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百廢待興(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1937 字 9個月前

“天皇皇,地皇皇,莫驚我家小兒郎……倭寇來,不要慌,有我軍爺會抵擋……”

時光如梭,一晃眼便過了七天,時間也來到了三月初一。

三月初,便是吉林這種地方的積雪也開始大範圍的融化。

在吉林城裡,數千男女正在兩處工地乾得熱火朝天。

女的掘土,男的挑土,一些娃娃雖然小,卻也能將土往籮筐裡倒去。

在工地,皆為山東遷移而來的吉林城軍民們唱著民謠,而民謠之中提及的倭寇,也讓在城牆圍觀的朱高煦想起了南邊。

隻是這種念頭很快被他驅散,因為他並不覺得那些沿海倭寇能從李景隆、楊文等人的手中逃脫。

若說兩廣的倭寇,那還或許能有活路,但山東與遼東的近海倭寇隻有死路一條。

如此想著,朱高煦也坐在馬劄靜靜看著工地接近尾聲的地基工程。

“殿下,這分發了田地,講解了清楚後,大夥都乾得有勁了。”

丈許寬的城牆,穿著鴛鴦戰襖的張純笑著跑來,朱高煦也笑道:“我說我要下去乾活,你們偏不肯,若是我下去了,估計大夥能乾得更起勁。”

“可彆……”張純輕笑道:“城裡的大夥都將您視為聖賢,末將要是讓您下去乾活,今晚定有人往我院裡丟石頭。”

張純的話一經說出,站在朱高煦身後的兩名兵卒也咧著嘴笑了起來。

這倆人不是跟隨朱高煦從南邊而來的兵卒,而是吉林城的兵卒。

但即便如此,他們也認為張純的話並沒有說錯。

興許在後世人看來,朱高煦隻是做了平常事,但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彆說朱高煦親自乾活,哪怕他親臨工地,那都是要折了他們所有人壽數的舉動。

在這個軍屯田糧食普遍交,而餘田也要十賦三的時代,朱高煦不僅每個月給所裡的每個人發六鬥糧食,還將軍屯田分給了他們,哪怕隻有兩畝地,卻也是了不得的恩情,更彆提廢除丁稅、雜稅,僅收十賦二田賦的仁政了。

如今這工程,張純與林粟都與軍民們解釋了清楚,那是給他們,給他們子孫學習讀書寫字的地方。

若是放在以前,他們寧願不吃飯把糧食省下來,也要修出那麼一所書院來讓孩子成材,畢竟衛所軍戶隻有兩條升通道,一條是戰功,另一條就是科舉。

可放在當下,自家殿下不僅自掏腰包買了書籍和紙筆硯墨,請了教書的吏目,還不收他們一分錢糧。

麵對這樣的恩情,他們隻需要出一把子力氣即可,實在良心過意不去。

可以說,雖然朱高煦隻來了吉林城七天,但他這七天做的事情,比過去吉林城曆任千戶七年做的事情還多。

眼下,即便朱高煦要他們之中的一些人去死,他們也覺得死得其所。

朱高煦那從後世帶來的道德感,放在這個時代與聖賢無異。

“殿下!我回來了!”

馬蹄聲還未響起,城外就傳來了林粟的聲音,朱高煦和張純轉身看去,卻見林粟帶著十餘騎兵策馬歸來。

不多時,他們入了城門,將馬匹交給城門的兵卒後,便往城跑來。

瞧著這一幕,張純也作揖道:“殿下,雖說吉林城按照衛堡規製建造,但畢竟算不得大城,您看要不要等春耕之後擴建,還有您的王府……”

“不必。”朱高煦知道張純的意思,但他搖頭道:

“今年不用忙碌這些,等明年人多了再弄,今年最主要還是在春耕過後練兵,開墾荒地。”

“王府就這樣彆動,城牆倒是應該往外擴建,加厚。”

吉林城由於此前男丁少,畜力少而開墾荒地速度奇慢,現在朱高煦來了之後,他準備用那三百挽馬儘早多開墾荒地。

不僅如此,他還要搶在秋收前進攻西陽哈。

打西陽哈,不僅是為了消除潛在的威脅,也是為了擴充吉林城的實力。

女真雖然是漁獵,但實際也會耕種,加與兀良哈交好,一些部落手中的畜力並不少。

西陽哈所部萬餘人,所擁有的馬匹耕牛足有數千,曆史周興和宋晟都沒能追西陽哈,結果還是沿途俘虜了六百多人,馬四百餘匹。

但凡自己能擊垮一次西陽哈,那吉林城就能一次性吃個飽。

“殿下,換回來了!”

在朱高煦謀劃怎麼打西陽哈的時候,林粟等人也了城牆,背還背著一捆捆皮毛。

“十石糧食,換來了這四十多張皮毛,東邊的善出堡還問我們下次交易什麼時候。”

林粟說著自己的收獲,而他這次前往善出堡,也是朱高煦授意的。

朱高煦想要看看善出堡的實力,因此讓林粟等十八人駝拉十石糧食前往善出堡,與之交易皮毛。

如今看來,善出堡的實力不錯,居然換回了四十多張皮毛,其中還有熊、鹿、貂皮。

“這些東西若是販給楊彬,恐怕能收獲八十來貫。”

朱高煦蹲下看了看這一摞摞皮毛,雖然以鹿皮居多,但也有十幾張價值不菲的貂皮、熊皮。

“這錢,足夠買二百石糧食了。”

朱高煦感歎著,同時也算是知道了為什麼明朝中後期的走私商人會那麼多,畢竟這實在是太暴利了。

“你去看了他們倉庫沒?”朱高煦抬頭詢問林粟,心裡很是著急,畢竟楊彬會在五月前來吉林城收取毛皮。

“看了!”林粟咧嘴一笑:“他們那裡囤了一年的貨,有幾百張鹿皮和百來張貂皮,十餘張熊皮和三張虎皮,以及一箱子的人參。”

“善出堡的意思是,這些東西作價五百石糧食。”

林粟報出了一個極低的價格,當然這是對於朱高煦來說。

五百石糧食在朱高煦這裡做不了太多事情,但對於善出堡來說,卻是他們一個月的口糧。

對此,朱高煦也沒有壓價,而是點頭道:“明日你帶二百個兄弟去府庫裡取五百石粟押送去善出堡,把毛皮和人參都給我換回來。”

“另外告訴善出堡的額真,秋收後讓他們派人來報價,有多少毛皮人參我買多少。”

秋收之後,他手裡有八千石的餘糧,不怕吃不下善出堡的皮毛。

“好!”林粟笑著臉應下,朱高煦見狀也看了看城內的工地情況,對身邊的張純詢問:“伱看還需要幾日完成?”

張純年紀雖小,卻極為老成,朱高煦對他很放心,暫時讓他督管城內書院的建造,畢竟亦失哈去了弗提斤城,一時半會還回不來。

對此張純也沒有讓朱高煦失望,繼續如數家珍:“大約十二日就能完成。”

“好!”聽到張純的話,朱高煦也做了接下來的安排。

首先積雪已經開始融化,城裡的明甲是不夠的,所以朱高煦要張純安排工匠在書院竣工後督造三百套農具。

由於明代吉林氣溫比後世低,所以諸如小麥等作物都得等到四月初才能耕種,八月中旬才能收獲。

這三百套農具,應該能在春耕前打造出來,屆時南邊帶來的三百匹挽馬就有用了。

儘管挽馬耕地不如耕牛,一個春耕隻能耕三十畝地,並且需要豆料喂食,但朱高煦身後有遼東都司供給的一萬多豆料,他根本不用擔心豆料不足。

三百匹挽馬,足夠在五天內耕完吉林城現有的熟地,剩下的日子,除了偶爾需要它們前往弗提斤城、善出堡拉運皮毛,其它時候都可以留著它們開墾荒地。

朱高煦觀察過,雖然當下的吉林灣不如後世那般寬大,但全部清理過後起碼能開墾出幾十萬畝熟地。

按照城中除軍、匠、孩童所剩四千口來看。

這四千人使用三百匹挽馬開荒三個月,起碼能開出五千畝熟地,而且是將石頭樹根儘數刨走的乾淨熟地。

古代積荒之地,草根深結,土性堅固,耕治甚難,初年隻能開墾,次年始可治田,三年方望收獲。

但如果第一年就能治出田性,那第二年就能如正常熟田一樣產出正常。

按照吉林城的開荒方法,今年開的土地,明年燒一遍荒草就能直接當做耕田耕種,與其它耕田產出一樣。

這五千石畝耕地,明年就能產出三千石糧食,能養活起碼五百人。

在吉林城人數、畜力不變的情況下,隻需要十幾年,朱高煦就能讓吉林城自給自足。

如果他能從西陽哈等部搶來數千耕牛挽馬,那這個速度能縮短到一兩年的時間。

在這個時代,畜力就是生產力,耕地就是生產資料。

隻要吉林城的耕地越多,朱高煦的負擔就越小,到最後就能解除眼下每月撥六鬥米的政策,養更多的兵馬。

開荒最大的難題是畜力和糧食,這兩點一旦被解決,開荒就不是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