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育嬰聖手(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3435 字 7個月前

“又增設兩個千戶……”

十月如期而至,當春和殿內的朱允炆得知了吉林衛增設兩個千戶所的消息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皺眉。

從去年到今年他一直在忙碌瓦解朱棡在朝野下的勢力,但架不住朱棡不安分。

如眼下,在朱允炆的桌,正擺放著一根比起正常明代稻苗大了許多的稻苗。

這是今年秋收後,朱棡讓人快馬送來的水稻,這水稻有一莖九穗,每穗有百粒以稻穀。

這樣的水稻,被稱為“嘉禾”,翻譯過來就是預兆祥瑞的水稻。

它能獲得這樣的稱讚,也是實至名歸的,畢竟若是整個山西的水稻都能達到這種程度,那就代表山西的水稻畝產達到了平均二石三的畝產。

這還是在山西,若是放到水利配套充足的江南來,起碼能達到四石。

要是天下水稻都能如此,那大明百姓過的可就舒服了。

老朱注重農事,朱棡尋這樣的水稻來,無疑是想讓自己重新回到老朱的眼前。

“殿下,這水稻…還種嗎?”

東宮太監李權小心翼翼詢問朱允炆,朱允炆卻抓起那水稻仔細看了看,眯了眯眼:“種,自然要種……”

回應間,朱允炆看向了桌的另一本奏疏,其內容是削減宗室俸祿的具體規定。

原定親王歲用祿米各五萬石,可經過這次削減,親王歲給祿米僅剩萬石,而郡王隻有二千石,其餘鎮國、奉國等將軍,中尉的俸祿儘數被削減。

儘管這其中,渤海郡王與靖江郡王在俸祿被定性為了親王級彆,但不管怎麼說,這次的歲俸削減,都是削弱藩王的一次手段。

朱高煦那兩萬祿米被減半,其它親王更是被砍去八成。

這樣的結果,讓朱允炆很是高興。

削減歲俸祿米,為的就是藩王兵馬難以養兵,隻能依靠朝廷,繼而削減他們對兵馬的控製力,不過……

朱允炆低頭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稻穗,他很清楚這樣的手段對於秦晉燕周等強藩毫無作用,因為他們斂財的手段並不僅限於俸祿。

他們是這樣,朱高煦也是一樣。

“江南的毛皮生意,他倒是做的紅火。”

朱允炆放下稻穗,摸了摸自己脖頸處的狐裘,聞言的李權也躬身道:“想來,渤海郡王便是通過此道,才得以養軍六千的。”

“來年就是八千了。”朱允炆意有所指,但卻並不以為意。

八千人,能做什麼?

比起他,朱棡和朱棣、朱橚才是他朱允炆需要對付的對象。

這其中,首當其衝的依舊是朱棡。

“西南的戰事加快速度,不然下麵的人心慌,孤的心也難安。”

“你派人去告訴魏國公,移民西南需要錢糧,而朝廷這些年入不敷出,隻能靠吃以前的存糧過日子。”

“他再這麼慢下去,怕是朝廷就要坐吃山空了……”

朱允炆如此說著,但話裡內容未免太誇張。

朱元璋休養生息數年,積攢下的糧食並不是一個小數目,隻要朱元璋願意動用各地的常平倉和水次倉、儲備倉,朝廷即便每年入不敷出,這些糧食也能維持十數年。

但這僅限於不進行以鈔抵稅的局麵,而以鈔抵稅一旦要繼續下去,朱允炆就必須想方設法的為大明創收才行。

西南金銀銅礦便是他想要的東西,而現實是這些東西也確實滿足了他的需求。

“今年收入府庫的金銀銅礦,各幾何?”

朱允炆坐回了位置,李權也小心翼翼的回稟道:“據戶部的官員回稟,金銀銅三者相加後折色,約為錢九十二萬七千餘貫。”

“不錯……”朱允炆十分滿意這數額,畢竟這還隻是西南大開礦場的第二年。

不出意外的話,明年的西南礦場就能開采出價值百萬貫的金銀銅礦,到時候明年的以鈔抵稅也就可以在秋季繼續進行了。

三年時間,在蘇鬆二府以鈔抵稅的政策下,江東六府的寶鈔價值已經穩定在了每貫七百文左右,其餘各行省也能維持在五百到六百文之間。

在朱允炆的敲打下,蘇鬆二府的鄉紳富戶也懂得了什麼叫做放長線釣大魚。

就拿今年以鈔抵稅的情況來說,蘇鬆二府三百八十萬石的田賦糧,隻以寶鈔抵了二百萬石的田賦,剩餘一百八十萬石依舊交了田賦糧。

二府鄉紳富戶的知進退,也讓朱允炆沒有再為難他們,同時也減輕了戶部的壓力。

每年赤字二百萬石,總比赤字近四百萬石要好得多,況且按照回收的寶鈔價格來說,真正的赤字也就六十萬石罷了。

這點窟窿,戶部還是能填補的。

隻要等西南的金銀礦順利開采,到時候也就可以將二府擴大為六府,乃至湖州、杭州等浙西二府。

把這八個府的人綁到自己身邊,自己那個三叔,也就再也沒有能力和自己爭了……

目光放到涉及朱高煦的那本奏疏,朱允炆略微眯眼:“你也就隻能到此為止了。”

“好暖和啊!”

在朱允炆已經不把朱高煦放在眼裡的時候,吉林城也隨著時間推移進入到了冬月十一月,全城開始享受供暖。

每個民坊的鍋爐開始不斷添加柴火,旁邊還有一口類似手動壓水機的東西,不斷將水從地下抽到一旁類似鍋爐的銅爐之中。

沸騰的水化作水汽,在漆黑一片的火道之中飄蕩。

它們湧入民居之中的火道與火牆,接觸到火牆頂部後彙聚成水,順著火道往東邊流去,經過軍營與育苗田,漸漸冷卻後流入鬆花江中。

許多百姓這輩子第一次用火牆、火道這樣的奢侈品,因此十分新奇的。

水泥牆刷有白石灰及特製的刷料,能夠有效的防止水汽外逃,因此牆壁溫溫暖暖,許多百姓都將手放在牆。

與百姓的新奇不同,郭琰、亦失哈這些在南邊便享受過火牆與火道的人倒是十分平靜,但對於能在吉林城享受火牆火道,他們還是比較滿足的。

唯一對火牆火道不滿的,或許就隻有朱高煦一個人了。

“還是不夠暖和……”

渤海王府的存心殿裡,朱高煦用手摸著地磚,臉略微不滿。

雖然沒有體溫計,但是單憑體溫來衡量,存心殿內的溫度估計也就十二三度,並不算暖和。

“已經很不錯了,殿下。”

郭琰在刺繡,聽到朱高煦的話,她笑著安慰朱高煦。

朱高煦聽後,也隻能無奈點頭,畢竟明代的防水和保溫手段與後世相比,差距實在太大,能做到這樣,確實已經相當不錯了。

“得加大煤炭的開采才行,不然這麼下去,過個七八年就得把許多山的樹木砍伐殆儘。”

朱高煦坐回位置,旁邊站著亦失哈。

他倒是讓亦失哈坐下,但亦失哈偏要站著,他也不能強迫他。

“開春後擴充煤礦的礦洞吧。”亦失哈見朱高煦開口,他也說道:“再調兩千人過去開采煤礦,應該能日采兩萬斤。”

“也行,記得做好安全準備。”朱高煦點頭應下,同時對亦失哈詢問道:

“對了,城裡均田結束了嗎?”

“昨夜剛剛結束,二十五萬七千九百六十七畝,先均分了撫恤田和賞田,其次按照今年與去年參與開荒的百姓口數分下田地,有四萬餘人都領到了田地,每個人四畝二分左右。”

亦失哈笑著回答,朱高煦聽後臉也露出幾分笑意:

“四畝二分,哪怕是按照今年粟麥的產量,也能種出二石糧食了,雖然不足以自給自足,但起碼能解決半數口糧了。”

“來年,起碼兩萬四千人的口糧有了著落,接下來就看明年能否做到自給自足了。”

自給自足,這是決定朱高煦是否能夠參與靖難,並且能以何種方式參與靖難的一個先提條件。

他若是糧草充足,那他可以慢慢調兵,穩紮穩打的與自家老爹一起夾擊遼東,將遼東拿下後獲得一個穩定的大後方,進而解決大寧。

隻要大寧和遼東都被解決,那朱棣將會獲得比靖難之役中更多的機動部隊。

這麼一來,至少在李景隆掛帥前,朱棣絲毫不需要自己幫忙,而自己可以專心對付遼東的楊文、吳高和平安,並在擊敗他們後拿下遼東二十五衛,利用手中兵馬滾雪球式練兵,同時打造戰船,渡海拿下登州,從後方牽製李景隆。

“兵貴在精,但也必須夠多……”

朱高煦眼神閃爍,一旁的郭琰、亦失哈還以為他在為百姓分田而高興,卻不想朱高煦已經想到更後麵的事情去了。

“軍中兄弟與其子弟讀書的事情,不能鬆懈。”

朱高煦抬頭看向了亦失哈,與之交代著,亦失哈對此也銘記於心:“殿下放心,近二年以來,除了出戰以外,軍中兄弟都在認真讀書,學習官話。”

“如今學習一年有餘,許多弟兄已經能書會寫,撥算數術了。”

讀書寫字是很難,但架不住天天學習,如今的吉林城兵卒之中,最老的那一批兵卒基本個個能書會寫,雖然寫不了文章,但憑借著基礎的九九乘法表,還是能做一些簡單賬目的。

這樣的學習隻是第一步,之後朱高煦還要他們繼續加強學習。

等他們把大部分基礎知識都學懂的時候,自己所編撰的練兵實操就會成為他們人手必備的讀物。

當下的練兵實操已經是朱高煦多番更改過後的存在了,他結合了平滅西陽哈,以及這次胡兵入寇的經驗,將部分用不的練兵方法刪減,留下了足夠實用的基礎訓練和練兵、帶兵要領。

諸如教導新兵們學習如何使用各類兵器,如何讀圖、翻閱軍用公文、搜索目標和傳遞情報,還有如何利用效利用地形構築工事等基礎知識,以及軍事紀律、軍隊思想、軍隊常識、指揮結構和一般衛生救護等較簡單的內容。

用練兵實操來培養軍官,細分下來是五百一十六節課程,每日二至三節,為期一百七十二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