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父慈子孝(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3278 字 7個月前

第301章 父慈子孝

“此次下西洋,需要先滅安南,經占婆、高棉、暹羅、滿剌加、蘇門答臘、滿者伯夷,並在當地設立舊港宣慰司。”

“結束後,艦隊留駐南洋艦隊三千人,而後北上勃泥、蘇祿,在呂宋設立呂宋宣慰司,留駐南海艦隊後北上泉州,返回江南……”

永樂元年十月二十日,當朱高煦站在沙盤前用教條指指點點的同時,他也將此次的下西洋路線給圈了出來。

跟著他將沙盤圍起來的足有二十餘人,朱棣、沐春、何福、瞿能、鄭和、楊展等人皆為其中之一。

能讓他們圍起來觀看的沙盤長寬皆兩丈,囊括了長江以南的諸省與中南半島,還有整個東南亞,以及更南邊的南州(澳洲)。

這個沙盤是朱高煦吩咐東宮工匠根據自己所繪地圖而製作,雖然沒有後世那麼詳細,但依舊可以說是這個時代乃至過後數百年裡最為詳細的立體沙盤。

畢竟作為本職專業與地質地理有關的人,彆的不說,手繪地圖還是信手拈來的。

小的島嶼記不住,但隻要能手繪大島嶼就行,至於大陸的高原、平原與丘陵也隻需要弄出個大概就行。

即便如此,這份沙盤還是讓眾人開了眼界。

看了這沙盤之後,他們才明白了為什麼朱高煦說對安南政策必須強硬。

就安南那狹長地形與突破諒山後一馬平川的地形來說,一旦遭遇不利的戰事,許多殘寇確實可以很快鑽進西邊的群山之中。

這種地理壓製就好像雲貴高原能時刻威脅四川盆地一樣,哪怕打不過你,時不時冒出來偷襲幾下也足夠惡心你了。

“這呂宋、南洋、中南等地的麵積不比我大明小,還有這南洲……”

朱棣掃視著這沙盤,可以說隻是一眼就已經將這玩意視為了自己的禁臠。

“殿下,這諸島為何顏色不一?”

鄭和詢問朱高煦,並用手指向了用染料刷上綠色、深綠和紅白色的沙盤。

大海是藍色他能理解,那這些呢?

“綠色是平原,深綠是熱帶叢林,紅白色是乾旱地區。”

朱高煦拿南洲來舉例子:“南洲麵積廣袤,但隻有約二成是森林和叢林,剩餘八成都較為乾旱,難以支撐森林的成長。”

“除了北部沿海、東部沿海和南部部分沿海,以及西南沿海地區適合開荒居住外,其餘絕大部分地區都不適合開荒居住。”

“不過這塊大陸以我翻閱古籍來看,它的各類礦山應該是比較多的,就是過於分散。”

朱高煦還沒說完,朱棣便詢問:“有金銀銅礦嗎?”

“有,數量比日本更多,但是更為分散,而且距離我們太過遙遠。”朱高煦指著廣州劃向南洲南部:

“從廣州沿海前往適合宜居的南洲南端,起碼有兩萬裡,並且經過滿者伯夷後,起碼有一萬裡海路沒有能夠補給食物淡水的集鎮。”

朱高煦一句話,便讓朱棣心都徹底涼了。

倒是不像他那麼見錢眼開,鄭和比較好奇南洲的情況:“這麼大的一塊土地,上麵沒有人與國家嗎?”

“有人,基本以昆侖奴為主,整個大陸分成幾個部落,操不同方言,各占一處劃定邊界的狩獵地區,以獵取海陸哺乳動物及采集貝殼類動物和植物為生,武器以石器為主,但數量不到百萬。”

朱高煦說罷,沐春也主動開口詢問了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這中南半島上,朝廷的三宣六慰就是這些插著旌旗的地方嗎?”

借著他的話,眾人將目光投向了中南半島,而整個中南半島包括雲桂等地都有顏色深紅、淺紅和各色旗幟插著。

“深紅為國朝可以派遣流官的地方,淺紅就是土司與土官自治的地方。”

朱高煦這一說,眾人便知道大明在中南半島的勢力如何了,可以說占據了三分之一的中南半島。

如果再拿下安南,那整個中南半島就隻有南邊暹羅、高棉、占婆、滿剌加等繁雜的小國了。

這些小國除了滿剌加沒有朝貢,其它都臣服在了大明的朝貢體係下,因此他們的旗幟也是紅邊的,隻有滿剌加是純雜色。

“這麼看來,整個中南隻有安南、高棉和暹羅、緬甸宣慰司這幾個地方有較為寬闊的平原。”

“這麵積,恐怕不比成都八百裡平原要小。”

沐春大致對比了一下,不過朱高煦卻搖頭:“是要大得多,不過因為派係紛雜,加上各國除安南外無法集權管理,因此開發的地方不算很多,大部分地區都是充滿瘴氣的叢林,悶熱潮濕,還有許多蛇蟲鼠蟻。”

“想要根治這瘴氣,其實就是砍伐可以開發平原的樹林,燒毀叢林,讓瘴氣沒有可以生存的地方。”

“數百年前,這閩粵湖廣一帶還不是被人視為充滿瘴氣的地方,可隨著人口南下焚毀樹林,開墾荒地,這湖廣也就成了魚米之鄉,閩粵也鮮有人聽說瘴氣為何物。”

朱高煦解釋了中南半島的情況,同時為了避免眾人畏懼瘴氣,也同時解釋了瘴氣如何消除的辦法。

聞言的沐春深有體會:“這瘴氣確實在悶熱的叢林之中才會出現,我便染上了一次,幸好治愈了。”

想起患上瘴氣而無法及時得到救治,隻能病死在兵營之中的兵卒們,沐春便覺得心裡蒙上了一層陰霾。

西南明軍征討刀乾孟的戰事中,麓川死傷近十萬人,明軍也死傷近一萬五千人。

這其中死在戰場上的不過六千人,剩餘九千多人都是因為水土不服和瘴氣、疾病而病死的。

這還是從四川、雲南、廣西等地調來的兵卒,如果是直接從北方調派兵卒前往西南甚至中南作戰,那恐怕因病而死的人會更多。

“沒錯,這瘴氣必須提防,因此日後對中南作戰的兵馬,儘量還是以雲南、廣西為主。”

“就算從二地選兵,也儘量以滇南、滇西南和廣西西南一帶的男丁為主,他們對瘴氣比其它地方的人要更具抵抗力。”

朱高煦嘴裡不斷蹦出新詞,但好在都比較白話,不難理解。

“這安南,走陸路就隻有那幾條路,倒是走海路可以隨便突破。”

瞿能掃視了一眼安南的情況,這也是他第一次發言。

對於曆史上這個差點陣挑朱棣,結果被朱高煦側擊陣挑的猛將,朱高煦本人還是十分欣賞的。

沐春、何福、顧成、瞿能及其子侄兄弟所組成的西南將領兵團,在不考慮任何火器,且朱棣與自己不下場的情況下。

朱高煦還真難找出能將擊敗他們的將領,更彆說中南半島了。

就連張輔、孟瑛都能把黎利這個跳梁小醜壓著打,何況洪武後期表現亮眼的沐春。

“打安南有黔國公和幾位,朝廷是十分放心的。”

朱高煦開口吹噓了一下西南諸將,然後又說道:“不過雲南並不穩定,我聽說雲南有幾個土司趁著諸位離開雲南之際叛亂了?”

“是!”沐春也不掩飾,直接道:“雲南南部和西南的許多土司自持實力強大,唯懼我等。”

“眼下我等離開,他們便以為朝廷對付不了他們,但雲南尚有王兆、王魁、沐晟、瞿鬱、瞿陶等將領鎮守,想來用不了幾日就能平定。”

沐春如此說著,朱棣也撫了撫大胡子:“俺對你們放心,這種小事不用回稟,伱父親是俺們兄弟的大哥,你也就是俺的家人。”

沐春實際隻比朱棣小了三歲,但從輩份來說,他確實是朱棣的侄子,對此他也沒有反駁。

就這幾日的交談來說,沐春已經對曾經幫過自己忙的朱高煦,以及曾經熟悉的朱棣臣服了,畢竟他也與朱允炆書信往來過。

總體來說,朱允炆的性子並不軟弱,可許多事情卻沒有自己的主見,尤其是軍事上,所以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

對於習慣了朱元璋這種有主見有思路皇帝的沐春來說,他與朱允炆確實不是很合得來,而且朱允炆也從未將他視為家人來看,這不免讓他有些失望。

他之所以儘忠職守,除了因為父親的遺命,還有就是朱元璋對群臣的那句話。

“這孩子是朕的家人,不用試任。”

僅此一句話,讓沐春怎能不專心戍邊?

如今這句話被朱棣以另一種形式說出,不管是不是做戲,但總歸讓沐春心裡高興不少。

“西南那邊,各土司都願意出兵,其中麗江的木氏願意出兵三千,不過他們軍紀還算嚴明,臣便沒有讓他們參與。”

沐春提起了木氏,這讓朱高煦想起了木氏這天然的高原兵。

麗江木氏自明洪武十五年歸附明朝後,便被朱元璋賜漢姓為‘木’,並封其為麗江土知府。

由於從木氏手中拿走了南邊的一些土地,因此朱元璋為了補償他們,便授予他們世襲土官知府,永固石門、鎮禦蕃韃,節製麗江及北部青藏一角的權力,並準許他們在當地開采金銀礦。

有了朱元璋和明代曆代皇帝的準許,木氏土司也開始在當地開采銀礦,同時用武力向北與昌都、三塘等地的吐蕃人爭奪金礦、鹽礦,用獲取的金銀來興修水利,發展麗江的農牧業及手工業、商貿業。

朱元璋在事後還為納西族開辦儒學,讓木氏漢化加深,到成化年間便以知詩書、好守禮義而著稱,與蒙化、元江並稱為雲南三大土府之一。

不過與蒙化、元江土司野心勃勃不同,木氏倒是秉持小族不鬨事的想法來過自己的小日子,每當大明遭遇戰事,也積極向朝廷捐餉銀、戰馬,多次派士兵幫助朝廷征戰,成為全省土司之首。

努爾哈赤起兵後,木氏也急忙捐餉銀一萬兩,上疏願意出兵,不過當時的理塘等地番人作亂,萬曆就沒有同意他們出兵。

薩爾滸戰敗後,木氏也多次向朝廷捐餉銀,不過在南明日薄西山時,木氏也秉持小族不鬨事的想法投降了清朝。

對於他們投降清朝,朱高煦倒是不覺得有什麼,畢竟以納西族的情況來說,如果真的頑強抗清,那很有可能會慘遭滅族。

就他們身為雲南三大土司而有明二百餘年不搞事的處事方法來說,木氏的家教不用多說。

這樣的小族,剛好可以成為大明日後控製青藏的代理人。

“木氏我聽過他們的事情,據說他們不似其它土官抗拒漢化,反倒是主動接納儒學,族人知詩書、好守禮義。”

朱高煦開口說起木氏的情況,也變相在為朱棣介紹。

朱棣聞言便明白了朱高煦的意思,故而將目光投向了沐春身上。

沐春見狀也頷首道:“木氏確實乖順,土知府木初對朝廷調令從不抗拒,深明大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