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恩逾慈母(2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2467 字 9個月前

“大哥還說,讓我代他向娘您請安,說他很想你,還有老三也是一樣。”

朱高煦有一句沒一句的說著,徐皇後就這樣笑眯眯的看著他。

等他說完,徐皇後才笑著開口:“娘最擔心的還是伱們兄弟三個人的問題,老三我不擔心,我主要擔心你會不喜歡老大,或者日後壑兒長大,壑兒會不喜歡他這大伯。”

“你日後要護著點他,儘量彆讓他受了委屈,但也不要放縱他,避免敗壞了你的名聲。”

她仿佛在交代什麼,興許她也知道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

儘管醫生和禦醫們都說她還能活五到十年,但她自己的身體她自己清楚。

“您安心養病,我會想辦法的。”

朱高煦鼻頭一酸,安慰徐皇後的同時,也起身作勢要離開。

“您要是不振作,我爹估計就更頹靡了。”

“倒也是。”徐皇後笑著點頭,隨後看著朱高煦離開了乾清宮。

離開乾清宮,朱高煦返回了春和殿,不過他卻提不起什麼處理政務的心情。

六部六府的大臣們先後求見,都被他以身體不舒服而搪塞過去。

不止是他,就連朱棣也是這樣。

這對父子的態度讓群臣察覺了不妙,等他們將消息打探後,這才了解原因,不免唏噓。

徐皇後與馬皇後一樣,對群臣多有體恤,也常常規勸朱棣和朱高煦二人。

對於朱棣和朱高煦,群臣興許又氣又怕,但對於徐皇後,他們都十分敬佩。

消息傳開不不久,徐輝祖、徐鷹緒、徐增壽等人便入宮求見朱棣,並在朱棣的帶路下前往了乾清宮。

這一過程朱高煦沒有參與,他隻是坐在春和殿內,將亦失哈處理的奏疏簡單過目,沒了自己處理的心氣。

雖是家事,可對於他來說,這比朝廷遭遇了一場敗仗,比新政推行失敗還要難受。

時間一點點過去,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朱棣自學醫術,朱高煦則是時常往雞鳴寺跑。

曾經信賴醫官的人開始自學醫術,不信鬼神的人卻開始求神拜佛。

父子二人的變化被群臣看在眼裡,但卻沒有人敢於生事。

這對父子的戾氣肉眼可見,誰敢在這個時候觸怒他們,恐怕就不是罷免那麼簡單了。

因為這徐皇後的病情,京城的廟堂開始變得壓抑。

相比較之下,反倒是長江上遊的四川迎來了一場生機。

五月,曆經五個多月的跋涉,關外學子開始陸續進入四川,而早早準備好的蹇義則是為他們準備了毫無背景的一些翻譯。

遼東雖然說的是官話,但四川的官話推廣卻並沒有在之前取得太大的成功,隻有少數人可以熟練的說官話。

單語言問題來說,四川的問題要比雲南要大得多,畢竟雲南起碼是以江淮的軍戶為主,雖說江淮口音重一些,但關外學子也能聽懂,不過四川就不行了。

此時的四川話還不像後世一樣的西南官話,而是口音更為濃重,攜帶許多兩宋官話詞彙的四川方言。

隨著三萬學子走長江、嘉陵江、岷江進入四川,作為四川布政使的蹇義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是發動徭役,在下轄的十五府、十二直隸州廳、二十二布政司州廳、一百二十六縣開始修建官學。

對於修建官學,百姓們的積極很高,官府剛剛張貼告示沒有多久,百姓們就自發的拿著工具來到了縣衙,根據縣衙的指示清空場地,挖掘地基,在工匠們的指揮下,用混凝土修建起了官學。

進入七月,全四川七百所官學拔地而起,縣衙隻出了材料費便將官學建設起來。

八月初,聚集成都府的三萬關外學子開始在官兵護送下前往各州府縣城。

他們有的擔任胥吏,有的擔任教習,不過其中還是以擔任教習居多,達到一萬六千餘人,剩餘一萬四千餘人則是擔任胥吏。

九月,當四川開始入冬的時候,官府的告示貼出,到任的關外胥吏們開始與百姓們講解新政內容。

其一,全川雜項廢除,商稅與田賦均按照十稅一繳納,不得使用私鬥,不得盤剝百姓。

其二,九月開始各地官學接受學子報名,優先招收十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的孩子入學。

入學的孩子無須繳納學費,但需要繳納四十文的書本費,至於紙筆硯墨則是各家自己準備。

入學需要戶口本,全家需要將戶口情況、麾下耕地情況彙報給縣鎮鄉村的胥吏們,讓他們去丈量清查,最後上報由縣衙發放戶口本。

其三,隱匿田畝,欺瞞縣衙,更改戶級的鄉紳富戶需要及時上報,重新丈量耕地,重新定義上中下戶階級,限期永樂五年內,超過期限而瞞報的,經胥吏核查後,田畝充公均分給擁有戶口本的百姓們。

其四,舉報隱匿田畝,欺瞞縣衙,擅自更改戶籍的百姓可以額外獲得被舉報者三成的耕地。

其五,官府不得征召百姓異地服徭役,所有徭役隻能在本村、本區域內征召,超過則官府補發工錢。

其六,抗繳稅糧者,糧長、裡長有權……

當十二條新政內容通過新胥吏的解釋傳達到百姓耳中時,不管是百姓們還是富戶們,他們都覺得官府在拐著彎的多征收賦稅,響應者寥寥無幾。

然而隨著九月的田賦征收展開,當抵達各地的胥吏開始使用朝廷的官鬥進行收糧,並且沒有過去“淋尖踢斛”的惡習後,一些膽大的百姓開始主動請胥吏丈量田畝,清算戶口。

在此期間,四川都司的兵馬一直跟隨著鄉間的胥吏們,使得許多對他們咬牙切齒的富戶鄉紳不敢動手。

眼看時間一點點過去,一些沒有背景的富農和小地主也開始主動接受統計,四川布政使司的《黃冊》、《魚鱗圖冊》數據開始產生變化。

曾經不算忙碌的成都府四川布政使司衙門如今變得車水馬龍,各地府衙更正過後的《黃冊》、《魚鱗圖冊》先後送抵,快馬的馬蹄聲從清晨一直到黃昏都不曾停歇。

明明已經是臘月,布政使司衙門內的所有人卻顧不得休息,挑燈加班,將過去的《黃冊》、《魚鱗圖冊》進行更改。

坐在案前,蹇義拿著成都府的《黃冊》和《魚鱗圖冊》,忍不住感歎道:

“我雖然預想過四川的文冊與實際對不上,但確實沒想過差額會有那麼大。”

昏暗的燭光下,蹇義費力的看著手中的文冊,在他書房的中堂也坐著十幾名二十出頭,身穿絹衣的胥吏。

一名胥吏拿著眾人剛剛整理好的文冊走進書房,剛好見到了蹇義的感歎。

畢竟剛剛畢業,正是少年時,所以胥吏也口無遮攔道:“這麼大的差額,朝廷就應該把之前的胥吏、富戶儘數處死。”

“言重了。”蹇義輕笑,他深諳官場之道,清楚如果把所有人都一棒子打死,那隻會激起他們的反抗。

對於大明來說,人口是極為重要的,而四川更是急缺人口的地方。

“按照這個情況,眼下四川口數恐怕不下二百六十萬,甚至更多。”

蹇義整理著桌上已經擺好的成都府、潼川府、嘉定州的六本文冊,根據它們的增長情況計算得出了四川大致的人口情況。

不過這個情況還沒有算上現在隸屬四川轄區的貴陽一帶,因此蹇義揉了揉眉心:

“貴陽及周邊地方我們插不進去手,那些大小土司手上的人口,恐怕比四川的人口還要多,如果能把其中一半人口遷徙到四川,那四川的情況會大大改善。”

在蹇義看來,將數百萬土民留在山區中是極其浪費且不安定的表現。

許多土司起兵造反,就是因為城寨中糧食不足,所以要下山劫掠。

可如果能將土司消滅,將土民遷移到四川境內開荒耕種,那土民的生活環境可以得到改善,四川的賦稅也可以得到提高,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不過擋在這一舉兩得前麵的,主要還是那些土司。

“不如上疏給朝廷,讓朝廷出兵鏟除土司們?”

“隻要土司們倒下,朝廷出糧食幫助土民在四川開荒,那要不了幾年他們就會擁戴朝廷。”

胥吏開口,他的想法很直接,那就是土民都是被土司蒙騙的人。

他是北山女真人出身,如果不是他們的頭人識大體,帶著他們走出大山投靠了安東城的陳昶,那他們興許現在還在過得飽一頓饑一頓的生活,一場冬季就會奪走無數親人的性命。

“西南不比關外,他們的實力強出關外太多。”

蹇義皺眉對胥吏解釋,並拿出四川的地圖,指著貴州一帶說道:“這地方有四大土司,四大土司下麵又有大小數十上百家土司。”

“他們如果整合起來,那完全可以拉出十幾二十萬大軍對抗朝廷。”

“如果真的發展到這種程度,那朝廷就會被拖在西南而無法抽身。”

“我聽聞前些日子朝廷準備籌劃北征,明年還要下西洋,這種節骨眼上,我們不應該給朝廷添亂,應該先查清楚四川的隱戶和隱田,將百姓和鄉紳富戶們的戶級劃分好。”

他苦口婆心的勸說著,但胥吏卻突然道:“可如果朝廷也想對這四大土司動手呢?”

他一開口,蹇義立馬就皺了皺眉。

不等蹇義開口,胥吏繼續道:“不管怎麼樣,我覺得大人上疏並無壞處,畢竟殿下最不喜歡知情不報。”

“好!”聽到胥吏這麼說,蹇義也決心上疏試探一下上麵的意思。

很快,他書寫了奏疏,將四川的情況,以及貴陽宣慰司一帶情況寫了個清楚,並在寫完後交給胥吏,由胥吏發往了南京。,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