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各有難處(2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2106 字 9個月前

對於他的安排,王儉是又感激又羞愧。

他感激朱高煦為他做的一切,又羞愧自己不能和朱高煦去北邊,幫不他的忙。

朱高煦對府軍前衛的人沒得說,班值的時候三天兩頭帶他們吃飯買肉帶回家裡,即便後邊被禁足,也給班值的兄弟叫好酒肉飯菜,還總是想著辦法讓他們跑腿,借口下次還要跑腿,以此將多給出的錢留給班值的兄弟。

王儉雖然沒有去班值過幾次,但每次他去看望朱高煦,朱高煦都會讓他去打探消息,塞給他錢說是好辦事。

其實那些消息花不了錢,但王儉要退錢時,朱高煦卻隻讓他留著。

可以說,在朱高煦的幫襯下,王儉家裡今年下半年以來過得舒服了很多。

不止是他,戌字百戶裡大部分兄弟也受過類似的恩惠。

正因如此,他們即便去不了,卻還是要登門向朱高煦賠罪,隻是朱高煦也不在意。

畢竟在後世職場,他也見慣了許多人情冷暖,彆說得了恩惠不辦事的,就是得了恩惠還背後捅刀子的也大有人在。

相比較之下,戌字百戶的兄弟簡直不要太淳樸。

“來,滿。”

在飯桌,林五六充當了倒酒人這一身份,不斷的給朱高煦、亦失哈和王儉倒酒。

朱高煦見林五六倒好,也舉杯道:“元宵前我便要離開南京了,與你喝著酒的次數是越喝越少,也不知道日後還有沒有機會再來南京。”

“你家裡困難,不能與我去北邊,我自是能夠體諒的,你也不要過意不去。”

“興許過些年你心思改變了,屆時再寫信與我,我自是不會忘了你。”

“殿下……”王儉很是羞愧,隻能埋頭不斷敬酒。

朱高煦見狀也不得不歎了口氣,他自然是希望王儉能跟自己去吉林衛的,畢竟王儉這模樣實在不像錦衣衛,自己也能對他放心些,而且他辦事也不差,將戌字百戶治理得井井有條。

隻可惜瞧他家裡那模樣怕是離不開他,自己也不好強人所難。

放下執念,朱高煦開始專心在酒桌推杯換盞。

如今的他每日忙碌,隻渴望儘早離開南京城,生怕遲則生變。

今日與王儉的這桌酒席,恐怕也是最後一次敘舊了。

下次二人再見麵,卻是不知道是同袍還是敵人了……

伴隨歡聲笑語,桌的酒壺換了一壺又一壺,幸虧朱高煦提前交代了將飯菜送往王儉家,不然恐怕他們是吃不熱乎的了。

即便如此,等朱高煦他們飲了個痛快後,時間卻還是來到了黃昏。

興許是個子高大,體質特殊,朱高煦很輕鬆就喝倒了王儉,而林五六與亦失哈也是麵紅耳赤。

擔心回不了家的朱高煦,特意叫了一輛馬車,將他們挨個放馬車後,先是將林五六送回了家裡,而後再將王儉送回家中。

在扶著王儉敲門前,朱高煦將懷裡的錢袋塞入了王儉的懷裡,隨後才敲響他屋門。

王儉家人等候許久,一聽到敲門聲便連忙開門。

他們手忙腳亂的對朱高煦作揖,最後在朱高煦的安撫中扶著王儉入了屋裡,朱高煦也轉身乘車回了羽林左衛,從屋裡取錢付了車費。

好不容易將亦失哈安頓好,朱高煦便聽到了敲門聲。

待他開門,門前卻站著多日未見的王瑄、楊展二人。

“殿下,俺們來晚了!”

王瑄和楊展二人心虛的對朱高煦作揖,朱高煦卻在見到他們後很高興。

自他禁足解除後,便一直沒有見到王瑄和楊展門,而他也忙於事務脫不開身。

如今終於見了他們二人,卻是發現他們二人黑了不少,身材也健壯了不少。

“先進來吧,今晚在這歇息。”

聽到暮鼓聲響起,朱高煦疑惑二人為何這麼晚來找自己,卻也招呼二人進院坐下。

“殿下您不知道,那大教場封了一個月的門,武官子弟的大比提前,我們隻能加緊勤練。”

楊展王瑄跟著朱高煦進院,邊走邊解釋起了自己為什麼沒有第一時間來找朱高煦。

倒是朱高煦聽後略皺眉頭,帶著二人走進主屋正廳坐下後才問道:“考校過了沒?”

“自然是過了,不給您丟臉!”王瑄與楊展咧嘴笑著,同時也解釋道:

“都督府給我二人發了憑證,讓王瑄回雲南任金齒衛千戶,與他父親在一處辦事。”

“我被授了寧波衛百戶,雖不與我父親一起當差,但寧波衛也算平倭前沿,興許能撈些功績。”

楊展一如既往的嘴巴快,將他們的事情全都說了出來。

朱高煦聽後也為他們高興,誇讚了幾句後才問道:“你們說武官子弟大比提前,隻是不知是何原因?”

他這話問出,楊展與王瑄麵麵相覷,似乎在疑惑朱高煦怎麼不知道,但還是解釋道:

“據說是朝廷覺得南邊的武官常年不經戰事,因此將南邊的武官往北調,而將北邊武官往南調。”

“南邊武官去北邊經曆戰事,北邊武官來南方訓練南邊衛所的軍戶,不至於武備荒廢。”

楊展解釋著他從大教場所了解到的一切,但朱高煦聽後卻大概知道了怎麼回事。

所謂南邊荒廢雖然也屬實,但真實的目的恐怕還是將與朱棡有關的北方武將調到南方一些兵力空虛的衛所,讓他們平調虛權,借此來做到削弱晉府的目的。

“隻是不知道這是老朱想出來的,還是朱允炆想出來的……”朱高煦沉思。

說起來,自從傅友德薨逝後,自己便也沒有和老朱再見了,平日裡傳話也儘量派亦失哈去,卻是不知道老朱如今過得如何了,而且說實話,朱高煦也不希望老朱再主動來找自己。

興許是次傅友德薨逝後的陰影,朱高煦總是杞人憂天的擔心老朱再來找自己,下次薨逝的就是馮勝了。

正因如此,他自解禁後都未曾主動去過宋國公府,生怕因為自己而牽連馮勝。

除去這些人和事,朱高煦還不想見到的就是朱高熾。

他不想見朱高熾,不是因為朱高熾拿了世子位,而是因為他不知道他這次前往北方後,朱高熾和朱高燧還能不能像曆史一樣從南京城回到北平。

從個人來說,朱高煦希望他們能回去,但是從他的身份和未來來說,他更希望他們倆人死在南京城……

“殿下,您要去吉林衛了,那日後我若立了軍功,能調過去嗎?”

楊展眼巴巴的看著朱高煦,舍不得離開朱高煦是真的,想跟著朱高煦建功立業也是真的。

“北邊的戰事估計不會太頻繁,你們倆最好還是在雲南和沿海比較好,若是想建立功勳也簡單……”

朱高煦安撫道:“雲南未來幾年恐怕不會太平,王瑄你回去後得與你爹一起做好準備,畢竟金齒衛負責永昌的金銀礦,而且距離三宣六慰太近了,我觀那麓川多有不服管教之徒,想來日後必定會戰火再燃。”

“至於楊展……”朱高煦沉吟片刻後才指點道:“我之前說等你大比結束後送你富貴,但如今看來卻是不能了。”

“沒事殿下,我好歹也得了個百戶官。”楊展笑著回應,自從王瑄被逼著交出礦圖後,他便不再想著自家殿下的那份禮了。

“也好……”朱高煦頷首,隨後又交代道:

“你駐守寧波,日後最好想個辦法跟著楊文去平倭。”

“如今浙江倭寇南北逃竄,但這畢竟隻是浙江一省的沿海倭寇,那北方和兩廣一帶倭寇甚眾,以楊文的平倭速度來看,至少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你還有時間立功。”

“況且即便平倭結束,恐怕也不會太平無事,倭寇老巢儘數在南洋,隻要水師撤走,他們又會卷土重來,與北方的韃子一般進進退退,沿海必定不堪其擾,屆時平倭水師恐怕會常年在兩廣閩浙一帶遊弋。”

“沿海,有你立功的地方,無須要與我前往北邊才能立功。”

朱高煦如此說著,楊展卻也點了頭,對自己的未來清晰了幾分。

他們二人開始分析自己,而朱高煦也看著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說。

他剛從王儉那回來,心裡自然對這些南邊的兄弟產生了複雜情緒。

眼下的他們能與自己相談甚歡,是因為自己是大明的渤海郡王,燕府的二殿下,大明洪武皇帝的第十孫。

若是有一天這些頭銜都被瓦解,自己要頂著“反賊”的身份再度出現在他們麵前,他們到底會選擇幫自己,還是選擇幫朝廷來打自己?

他很想當麵對楊展和王瑄,問他們日後會不會幫自己,但他更清楚他所知的那些事情隻能憋在心裡,不能與任何一個人說。

這種明知日後很大可能會成為敵人,卻還要和他們交為朋友的感覺令人窒息。

似乎漸漸地,自己也提前領會到了什麼叫做孤家寡人……,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