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2903 字 9個月前

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

“考慮的如何?”

看著還在考慮的蹇義,朱高煦知道他一旦答應要接手這件事,就代表他要和過去的自己做一個分割。

朝野上下許許多多的人誇讚蹇義,是因為蹇義並沒有觸犯他們的利益,而且蹇義也確實沒有黑點。

可如果蹇義接手了四川新政試點這件事,那就代表他將會成為新政對南方推進的推手,他過往的許多好友都會離他而去。

做成了,他蹇義興許會成為四川百姓感激涕零的清官,甚至會被人立廟祭奠,流傳千古。

失敗了,他蹇義在廟堂之上便再無立錐之地,從此人人喊打。

蹇義並不是朱高煦的老班底,因此他不確定如果失敗了朱高煦會不會庇護自己,所以他的顧慮很多,隻能試探詢問。

“試點四川新政,殿下準備給臣多少支持,多少投入?”

蹇義這麼問,心裡必然是想做成這件事,因此朱高煦也不藏著掖著,開門見山道:

“新政一旦開啟,四川賦稅由你分配,我會從關外調派最少三千吏員配合你當差,並且讓四川都司兵馬配合你丈量田畝,清查人口。”

“廟堂之上的彈劾伱不用管,有我為你遮擋,你儘管放手去做這件事就行。”

“不過我要和你說好,四川的新政,最快也要七年時間才能宣告第一階段結束,而開啟時間在永樂四年三月,你需要即日啟程四川,探清楚四川官場的情況。”

“一旦你接手了這件事,便要離開京城最少九年時間。”

“不過我也承諾,你若是回來,六部尚書必然有你一席之地。”

朱高煦與蹇義提前說好了他能給予的支持,以及蹇義能得到的收獲。

如今的蹇義剛剛四十,在這個時代已經不算年輕了。

九年後他四十九歲,距離年過半百也不過幾個月的時間。

他還能在六部尚書的位置上待多久,這個很難說,所以具體怎麼衡量,還需要看他自己。

因此,朱高煦沒有挪開自己的視線,而是直視正在思慮的蹇義。

過了片刻,蹇義緩緩起身,朝著朱高煦躬身作揖。

見此情況,朱高煦有些失望,以為蹇義想要請辭。

“臣,願意擔此重任。”

蹇義忽的應下這件差事,這讓朱高煦愣了一下,隨後才反應過來,表情動容:

“四川百姓有你這樣的鄉親,是他們的福氣。”

“回去準備吧,最遲四月末就會有旨意下發。”

朱高煦給了蹇義一個月的時間來準備,蹇義聞言也不多言,躬身作揖後便起身離開了武英殿。

相較於來時,離開時的他顯得背影坦蕩,少了些退讓。

瞧著他離去的背影,朱高煦看向亦失哈:“你舉薦了一個不錯的人。”

“奴婢惶恐,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亦失哈搖頭回禮,朱高煦也低頭處理起了那堆積如山的奏疏。

時間流轉,伴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蹇義也到了走馬上任的日子。

許多曾經的同僚為他打抱不平,畢竟身為左侍郎的他儼然就是未來的吏部尚書,如今被調走四川,怎麼看都像下放。

不過隻有蹇義自己才清楚,他這一去,等四川新政一開,這群為他打抱不平的同僚也將會站在他的對立麵唾棄他。

不過這又如何呢,京城這廟堂的渾水太過,他不想摻和了。

一艘小船,他便前往了四川。

與此同時,伴隨著選秀結束,東宮也新增二十二位奉儀。

由於郭琰已經懷孕六個月,東宮的這二十二位奉儀隻能由當年陪嫁的兩名郭府丫鬟,如今的兩位奉儀教導規矩。

到了四月末,隨著規矩立下,郭琰這邊也就開始催促朱高煦翻牌子了。

“這二十二塊牌子看殿下您自己心情,隻要節製些,怎麼翻都是無礙的。”

五月初的前寢宮裡,挺著略微大肚子的郭琰坐在椅子上,旁邊的女官托著托盤,上麵放著二十二塊嶄新牌子。

她正在勸旁邊吃飯的朱高煦翻牌子,興許是懷了孕,不自覺便覺得朱高煦不翻牌子是因為自己。

不過對此,每日處理政務的朱高煦卻有些痛苦的看向了那堆牌子:“近來處理公務至亥時,每日寅正(4點)還得起床,休息的時間也不過三個半時辰,身心俱疲。”

“等忙過了這一段時間,到時候我再翻牌子吧。”

由於征南戰事即將開始,六軍都督府大小事務拖住了朱高煦不提,雨花台興建的太學也即將竣工,故此朱高煦顯得十分忙碌。

那堆牌子不是他不想翻,而是實在沒有這個精力。

放下碗筷,朱高煦也剛好和郭琰交代道:“太學已經竣工,接下來的幾個月我恐怕得去太學居住,你還有兩個半月就要臨盆了,萬事小心些,卻也不用太過擔心。”

“吉林醫院的這群女醫官經驗不用我說,你在吉林時也知道她們接生和產後護理做的如何,不論男女我都會很開心的,母子平安就好。”

朱高煦認真交代完所有,這才見郭琰笑臉盈盈的點頭。

雖說因為懷孕,此時的她有些略微發胖,但在刻意控製下,倒也沒有太過走樣。

她雖說想讓朱高煦翻牌子,但心底卻並不想與旁人分享他。

正好趁著朱高煦這幾個月要去太學,她可以生產過後好好鍛煉一下,等朱高煦回來常住時再繼續培養夫妻感情。

見狀,朱高煦摟著她撫摸了一下後背,隨後才在洗漱過後讓亦失哈為自己收拾行裝。

翌日,朱高煦便在百餘名騎兵的護衛下前往了太學。

坐落在雨花台東南的太學占地二百畝,通體鋪設水泥路,四周以二丈高,二尺厚的院牆圍起來,內興教學樓三所,每所高四層,有教室二十間,每間可容納二百人。

教室結構是後世大學所有的階梯教室,層高二丈,占地四分,空間足夠二百多人共同學習。

除此之外,還有混凝土與生鐵興建的十所大食堂,每所可容納二百學子用餐,保證了采光,還保證了遮風擋雨。

除了教學樓和大食堂外,還有占地三分的一進出小院五百座,每四個學子一座,可容納兩千人。

在這些之外,便是動手實驗的實驗室,每座占地二畝,一共三十座。

整體來說,此時的太學並不大,不過東南方向留有足夠的空地,因此日後擴張十分方便。

至於教室,朱高煦並沒有能教導三百多個學子的精力,所以他隻能親自教導那四十七個甲等學子,再由他們去教導那三百多個乙等學子。

進入太學之後,朱高煦便看到了許多來往的學子。

他們幾乎是去年渤海那二萬餘學子中最為出色的那一批,不過由於渤海的人口基數太少,因此朱高煦也不確定他們之中有天賦的能有多少。

“希望能跟上我的進度吧……”

看著窗外的那些說說笑笑的渤海學子,車內的朱高煦歎了一口氣。

他的身份注定給不了這群學子太多時間,從現在到朝政最為繁忙的十月隻有五個月,自己需要在五個月的時間裡講完未來一年的課程,然後讓甲等四十七名學子吃透傳給剩下的三百餘名乙等學子。

等到來年的二月中旬他又將來太學,將來年的課程在幾個月時間內講給第一批甲等學子,再繼續由他們帶隊學習。

這樣的情況,需要持續到第一批甲等四十七人學子完全吃透相關的知識,然後再由他們言傳身教的帶給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等以後的甲等學子。

這樣的情況需要維持三年,三年後朱高煦就能解放開來,因為屆時他所掌握的數理化知識都將留在太學,由他們代代傳承下去。

畢業的甲等學子將會轉攻課題,每一項課題被攻破,都代表大明生產力的進一步增長。

朱高煦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否見到可作用於火車、農業上的蒸汽機,不過如果可以的話,他還真想見見。

很快,馬車停在了一處由兵卒拱衛的獨立小院前。

朱高煦走下馬車,在亦失哈的陪同下走進這處小院。

小院占地半畝,對於朱高煦個人來說已經很大了。

“教材都刊印好了嗎?”

朱高煦滿意的走了一圈,隨後在中堂坐下,詢問亦失哈準備工作。

“殿下放心,都已經準備好了,隻要您想,現在就可以開始講課。”

“不過……”亦失哈擔憂的看著朱高煦:“您這麼熬下去,奴婢擔心您的身體。”

“老頭子教不了,隻能我來教了。”朱高煦無奈聳肩,但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一邊處理奏疏,一邊教學,因此他對亦失哈開口道:

“今日起,東宮的奏疏酌情分出三成轉給武英殿,若是老頭子問起來,就說我正在帶著學子們研究威力更大更好的火器。”

朱高煦不可能說自己在研究蒸汽機,畢竟這玩意他心裡沒底。

因此想想了後,他倒不如說自己在研製火器,反正燧發槍還在遼東的軍械局研究著,等鄭和找到質量好的燧石帶回,到時候燧發槍也可以提早裝備部隊了。

想到這裡,朱高煦看向了院門,隻見兩名兵卒抱著厚厚一堆奏疏走了進來。

見此情況,朱高煦隻能長歎一口氣,隨後安排道:“太學每日上課時間為辰時到午時(7-11點),未時到酉時(13-17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