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仁官不仁民(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3042 字 7個月前

“咚…咚…咚……”

戌時,伴隨著暮鼓作響,這鼓聲似乎注定了今夜有許多人都無法安然入眠。

秦、晉、燕三府嫡長都收到了宮裡的口諭,讓他們入武英殿協同理政。

這消息讓三人又驚又怕,而比他們更驚更怕的,則是一天下午都沒有得到朱高煦消息的穎國公府。

傅忠與傅讓等待朱高煦消息直至深夜,然而令他們失望的是,朱高煦一直沒有出現。

如果不是傅友德勸他們二人回去休息,恐怕他們會一直等到第二天。

不過即便如此,二人回屋之後還是沒能好好休息。

隻是這一切,朱高煦毫無所知,他在暮鼓聲作響不久後,便沒心沒肺的躺下睡著了。

等他再醒過來,卻已經是寅時左右了。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因此在朱高煦看來,拿了朝廷的俸祿就應該辦事,拿多少銀子辦多少事。

“陛下萬歲!”

這樣的施政態度為老朱所不喜,因而被駁回了十餘本奏疏。

說話間,朱元璋還看一眼朱允炆,顯然知道東宮給朱高煦送禮的事情。

“嗬嗬,今日需要你處理的奏疏有些多,你有的勞累了。”朱允炆抓著朱高煦手腕走到了他的位置前,示意他看桌的奏疏。

朱元璋命人將不滿意的奏疏交回五人各自桌案,同時將他們剛剛處理完的奏疏搬回自己的龍案。

儘管明代官員俸祿很低,但那是在明代中後期通貨膨脹,以及朝廷以物抵俸的環境下。

這三本奏疏內容都是地方開墾荒地,希望朝廷蠲免賦稅的奏疏,處理起來倒是很簡單。

“嗯?”聽到朱高煦的要求,饒是朱元璋也不由側目,而朱高煦則是笑嗬嗬道:

不過暗罵歸暗罵,明麵朱高煦還是得賠笑:“我如此,想來太孫與三位兄長的政務也更為繁忙。”

不多時,武英殿內便隻剩下了奏疏的翻閱聲與研墨聲,偶爾還有一些端茶遞水的聲音。

“孫兒領命。”朱高煦笑著起身應下,隨後便走到朱高熾身旁,將他還未處理的三本奏疏打開看了看。

相比較之下,朱高熾三人就為他所不喜了。

自從來到大明,他已經習慣了每日睡四個時辰,偶爾還能睡五六個。

“太孫,奏疏已經處理,請您閱覽。”

“爺爺的想法就是如此,至於說官員們俸祿微薄……”

“嗬嗬,我等什麼時候這麼生分了?”

辰時三刻,當武英殿門口響起唱禮聲,殿內所有人紛紛起身,對著門口作揖唱禮。

見太監傳膳,朱元璋也不放過朱高煦任何一點時間,讓他去幫朱高熾看奏疏。

朱尚炳和朱濟熺在朱允炆之下,朱高煦之下則是他的好大哥朱高熾。

他將事情分為輕重緩急,急一些的奏疏,諸如地方受災之類的,朱高煦會先撥發一部分糧食賑災,然後命令都察院官員前往當地視察災情是否屬實。

“燕二子煦,見過太孫,諸位兄長。”

“呼……”呼出一口氣,朱高煦耐心對朱高熾解釋:

依照眼下洪武二十七年的官員俸祿待遇,如知縣及都察院監察禦史的俸祿是月支米七石,歲支米八十四石。

要知道自朱元璋廢除宰相製後,皇帝幾乎要憑一己之力解決大明二百餘府,一千二百餘縣的所有政務,每日需要處理的奏疏接近三百份。

一群禦史整日坐在都察院裡喝茶,偶爾才能辦兩件正事,這工作成果與工價完全不成正比,就應該將他們外派,巡查地方才行。

不過,這樣的笑容很快就被收了起來,因為朱高煦想到了更嚴重的事情。

“這群禦史不巡查地方,地方的農戶一旦被地方官員欺辱,那就得打碎牙齒往肚裡咽。”

朱允炆這話說對了,作為從乞丐走廟堂,坐龍椅的人物,老朱彆的東西不一定知道,但論吃還沒幾個人比他更懂。

要知道,以朱高熾的嫡長身份,日後的燕府不出意外將由他繼承王位,而朱高煦隻能是他之下的一名郡王,平日用度護衛都得看他臉色。

不過麵對他們的不滿,朱高煦卻並不在意。

這個舉動是他這幾個月來養成的習慣,正因如此他才沒有在家裡安排人,即便有錢也沒有雇傭什麼家丁。

迷糊中,朱高煦閉著眼睛嘟囔,四仰八叉的躺在床,舍不得起床。

“咯咯”

卯時五刻,他便向著西華門趕去,並於兩刻鐘後抵達西華門,將赤驩交給了戍衛西華門的兵卒。

這樣的場景,朱高煦都不由的歎了一口氣:“合著我是幫他們三個人的活分擔了啊。”

以朱高煦前世的經驗來看,他這輩子估計能長到六尺左右。

他這話一經說出,除了朱允炆外的其它三人麵色有些尷尬,全因他們桌案僅有二十來份奏疏,僅有朱高煦桌的一半,連朱允炆桌的五分之一都沒有。

誰想爭儲誰就爭唄,乾嘛卷他這條沉寂已久的鹹魚。

對於朱高煦來說,眼下的他沒有精力去培養彆人,哪怕是王瑄和楊展,他也很少指點,因為時間不夠。

諸如後世熟知的清官海瑞,其貧窮原因也是因為無子嗣而先後續了三妻二妾,花費數百兩之多的緣故。

“他若是知道我那三伯的想法,恐怕恨不得現在就借著老爺子的手把穎國公、永平侯、定遠侯這三人除掉。”

不過,這個過程往往沒有他的事情,因為他的理政觀念與朱元璋的觀念高度相似。

朱允炆還沒收回目光,朱元璋便衝著朱高煦擺手,示意他可以卷鋪蓋走人了。

每日將他吵醒的,都是這府軍前衛的更夫叫嚷聲,亦或者鄰居家的公雞打鳴聲。

相比較他,對麵的朱允炆就不太行了。

瞧朱允炆開口了,朱元璋也掃了一眼朱高熾等人。

朱尚炳與朱濟熺也是一副看熱鬨的表情,唯有朱高熾欲言又止,看著朱高煦背影表情複雜……

想到這裡,朱高煦將注意力放到了朱高熾身,而麵對他的話,朱高熾卻有些尷尬道:

朱高煦要是想在宮外吃到如宮裡的膳食,那每頓飯少不得得花二三百文。

坐下後的朱高煦掃了一眼,此刻武英殿內有六張理政的桌子,其中主位是老朱的,下首左位是朱允炆的,右位是自己。

“都沒吃吧?”

由於住所距離西華門很近,他倒是沒有著急去武英殿,而是如往常一樣的將自己對於眼下大明朝的問題和理解記錄。

朱高煦處理奏疏有著自己的思路,這是他奏疏處理快的原因。

朱高煦瞥過一眼,差不多有四十來份,是他此前工作量的三倍左右。

在他麵前,那六十餘本奏疏被分到了左右,左邊是他滿意並通過的奏疏,大約四十餘本,右邊是他不滿意的奏疏,大約二十本不到。

哪怕是到了明代中後期嘉靖年間,這份俸銀也不算低,更彆提朝廷還增加了許多正俸以外的其它福利銀。

他真正要培養地方的人,是他日後就藩的地方,是日後他郡王府的護衛。

無奈,見睡不下去,朱高煦隻能起來收拾自己。

如果沒有“折鈔”和“以物抵俸”的政策,那明代正七品官員的俸祿還是足以養活十一二口人的。

他需要完全屬於自己的人,還要用他們幫自己打贏有可能發生的靖難,以及……

就這心態,文官不表揚他才奇怪,也難怪夏原吉在洪熙年間想著告老還鄉,估計也是看自己與新君政見不和,所以才會有這種想法。

“今日的武英殿應該會比較熱鬨吧……”

麵對目光,朱高煦不由感歎朱高熾在人情世故的處理能力,因此點了點頭:“好……”

“你幫你大哥看看奏疏,免得無事可做,擾亂秩序。”

說罷,朱高煦也不再多說什麼,而是提筆在朱高熾被駁回的幾本奏疏前麵加了讓禦史前往當地巡查的話,而後轉身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至於不是那麼緊急的奏疏,朱高煦則是如一般,也讓都察院走一趟。

思緒還沒落下,朱高煦便將手中毛筆收了起來,將書籍藏好後,他才換入宮的常服,來到後院為赤驩穿戴馬鞍。

見他們二人如此放鬆,朱高熾等人也小心翼翼坐下,而後開始聚精會神的處理奏疏。

隻要是縣、衛級彆的事情,朱高煦都要都察院從京城派京官下去核實,這在交通極為不便的這個時代來說,確實有些折騰都察院的那群禦史。

朱高煦對文官的態度,與老朱不謀而合,這才是他少有被駁回奏疏的原因。

朱高煦看了一眼朱高熾正在處理的奏疏,果然也是同樣的內容。

不過朱元璋也並不覺得奇怪,畢竟誰都要有一個適應的時間:“平身吧!”

以今年的金銀價來兌換,差不多是五兩左右的黃金,是正常南京百姓三倍的年俸。

“鐺”

“這……”聽朱高煦這麼說,朱高熾不免看了一眼朱元璋,而後擔心道:“這會不會太過興師動眾。”

朱允炆不用多說,理政兩年有餘的他,早就習慣了武英殿內的氛圍,而朱高煦前世更是當了七八年的社畜,自然不會被影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