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
三月,北方的數十萬兵馬呼聲焦躁,膠東半島與華北平原的天氣開始逐漸轉暖。
李景隆親率十萬馬步官軍抵達了德州,與北邊滄州的吳傑、俞通淵等七萬步騎形成掎角之勢。
他們依托華北平原的運河與河網,對北平的朱棣、青州的朱高煦形成壓製的態勢。
與此同時,留守京城的羽林左、右二衛在盛庸的統帥下渡過長江,集結江北十餘衛所屯兵向徐州而去。
三月初一,盛庸抵達淮安府,身邊兵馬數量已經達到了四萬人,但他沒有著急進軍徐州,而是在淮安依托淮河布置防線,似乎想看看朱高煦會不會突然南下襲擊。
他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此時的渤海軍已經有兩萬馬步騎兵渡海,以他的這點兵力在淮北平原行軍,很容易被渤海軍突襲。
他的任務是在江淮拉出一條防線,避免朱高煦南下驚擾到京城的陛下。
況且,江北的四萬屯兵不堪用,得他加緊訓練才行。
盛庸在準備,李景隆也在準備,甚至朱棣都在準備,唯有朱高煦,此刻的他依舊帶著騎兵呆在青州城外,繼續包圍青州,似乎一副不把青州圍到投降就不走的架勢。
“他在想什麼?”
“等兵馬渡海嗎?可這也太久了。”
德州城,在十萬大軍延綿的營壘下,它顯得十分渺小,可在城內府衙的地圖上,它又顯得十分重要。
眼下,李景隆已經抵達德州,而朱高煦並沒有按照他預先設想的一樣奇襲德州,也沒有向濟南進攻,謀取東昌、東平來切斷南北運河。
“算算時日,他現在的兵馬少則一萬,多則兩三萬。”
“這樣的兵馬數量,不管是向德州還是徐州,都有一定把握襲擾成功,他為什麼一直在青州不走?”
站在地圖前,李景隆眉頭緊皺,不斷打量著地圖全貌,同時回答了諸將的問題:“他在等我們走。”
“等我們?”諸將愣了愣,隨後便見到李景隆指向登、萊、青州。
“眼下,登州和萊州已經被他拿下,他收獲的糧草輜重足夠讓遼東無憂,而青州占據山東二成的耕地,也是提供德州糧草的主要地方。”
“雖說眼下才剛剛三月,還沒有播種作物,但如果少了青州提供的幾十萬石糧食,我們便隻能繼續依托運河運糧,而他便可以依仗騎兵不斷騷擾運河。”
“可我們的騎兵也很多。”駙馬都尉李堅不解詢問,李景隆卻搖搖頭:
“我們的騎兵是多,可我們的敵人也不止他一個。”
“真正的大敵,是北方的燕庶人,而且推算時間,他現在應該已經返回了北平,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出現在我軍身後。”
“我這話不是危言聳聽,因此你們派人去通知吳高和徐凱,堅壁清野,不得出營與燕庶人野戰。”
“是!”諸將作揖,同時李景隆也揉揉眉頭:
“騎兵雖然不能調動太多,但也不能一個都不調,不然以我軍的馬步來充作塘騎,很容易被渤海庶人所欺騙。”
“傳令,調俞通淵、平安二人率一萬騎兵南下,陳暉與滕聚則繼續率剩下的騎兵留守滄州,等待我的軍令。”
李景隆做出安排,並準備等俞通淵和平安的騎兵抵達後,再進一步讓他們充作塘騎進入青州地界,獲知渤海軍的情況。
情報不對等,這才是行軍打仗的大忌,而眼下的他們就處於不對等的一邊。
南軍現在十分尷尬,他們從原本的單麵對敵,成為了被東、北夾擊。
因為他們的兵力眾多,可他們能動用的騎兵和馬步兵卻遠遠少於燕軍與渤海軍。
李景隆想要等朱高煦和朱棣有所動靜再行動,可南邊卻不會容許。
“大軍抵達德州已經有七日,他一直未有行動,難不成是準備看著賊軍攻下青州嗎?”
應天府紫禁城武英殿內,朱允炆語氣沉重的質問齊泰。
他站在二丈長寬的沙盤前,看著眼下的江北態勢,很難不動怒。
跟隨他的黃子澄、方孝孺、暴昭等人默不作聲,唯有齊泰指著登州和金州說道:
“大將軍抵達德州時,賊軍已經渡海多日,眼下兵馬數量恐不下三萬。”
“賊軍馬多而我軍馬少,以少打多之下,我軍若無萬全情報,很容易被敵軍所襲。”
“賊軍馬多?”黃子澄似乎聽到了什麼天大的笑話:“如果下官沒有記錯,賊軍騎兵不過萬餘人,而我軍有二萬餘騎,還怕他不成?”
“賊軍還有馬步兵。”齊泰皺眉回答,可朱允炆不想聽借口,他灰鷯醫爬愣徜道:
“眼下距離秋季隻有四個月的時間,四個月內,朕即便不奢求平叛成功,也當將渤海賊人趕回遼東。”
“這件事情,你好生告知曹國公,勿要再讓朕失望了。”
朱允炆拂袖而去,顯然對於李景隆多日不動兵而感到生氣。
齊泰見狀也隻能歎氣,隨後安排人手將出兵的消息發給李景隆。
三月初九,當李景隆得到出兵消息後,他也沒有再繼續耽誤下去,因為繼續耽誤下去的話,朱高煦很有可能真的拿下青州。
想到這裡,李景隆大軍開始渡過運河進軍,隻留下一萬人守衛德州。
隻是他們前腳剛走,拔營的消息就送往了北平和萊州。
“殿下,那李景隆總算拔營了。”
青州城外,得到萊州傳來消息的徐晟帶著消息走進了帥帳,朱高煦則是拿著教條看著地圖。
聽到徐晟的消息,朱高煦並不吃驚,也不驚訝,而是淡然自若的用教條指著德州。
“從德州到青州四百裡地,從德州到涿州五百裡地。”
“眼下他從德州撤走,那不管是來打我們還是去打北平,都將距離另一個方向越來越遠。”
“派出塘騎偵查,看看他是往我們這邊來的,還是往北邊去的。”
“是!”徐晟作揖應下,朱高煦又追問:“兵馬都登陸了嗎?”
“弟兄們都登陸了,隻是還有一萬三千餘匹馬還要十日時間才能運抵登州。”徐晟回應。
“比我想的要快。”朱高煦頷首,然後看了看地圖。
“告訴朱成功和崔均,讓他們帶著一千料以上的船在運送馬匹結束後,立馬南下,我已經讓人在大嵩衛給他們備了份大禮,叫他們按照這份大禮接收禮物吧。”
朱高煦說罷,同時也對徐晟開口道:“騎兵都彙合了嗎?”
“都彙合了,東邊的三千弟兄們今早剛到,現在正在休息。”
“好……”聽著徐晟的話,朱高煦眼神閃爍:“放出消息,就說我們在青州隻有六千人,不日即將進攻濟南。”
“是!”徐晟以為朱高煦要放出假消息,於是轉身便去操辦。
隻是在他們溝通的時候,經過長達半個月時間的備戰、休整,北平的燕軍已經蓄勢待發。
從己方間客提交的報告中,朱棣成功了解到了南軍野戰集群在軍事上的新動向。
三月初九正午,朱棣在祭祀過朱元璋與馬皇後完畢後,立即率領六萬馬步兵出北平城,準備與其展開戰略決戰。
三月初十,燕軍南下至弘仁橋一帶紮營休整,翌日燕軍正式進發東安城。
兩軍塘騎在北邊的河穀遭遇,迅速將消息傳回了各自本陣。
“叛軍南下了?可看清規模?”
東安城外營壘之中,徐凱得知燕軍南下,當即便追問起了詳細的情況。
“看數量隻有幾百騎兵,應該是小股塘騎前來偵查我軍動向的,不過看他們還敢追擊我軍的架勢來看,後方應該有大隊兵馬。”
指揮使俞端作揖回應,徐凱聽後卻皺眉:“大將軍提醒我不能出營迎敵,不過現在賊軍已經逼近我軍五十裡……”
他略微思考,便開口說道:“你派塘騎前往滄州傳信,請陳暉、滕聚兩位將軍率騎兵馳援我軍。”
“末將領命!”俞端聞言應下,轉身便向滄州求援去了。
在他走後,徐凱在營帳內來回渡步,而帳外再次傳來消息。
“都督,賊軍在我城北四十裡外紮營。”
“知道了,伱退下吧!”徐凱擺手示意那傳信的千戶官退下。
眼下燕軍的做法,已經讓他篤定了這次前來的是燕軍主力。
隻要自己固守營盤,那燕軍即便騎兵犀利,也彆想從自己手中討到便宜。
如此想著,徐凱開始沉穩起來,而與此同時被派出的塘騎也經過一夜換馬不換人的趕路下,將東安的求援消息傳達到了滄州。
安陸侯吳傑沒有多想,因為李景隆交代過他要馳援東安和涿州,因此他當即派出陳暉、滕聚二人率領一萬騎兵北上馳援,同時將消息發往南邊。
時間過去,翌日清晨,在陳暉、滕聚率一萬騎兵北上的時候,北方南下的燕軍再度拔營三十裡,駐紮在了距離東安城徐凱營盤北邊的十裡外,兩軍兵卒都能清楚看到雙方營盤的火光。
“殺!!”
“嗶嗶——”
“敵襲!!”
十三日清晨,趁著天色灰蒙,燕軍在南軍睡夢中發起了進攻。
好在徐凱一直做著準備,因此當敵襲的聲音與木哨聲同時響起後,許多睡不脫甲的南軍當即驚醒,開始結陣出營盤禦敵。
徐凱也穿了一晚上的甲胄,起身過後立馬戴上頭盔,與諸將出營。
隻是當他出營的時候,南軍已經追著燕軍的步卒出營盤裡許。
“全軍撤回,窮寇莫追!”
徐凱膽小謹慎,有耿炳文追擊被擊破戰死在前,他不敢讓兵卒深入追擊。
意猶未儘的南兵被他召回,紛紛回到了營盤之中。
接下來的一個時辰裡,燕軍像是被熄滅了火焰,再也沒有發動像樣的進攻。
這讓徐凱感到了奇怪,他並沒有在這一戰中見到燕軍的騎兵和馬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