那些官員都好好招撫他們了,可是這一切你都派人去看過了嗎?還是隻看了官員們的奏疏?”
朱元璋的一席話讓朱允炆有些語塞,但他思緒很快,馬就作揖回答:
“孫兒常年在皇城之內,自然沒有機會出去觀看,但想來官員們的說法是不會有問題的。”
“沒問題……”朱元璋平淡的說出這三個字,讓朱允炆察覺到了不對勁。
他很快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因此將目光投向了朱高煦,顯然想讓朱高煦將話題岔開。
麵對朱允炆的目光,朱高煦也隻能在心底無奈歎氣,隨後起身打斷朱元璋的發作,作揖道:
“爺爺,孫兒以為,官員自然不是全然都沒問題的,不然也不會有官逼民反這一詞。”
“有道是官字兩張口,一張對,一張對下。”
“用的好的,那叫承天道,下馭民心。”
“用得不好的,那叫欺瞞下。”
“即便是爺爺,恐怕也不敢保證派出去的官員中,每個人都是清廉端正的好官。”
“既然沒辦法保證,那隻有加強對百官的監察。”
“至於瑤民一事,孫兒以為可以任命他們之中的頭領為土官,但不得擁有兵馬。”
“將瑤民收編安置在一地的同時設縣,並另在當地起一衛所,建設軍營。”
“如此,瑤民管瑤民,那自然便不會有漢瑤矛盾,衛所兵馬隻需要日常巡查當地,警惕當地蓄意謀反便可。”
“隻要兵馬在朝廷手中,瑤民就是想要叛亂,被滅也不過是朝夕之間。”
朱高煦這一番話說的十分大膽,其中讓朱允炆最難以接受的還是瑤民管瑤民,而且還要設縣。
“這不行。”朱允炆反駁道:
“國朝雖有土官,但土官大多都是土司,而這些瑤民不過是鬆散的賊寇罷了,如何當得起土官這一職。”
朱允炆一開口反駁,朱高煦便懶得繼續說下去,默默閉了嘴。
這樣的舉動讓朱元璋略微不喜,但表麵他卻還是雲淡風輕:
“先試試也無妨,倘若無用再說。”
說罷,朱元璋轉頭對身邊侍奉的司禮監太監道:
“詔令湖廣都司和湘王、楚王,命他們說降瑤民,授瑤民的頭領為官,並分發河穀平地給瑤民,調一千戶兵馬駐守當地。”
“另外昭告瑤民頭領和湖廣布政使司,免其賦稅三年,分發耕具。”
“奴婢領命……”司禮監太監作揖應下,緊接著轉身去起草詔書。
看著太監離去的背影,朱允炆心有不滿,卻不敢說些什麼,隻能低頭坐下。
這一幕被朱元璋看在眼裡,他望著雙雙低下頭的兩個孫子,心裡思緒活躍,片刻後才開口道:
“明日我要去一趟紫金山,高煦你陪我去一趟。”
“允炆你監國半日,午後再去紫金山。”
朱元璋語出驚人,二子紛紛抬頭,錯愕片刻後便雙雙作揖:“孫兒領命。”
“行了,繼續處理奏疏吧。”
見二人應下,朱元璋低頭處理奏疏,而朱高煦也隨他一同低頭。
倒是朱允炆看著這一幕,心裡百感交集。
他雖然高興自己可以監國半日,但卻又有些不舍得離開朱元璋,更不放心朱高煦陪同朱元璋前往紫金山。
隻是這一切都是朱元璋的安排,縱使是他這個太孫,卻也無力抵抗。
想到如此,朱允炆情不自禁的攥緊手中朱筆,片刻後才平複心情,低頭認真批閱奏疏。,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