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的話裡沒有提到台灣,原因很簡單,因為當下想要前往台灣並不太現實。
朱元璋這話說的很是提氣,朱允炆也似乎早已猜到,不緊不慢的作揖應下。
朱允炆見朱元璋坐下,也從奏疏之中拿出他前番處理的徐輝祖奏疏遞,並進一步說道:
朱高煦對徐輝祖作揖回了一禮,起身後便轉身離開了龍江船廠。
朱元璋腦中才出想法,便抬頭對朱允炆吩咐道:
嘉南平原雖然大,但是卻因為過於原始而一點都不肥美。
想要真正杜絕倭患,隻有效仿永樂下西洋一般,建造一支無與倫比的海軍事單位,對東北亞及東南亞倭寇進行徹底打擊。
不過就眼下的情況來說,同樣的人口丟到台灣,還不如直接丟到呂宋及安南,畢竟這些地方最少還有部分已經開發的土地,而台灣基本處於原始環境。
徐輝祖的話一經說出,便是朱高煦都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看到這裡,朱元璋心中有些高興,但之後徐輝祖所寫的倭寇數量便讓他按下了這份高興。
除非有人一口氣遷移個幾十百萬人前往台灣,然後利用人力來提前建造嘉南大圳,那嘉南平原才能提前幾百年成為台灣糧倉。
隻是以眼下老朱的觀念來看,他是不願意出兵遠渡重洋去清理南洋倭寇的,畢竟前元也試圖出兵南洋,但最終還是沒有成功。
朱高煦還在思考,徐輝祖卻以為他是被這倭寇的數量給驚到了,不由沉著道:
如眼下全國軍屯的軍屯籽糧,每年換算為銅錢便有近八百萬貫。
“下官參見魏國公。”旁邊的官員作揖,看樣子與徐輝祖相熟,因此沒有報出名號。
“詔令戶部再撥四十萬貫錢、大福船六十艘交予魏國公,著魏國公從蘇鬆常三府及浙江都司再選水兵一萬五千,總編水兵兩萬人,設為平倭水師,魏國公為平倭都督。”
因此雖然在宋元時期就已經有漢人開發澎湖的記錄,但台灣本島則直到明朝中後期才得以踏足常駐。
朱高煦臉的失落被官員所察覺,為了不讓朱高煦不高興,官員也隻能硬著頭皮道:
不得不說,徐輝祖的平倭成績還是不錯的,過去一個多月裡,徐輝祖斬首倭寇六百餘級,這還是利用以前老式戰船和崇明所那幾百兵卒的情況下。
這樣的情況,一直到日本人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修建嘉南大圳,情況才得以好轉。
“那楊俅是個不錯的人,日前帶著船隊剿滅了一個島的百來名倭寇,眼下已經被都督正式實授崇明所千戶了。”
“唉……”長歎一口氣,徐輝祖也艱難轉身,自顧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你的事情,我今早便聽說了,因此特意趕了回來。”
待朱高煦走近,赤驩打了幾個響鼻,李忠二人也被驚的突然坐了起來。
城外的他們踏了返程,而城內的武英殿裡,早朝結束的朱元璋也回到了這裡。
他見官員與兵卒退下,便帶著朱高煦走出了船塢,走到海岸邊後才轉過身來,臉複雜道:
“好,我曉得了。”徐輝祖點點頭,而後看著朱高煦欲言又止。
楊展的父親去了代千戶的代字,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好消息。
“這事宜之中有捷報,但也有關於倭患情況的,孫兒覺得茲事體大,需要爺爺親自過目處理後才能放心。”
“好……”徐輝祖表情複雜,隻是應了一聲,便轉身向船廠深處走去。
如果是二十二三丈的話,那倒是與後世最大的幾種風帆戰船差不多,恐怕能有兩千多噸的噸位。
雖然不想承認,但朱高煦對於海外各國的見解十分豐富,便是朱元璋自己也有些倚重他。
朱高煦被他這目光看的有些尷尬,不由的搓了搓手指。
等過兩年徐輝祖和水師無功而返,他們又會重新回到沿海,繼續劫掠沿海州縣。
隻可惜,老朱的後繼之人動錯刀子了。
“我知道了,多謝指點。”
這樣的條件,讓明朝中前期的閩浙海商對台灣一無所知,但卻對遙遠的呂宋了如指掌。
朱元璋合了奏疏,目光偏離龍案,看向了窗外那陽光明媚的天色,不由微微眯了眯眼睛。
“一路南下,清剿兩廣倭寇,一路駐紮澎湖巡檢司,以防南洋倭寇渡海北。”
這樣的真倭數量,如果丟到嘉靖年間,恐怕戚繼光、胡宗憲等人得一直忙碌到死才能收拾完。
大明朝不需要那麼多仁善性弱的子弟,何況三代子弟中仁善且性子薄弱的太多了,他想要的還是像老四那樣的人。
不過他往前走了幾步,卻還是沒忍住,他停住腳步後回頭看了一眼朱高煦,欲言又止的沉吟許久,最後隻能吐露一句:
“走吧。”
“嗯,照庚你先退下吧,我與這小子說些話。”
朱高煦記得清楚,在古代從東亞大陸渡海前往台灣最保險的方法是從長江口一帶走直線南下,這是唯一一條比較風平浪靜的路線。
雖然已經從朱高煦那裡得知了如今海倭寇由於日本南北朝戰爭被平定而增多,但他還是沒想到倭寇數量會增加到這種程度。
顯然,徐輝祖壓根沒看出來朱元璋的意思,更沒有猜出朱元璋的心思。
這種情況下,對於大明來說,掌握澎湖列島的成本更低,效果也十分可觀。
當著徐輝祖的麵,朱高煦身影漸行漸遠,最後走出了龍江船廠。
這樣的他,若是充當副手還可以,但親力親為的話,恐怕很難在建功立業的同時獲取位者的信任。
“沿海倭寇的數量,我已經以奏疏的形式奏陛下了。”
眼下這兩個目標都達到了,他自然沒有必要久留。
他來龍江船廠,主要也就是看看自家舅舅有沒有按照自己說的做,另外再看看大明的造船工藝達到了什麼程度。
“嗯……”朱元璋見朱允炆如此認真,也順手接過了奏疏,打開一目十行的閱覽了一番。
在這一點,朱高煦沒辦法苛責朱元璋,畢竟洪武年間主要還是以休養生息為主,開疆拓土那是後繼之人的事情。
他低頭看向手中,雖然身體和大腦還在處理奏疏,但他腦中都是昨日朱高煦頂撞自己的畫麵。
二人有些臉紅,似乎覺得自己剛才睡著的行為有些愧對朱高煦將如此好馬給自己二人照顧。
要知道眼下是洪武年間而不是嘉靖年間,嘉靖年間的倭寇好歹還是十漢三倭,但洪武年間的倭寇則是顛倒過來的十倭三漢。
“對了……”朱高煦提醒道:“舅舅若是設立了澎湖巡檢司,可問問閩浙漁民台江口位置,那裡漁業發達,若是重新移民澎湖,可以讓當地百姓以此為生。”
到澎湖就已經不易,想到台灣本島更是難加難。
朱元璋對安南、南洋和日本持保守態度,但這也是鑒於前元的失敗而做出的決定。
見朱元璋走進殿內,朱允炆帶著朱高熾三人起身作揖行禮,朱元璋則是平淡的點了點頭,隨後坐下。
自己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那哥倫布的船也不過才一百多噸,具體多少他記不住了,但肯定沒有超過二百噸。
這樣的戰船若是放到歐洲那邊,價格恐怕會暴漲數倍,而在大明這邊雖然也造價高昂,但對於大明的財政情況來說,簡直就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加台灣海峽在冬季吹東北季風,夏季吹西南季風一,從閩南出發的話航路和季風為直角,不適合航行。
二人在船塢內走動,邊聊邊說,大抵為朱高煦解開了許多疑惑。
儘管他多次陪同李景隆前往各地練兵,但那些都是陪同,況且練兵也根本練不出親信。
當然,這並不是說大明無法遷移人口前往台灣。
同人不用理,朱高煦雖然也沒有親信,可他有皇孫這一個身份,這就注定了他的抗力比徐輝祖要大。
這麼一對比,朱高煦也是佩服起了自己老爹,居然能花十幾年時間就把東亞及東南亞倭寇儘數蕩平,其定力還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
這種話聽起來很離譜,畢竟徐輝祖已經位極人臣了,可仔細想來,他這所謂的位極人臣,卻根本沒有什麼親信和實權。
同時,這一曆史也告訴了朱高煦,剿滅近海倭寇隻能緩解倭患,而不能做到徹底杜絕。
不由的,朱高煦當時的模樣漸漸出現在了奏疏,那眉宇間的堅毅,讓朱元璋忍不住欣賞,可惜……
朱高煦深吸了一口氣,與徐輝祖對視的同時平靜道:“舅舅,這些事情您彆問了,與其討論已經成為定局的事情,我倒是更想知道您清剿倭患如何了。”
另外,即便到達台灣,其西部最大的嘉南平原也不一定能開墾。
徐輝祖不再追問朱高煦,但臉的擔憂卻並未退去,他很不想自家外甥牽扯到這種事情來,因為朱高煦不僅僅代表他一個人,他更代表燕王府。,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