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汗,我們都沒有造反的想法,朝廷的旨意我們也是遵守的。”
“那群讀書人不知道我們,您還不知道嗎?”
當朱高煦說完廟堂之對女真人的態度,弗提斤城的少頭人塔失,以及托溫城的少頭人多爾和齊等六城大部少頭人及頭人紛紛開口。
確實,因為懂得耕作,因此六城之地的女真人在曆史從明初洪武年間到正統年間土木堡之變後被屠都一直安分守己,也接受明朝的調令。
從這點來看,六城之地的女真對大明朝的確無可厚非。
不過朱高煦不能讓他們繼續安分守己下去,說到底六城之地二十二部還有五六萬人,能拉出兩三萬男丁。
放任這樣的勢力在吉林、肇州、安東三城中間,很不利於朱高煦南下。
因此這次朱高煦召六城之地二十二部前來,為的就是收服他們。
“朝廷最近在忙著削藩,我自己也自身難保……”
朱高煦說出了自己的難處,也解釋了削藩是什麼,包括削藩的過程。
當眾人聽到新的大明皇帝居然連自己的親叔叔都下手,他們瞬間就充滿擔憂的看向了朱高煦。
他們雖然在之前沒有接受渤海的招撫,可他們隻是不想受製於人,擔心朱高煦拿他們充當炮灰。
但要是朱高煦真的出了什麼事情,他們心裡肯定是不情願的,畢竟朱高煦是第一個大舉與他們互市糧食的漢人,而且還是一個汗王。
如果他被廢了,那六城之地的日子就更困難了。
眼下雖然沒有糧食可以互市,但一些簡單的鐵器還是能夠互市的。
另外,一些部落一旦遭遇到了糧食耗儘而即將麵臨滅族時,朱高煦也會提供少量糧食,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刨除這些,朱高煦對女真人的招撫政策他們也是看在眼裡的,因此自朱高煦招撫女真政策出現後,許多部落間就有了一句話:“真要過不去,那就去找渤海汗”
這樣的話,也表達了渤海其實就是關外女真的最後退路,能保障他們活下去的退路。
“我若是被廢,恐怕罪名就是與你們互市糧食、鐵器。”
朱高煦略帶感歎,這讓眾人紛紛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
看著他們的模樣,朱高煦在心裡搖頭,心想也難怪朱棣在招撫他們之後,他們明明已經繁衍到了十幾二十萬人口,卻還是在土木堡之變後,被兵馬數量不過一兩萬的脫脫不花給擊敗了。
說到底,完顏阿骨打這樣的人千年也難出一個,在不借助外力的情況下,即便努爾哈赤那樣的野心家,也頂多隻是個建州左衛指揮使罷了。
他們這群人沒有完顏阿骨打的雄心壯誌,也沒有努爾哈赤那樣割據遼東的野心,因此很難完成關外一統。
隻是這樣也好,沒有雄主的女真人,更容易讓自己駕馭。
“渤海汗,不能想想其它辦法嗎?”
“是啊,我們部落近兩年的孩子出生後都因為沒有充足的糧食而餓死,活不到長大。”
“渤海汗,再這樣下去,我們之中許多人都會餓死的。”
六城之地已經到了山窮水儘的地步,人口很難繼續繁衍,所以他們都渴望朱高煦再次開始糧食互市。
對此,朱高煦也假裝為難,讓眾人的心懸到了嗓子眼。
“我……”朱高煦欲言又止,最後還是在眾人的注視下咬牙道:“我可以重啟糧食貿易,但你們得答應我一件事。”
“您儘管說,我們一定照辦!”
眾人先後開口,朱高煦也點頭道:“如果我因為與你們互市糧食而被朝廷懲治,甚至派兵鎮壓,那我需要你們出兵聽從我的調遣。”
“這……”聽到朱高煦的話,習慣了安樂的諸多頭人麵麵相覷。
關鍵時刻,弗提斤城的少頭人塔失站了出來:“弗提斤沒有問題,您讓弗提斤的孩子吃飽飯,我們自然要報答您。”
“弗提斤城有一萬多人,男丁有四千多,我們願意調三千人聽您的節製!”
弗提斤城與亦失哈有舊,因此與渤海利益牽扯最深,這渤海停下互市的這幾年,但凡弗提斤城糧食不夠吃,渤海總會私下開一些互市接濟他們,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畢竟弗提斤城因為朱高煦的幫扶,眼下已經是六城之地第一繁榮的大城,人口也是最多的那個。
眾頭人見塔失都站出來,並且交出了七成以的男丁來保護朱高煦,他們為了獲得糧食互市的資格,也紛紛開口道:“托溫城可以調兩千男丁!”
“弗思木城可以調兩千男丁!”
“弗踢奚城可以調一千八百男丁……”
一時間,二十二部頭人先後開口,朱高煦一邊聽,一邊在心裡計算。
他早已掌握了這二十二部的大概人口和男丁數量,自然能從其中知道有哪些部落出了多少人,占本部落人口男丁多少。
在他的計算下,二十二部頭人先後大概調動了一萬七千人左右的男丁給自己,基本超過了他們男丁總數的三分之二。
顯然,他們都不想自己倒下。
“好!”聽到眾人的話,朱高煦也頷首道:“我雖然手沒有編製,但也不會苛待你們。”
“你們調來的兵馬,也由你們自己人統轄,渤海也隻會派部分人與你們一起訓練他們。”
“今日起,授弗提斤城少頭人塔失為肇州左衛指揮使,統轄本部。”
“授托溫城少頭人多爾和齊為肇州右衛指揮使,統轄本部。”
“授弗思木城少頭人尼瑪察為長春左衛指揮使,統轄本部。”
“授弗踢奚城少頭人塔刺赤為長春右衛指揮使,統轄本部。”
“授……”
朱高煦一口氣將二十二個頭人、少頭人冊封為了指揮使及千戶官。
在原本吉林衛的編製下,增設肇州左右二衛、長春左右二衛及吉林左右二衛、安東左右二衛,合計八個衛。
八個衛統轄兵卒為兩千餘人,後續朱高煦還會將八個衛的兵卒增加到三千人。
也就是說,僅這八個衛便有二萬四千人,算吉林城的一萬六千人就是四萬人。
如果再加黑水城的預備役,那就是五萬人。
這樣的布置,讓一旁的王府長史陳昶汗流浹背,隻覺得肩頭的壓力十分沉重,不過好在朱高煦接下來的話讓他輕鬆了不少。
“入了八衛的兵卒,算是渤海軍的預備役,秋收之後我會派徐晟率六千人去幫助你們訓練,節製他們,同時也會帶去甲胄和軍餉。”
“我說過,不會讓你們白出力,因此從即日起,二十二部編為八衛二十四所,你們都會成為有渤海官身的人。”
“不過,你們畢竟還未幫助渤海征戰,所以隻能算是預備役。”
“各個官職的詳細俸祿,我會在之後讓徐晟帶俸祿文冊去告訴你們。”
“至於普通的預備役兵卒,則是按照每人每年三貫錢、十二石和一匹布,三斤鹽來作為軍餉發放。”
“待八衛有功,我會將你們一一扶正,同時軍餉也會調到與渤海軍一樣的數額。”
“若是日後討伐兀良哈,你們其中有人立了功,也將獲得渤海的賞田和賞錢。”
朱高煦的話,讓眾人難以回過神來,他們沒想到朱高煦給出的軍餉會那麼高。
三貫錢他們不知道是什麼概念,但十二石糧食卻是關外六城之地幾乎三十畝地的產出。
以女真人的漁獵方式,十二石糧食都足夠一家四口全年的主糧了,更彆提布匹了,那是隻有小頭人才能穿的東西。
兵卒都如此,那將領呢?
一時間,二十二部頭人都嘗到了甜頭,但朱高煦的話很快就提醒了他們。
“兵卒的軍糧,我不希望有人克扣,因為隻有讓他們的家人吃飽飯,他們才能在前線奮力殺敵。”
“你們作為將領,我給出的俸祿本身就十分豐厚,如果戰事成功,你們能夠收獲的賞錢和賞田也不少,不要想著克扣士兵的軍餉,那樣隻會讓你們的利益受到損害。”
朱高煦苦口婆心的教導著眾人,同時說道:“秋收過後,你們與手下人一同參軍,屆時開始計算軍餉,軍餉每月初一發放一次,你們不用擔心會有拖欠的事情發生。”
“好了,都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吧!”
朱高煦舉杯,眾多得了利益的頭人也紛紛舉杯,臉的笑容隱藏不了,顯然他們都十分高興。
瞧著他們的模樣,朱高煦的心也漸漸落了地。
如果不是黑水城募兵速度太慢,他也不會搞出八衛來籠絡六城二十二部。
不過不管如何,眼下他終歸是將六城二十二部的大部分兵權集中到了一起。
有了這八衛兵馬,他南下靖難的本錢又大了。
在他這麼想著的時候,殿外小心翼翼的走進了一個人,從殿旁繞道走到了朱高煦身旁。
“殿下,雞西關來了幾個外人,他們說他們是北平來的。”
當那吏目小心交代,朱高煦臉的笑意也更甚:“終於來了……”
渤海紀事本末:“八月中秋,召海西六城,曉以利害,募兵八衛。”
明世宗實錄:“八月十五,六城女真聞關內削藩,自募兵馬以保渤海,慟,設八衛”,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