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大興教育(2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4094 字 7個月前

“二石二鬥,真富裕啊……”

興許是見慣了渤海、遼東的實糧九鬥、七鬥,因此當聽到應天畝產實糧二石二鬥的時候,朱高煦不免有些羨慕。

如果全天下的畝產都能那麼高,那才是天下無憂的時候。

現在的大明,甚至連全天下的田畝數,人口數都無法清楚統計。

想到這裡,朱高煦就想到了渤海的育苗田。

現在渤海樹木多,煤炭開采還算方便,育苗田還能繼續維持推廣。

可一旦日後樹木砍伐過多,育苗田培育的成本增加,那百姓就很難繼續耕種水稻了。

培育適應東北氣候的作物,才是他應該主抓的事情。

隻是放在這個時代,想要培育出耐寒作物卻不是那麼容易的。

“你若是去了日本,記得從日本北邊搜尋一些耐寒的作物。”

朱高煦不忘交代鄭和,鄭和也點頭記下。

從他被選為下東洋負責人的時候,朱高煦就一直與他說著各地作物和動物的情況。

不僅如此,那幅《天下四夷賓服總圖》他也見過,可以說他從未見過那麼精確且廣袤的地圖。

雖然鄭和不知道自家殿下是怎麼清楚天下各地情況,可他選擇了信任。

“雖然有了地圖,但你也不能掉以輕心。”

看著鄭和,朱高煦不厭其煩的交代道:“有地圖能方便許多事情,可海洋的水文卻需要你自己去探查和研究。”

“天下有七洲四洋,但細分下來,又能分為西大明(太平)洋、北大明洋、南大明洋、東小西洋(印度洋)、西小西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和北冰洋。”

“這些海洋不同,水文也不同,其中北冰洋不屬於你日後探查的範圍,但其它幾大洋如果可行,還是得走走。”

“西洲(歐洲)的挽馬,北洲(北美)和東洲(南美)的作物,還有南洲(澳洲)……”

朱高煦一點點的開口,在他的《天下四夷賓服總圖》上,天下分為七大洲,海洋分為大明洋、小西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大明位居中州,歐羅巴位於西洲,北美與南美對應北洲和東洲,澳洲對應南洲,非洲對應昆侖洲,南極洲則是直接稱為南極洲。

對於地圖來曆,朱高煦也隻是說這是根據先秦地圖與唐代杜環所遺留地圖,以及兩宋海航地圖而繪製。

麵對他的話,沒有多少人表示質疑,畢竟朱高煦能掌握的資源太多了,就大明宮城的“古今典籍館”來說,除了朱棣就隻有他能把全部書籍看個遍,其它官員都沒有這個資格。

朱棣不可能把“古今典籍館”的書看完,那他這個謊言就沒有人能揭穿。

日後編修《永樂大典》時,隻要他用用小心思,那大明就可以對美洲和澳洲創造華夏主權。

想到這裡,朱高煦幾乎是把自己知道的大洲和洋流情況都告訴了鄭和,鄭和也全都記下,準備返回宮城後用筆記錄。

“下西洋絕非一次就能結束的,所以日後肯定會下西洋多次,而每次下西洋和東洋,需要帶回什麼東西,我都會給你一本文冊,你按照文冊去搜尋便可。”

“奴婢領教……”

交代了最後一句後,他們二人乘坐的車輿也返回了宮城,在東宮門口停下。

“那奴婢先去海軍都督府了?”

鄭和扶著朱高煦下了車輿,小心翼翼詢問。

見朱高煦點頭,他這才鬆開了手,自己駕車前往海軍都督府。

告彆他,朱高煦也返回了東宮之中,並隔著老遠就見到了亦失哈。

“殿下,戶部的賦稅文冊已經交上來了。”

“好,我現在去看。”應下亦失哈的話,朱高煦走入春和殿內。

不過他不僅看到了文冊,還看到了堆積如山的奏疏。

沒有什麼抱怨,坐回位置後,朱高煦開始翻閱戶部的文冊。

從錢糧到田畝,再到人口數量,不得不說因為自己的胡搞瞎搞,大明的紙麵數據都得到了提升。

明明靖難之役打了一年,可大明的人口反而增長到了六千二百四十七萬,耕地也增加到了四億一千六百餘萬畝。

至於賦稅,如果按照正常來,沒有遭遇蠲免的話,經過朱高煦改製的山東、遼東等地可以貢獻比改製前更多的錢糧,不過這些錢糧最後還是要投入到遼東的建設上去。

“明年遼東缺口是六百萬石,山東保留二百萬石,海運四百萬石。”

“此外,北平也走陸路二百萬石前往遼東。”

朱高煦交代一句,亦失哈聞言也開口道:“殿下,遼東的教習俸祿還得加上去。”

“按照遼東和渤海的教習數量與俸祿來算,需要發六十萬石俸祿。”

六十萬石的數額讓朱高煦頭疼,所以他做出調整道:“祿米每年隻發十二石,剩餘十石折算為錢四貫。”

“奴婢領教。”亦失哈應下,並讓身後的東宮班值太監記下,自己則是交代其它事情。

“吉林的醫院,今年已經畢業三百七十七人,這群人要編為軍醫嗎?”

亦失哈提醒了朱高煦,他在吉林弄的醫院也已經開始有學子畢業了,雖然數量不多,但積少成多。

“把吉林醫院拆分為三個醫院,分彆在吉林、沈陽、遼陽各置一個,由原先的教習帶著畢業的這三百七十七人分彆擴建。”

渤海的醫院主攻外科和兒科,畢竟大明需要醫生最多的地方是軍隊和接生。

自從渤海的醫院創辦以來,關外的夭折率急轉而下,對於沒有什麼無菌概念的這個時代來說,酒精消毒和各種類似感冒、流感、瘟疫等傳染途徑的應對辦法可以說十分先進。

父母佩戴口罩,進行消毒對於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來說十分重要。

隻要熬過這一兩個月,嬰兒再回家就十分安全了,並且即便感染疾病,隻要不是先天性的,醫院也可以對其進行醫治。

中藥的藥效相比現代醫學來說自然不算好,但放在這個時代已經很先進了。

如果能弄出顯微鏡來研究中藥成分,進而弄出古早版本的中成藥,那大明的醫學也能跨升一個台階。

當然,相比較這個,朱高煦還得把目光放到教育上。

渤海的五年教育,其實培養出的學子知識儲備,也就和後世的小學生差不多,甚至某些方麵還不如,畢竟朱高煦也不是每一學科都能精通。

五年教育已經把他的底子掏空的差不多了,大學畢業後他壓根就沒去翻書。

如果不是地質、地理這些學科與他的工作有關,他甚至都記不住世界上哪裡的礦產出名。

原先討厭的工作內容,現在反倒是成為了他領先世人的本事。

“當初早知道好好學理科了……”

批閱奏疏的同時,朱高煦不免感歎起了自己沒能帶來更多的東西給這個時代。

饒是如此,隻要他的五年教育能推廣開來,大明的基礎數學、物理和地質、天文都能得到提升。

朱高煦再貪玩,也總歸是記得太陽係八大行星,日食月食,七大洲四大洋,以及細胞、病毒等等小知識的。

這些知識如果沒有他,那得幾百年後才能被人總結出來,但現在他一套《五年教育》,直接解決大部分問題。

有這個基礎在,加上朝廷鼓勵,朱高煦不相信大明會誕生不了新的理論知識。

隻是在此之前,他還是得推進遼東、山東的教育。

這兩個地方的人口已經達到近七百萬的程度,隻要能讓這兩個地方普及教育,那就代表近百萬戶百姓家庭脫離文盲,因為他們的家中已經有了接受教育的人。

隻要有這麼一個人在,整個家庭都會發生不小的改變。

“山東的辦學,可以提前在明年年初開始接受招生,在永樂元年二月開始學子就讀。”

“你看看如果在這個時間開始辦學,那朝廷會遇到什麼問題。”

朱高煦停下手中的筆,給出了山東開始普及教育的時間。

他揉了揉眉心,亦失哈聞言則是遲疑道:“最大的問題還是教習和錢糧問題。”

“山東口數五百餘萬,哪怕隻有五十萬學子報名,朝廷也得準備起碼五萬教習,才能保證將每個學堂學子數量控製在五十人左右。”

“奴婢算過了,哪怕明年渤海畢業兩萬學子,也還有三萬教習的缺額,而山東治下的府、州、縣、衛等學校,僅有教習一千六百餘人。”

“山東辦學的缺口,很難在明年就填補上,除非推遲到永樂四年,等遼東學子畢業……”

“此外,若是要養五萬教習,那按照您剛才定下的俸祿發放規矩……”

亦失哈說著,開始敲打起算盤來,不多時繼續道:“每年支出二十萬貫,糧食六十萬石,這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如果還要加上學子們的書本費,筆墨費,以及在校午飯的費用,那山東學政每年支出不下三十萬貫,糧食二百萬石,等同山東賦稅的四成。”

亦失哈說完,他忐忑的看著朱高煦,以他對朱高煦之前的了解,朱高煦肯定還會繼續辦下去的。

可如果真的強行對山東辦學,那大明的財政缺口隻會越來越大。

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那就是朱高煦居然平淡頷首:

“全麵招生確實無法進行,既然如此,就將明年的招生限製在十歲以上,十六歲以下。”

“此外,隻要參與了報名,年紀上去也無妨,山東的報名持續兩年,開學推移到永樂三年正月。”

“辦學要辦,但不能給地方帶來較大壓力,更不能讓質量下降。”

“如果這麼調整,你估計會有多少山東學子入學?”

朱高煦放緩了步調,他要辦事情,但不像之前那樣匆忙焦急了。

“大約三十萬左右,而且如果是這樣的話,教習也不會有什麼問題,錢糧所需也能下降一半。”

亦失哈鬆了一口氣,並補充道:“不過辦學是每年都招生,後續的生源應該會保持在每年五萬以內的增長。”

“後續的事情,等政策頒布看後續情況再討論,你去忙吧。”朱高煦打斷了亦失哈的話。

亦失哈聞言,當即回禮退出了武英殿內。

隻是在離開武英殿的時候,他還是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坐在位置上處理政務的朱高煦。

現在朱高煦給他的感覺,好像又回到以前了。

《明太宗實錄》:“洪武三十三年十月癸卯,上令太子辦學遼東,太子責令官學曰:“十歲以上不就學者,罰其父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