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再征漠北(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2749 字 9個月前

第360章 再征漠北

“嗶嗶——”

當刺耳的哨聲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之上響起,廣袤無垠的草原上也出現了吹響著木哨的數百名騎兵。

他們隨著哨聲聚攏,穿行在茫茫草原上,聽著風吹草聲,警惕的用手中望遠鏡眺望遠方。

“給國公他們傳去消息,沒有發現來犯之敵。”

一名千戶官指揮著麾下騎兵,很快幾名騎兵脫離隊伍向後方奔走而去。

在他們離開後,剩餘的數百名騎兵再度分散開來,向四周進行探索。

在他們探索之餘,那脫離隊伍往後方報信的騎兵經過半個時辰的奔走,很快在後方找尋到了一支兵卒下馬,牽馬步行的千餘人的騎兵隊伍。

這支騎兵沿著河邊而走,旁邊的河流自哈剌溫山脈流出,寬不過丈許,但卻延綿數百裡長。

塘騎策馬經過軍隊,來到中軍的位置,朝為數不多能騎馬的那堆人群作揖:

“稟告殿下、國公,前方二十裡寥無人煙,是否繼續向前進軍?”

“後方的塘騎已經來報,沈國公(王義)已經率前軍走出哈剌溫山驛道,正帶著一萬七千餘騎和五萬民夫趕來,頂多明日清晨就能抵達此處紮營。”

有著朱權的壓製,丘福沒了輕敵冒進的機會,隻能命令千餘騎兵就地紮營,在河流旁開始簡單紮營。

塘騎前來彙報,丘福與朱權先後來到大營外迎接,不多時便見百餘騎先一步朝這邊奔來。

“陛下給我二人軍令是探尋西麓方圓五十裡,如今已經探明,無須繼續行軍。”

如果真的要繼續沿河向西,那最好還是和王義彙合。

他們抵達後翻身下馬,丘福見來了燕府的那麼多人,立馬就來了底氣,主動作揖道:

“興許呢。”朱權調侃著,但還是不忘警惕:“總之在前軍抵達前,我軍不得隨意出擊。”

時間一點點過去,很快天色就從白天變為黑夜,並漸漸變得清明。

翌日清晨,待草原上那薄薄的霧色散去,一支延綿十餘裡長的隊伍也出現在了明軍先鋒大營的東邊。

安平侯李遠是蔚州城降將,不算徹底的燕府派將領,因此他沒有率先開口。

隨著時間推移,七天時間緩緩過去。

丘福的想法很簡單,他已經六十四歲了,可拿得出手的戰績卻沒有幾份。

朱權不好拒絕丘福接二連三的建議,但他也自認為二人沒有朱棣、朱高煦那種帶著幾千騎兵就能縱橫漠東的本事。

隻是麵對他的期盼,朱權緊皺眉頭,先是肯定才辯解:

“話是這樣說,但從鶴城衛出發時,陛下就已經交代過,全軍慎則勝,不慎則敗,宜整肅隊伍,觀察將士動靜,廣畫籌策,以取全勝。”

想到這些,丘福隻能鬱悶看向前來傳信的兵馬:“全軍在外巡哨,不得向前。”

“沈國公,這幾日我軍……”

隔著數十步,二人就見到了沈國公王義、同安侯火真、安平侯李遠、武城侯王聰、靖安侯王忠等人抵達。

隻是丘福沒想過,並非所有將領都和他一個年紀,也並非所有人都這麼著急。

如果能在這次北征展現亮眼行為,那他恐怕會成為老當益壯的代表也說不定。

塘騎回稟結束,安靜等待著麵前人的回答。

“是!”護衛指揮使領命,同時也加強了大營四周的看守。

在人堆中,六十四歲胡子花白的丘福與二十九歲的寧王朱權對視,朱權慎重道:

不過麵對丘福的建議,朱權卻搖頭道:

如果他們這兩萬多人真的擊敗了阿魯台,那就是大功一件。

在他走後,朱權帳內的寧王府護衛指揮使不免皺眉道:

“這淇國公,莫不是以為他有陛下和東宮殿下的本事不成?”

“是!”聞言的塘騎作揖應下,隨後調轉馬頭,將消息傳回本部。

他將這幾日明軍將前來此地遊牧部落射殺、俘虜的事情大概說了一遍,末了建議王義率前軍向西,打阿魯台一個措手不及。

見朱權這麼說,丘福搖搖頭:“雖是這樣說,但如果我軍能繼續向西探索,將方圓百裡確認無敵人,陛下恐怕更為高興。”

“隻要確保沒有人逃脫,那韃靼部就不會這麼快得到消息。”

丘福不滿的點頭,接著轉身走出簡易的大帳。

由於是輕裝前行,所以他們能紮營的東西並不多,無非就是用長槍撐起帳篷,以小旗為單位入住。

“草原遼闊,牧民放牧短則七八日不回家,長則十天半個月。”

“可……”丘福還想辯解,但見朱權不同意,他也隻好忍下了這口氣,畢竟朱權再怎麼說也是寧王,而且他也是燕府派的將領,自己與東宮關係相好,不太好撕破臉皮。

這樣的情況下,丘福自然忍不住尋找到了朱權,想讓他和自己率兵出擊,以免韃靼部得到風聲而西遷。

“眼下我軍距離前軍王義所部不下三百裡,一旦發生事情,王義無法援助我們,那我們這三千餘騎恐怕難以逃脫。”

期間也有不少韃靼部的小部落來到此地放牧,然而麵對擁有望遠鏡的明軍騎兵,這些部落大多數被俘虜,少數試圖逃跑的被射殺。

隻要他們彙合,那起碼也有兩萬騎兵可以禦敵,即便阿魯台親率本部五萬騎兵前來交戰,他們也有把握等到後方朱棣的那三萬兵馬。

“如果淇國公真的想要向西探索,那等沈國公率領前軍抵達再向西如何?”

丘福想的很好,這次北上,哪個不是為了建功立業才積極參與的。

“好吧……”

“況且我軍隻有三千餘騎兵,大部分騎兵開四散搜尋探索,本部隻有千餘人。”

倒是同為燕府出身的武城侯王聰聞言搖頭道:“淇國公說的不錯,可我軍開拔時陛下就交代過慎重勿冒進,無陛下軍令不得輕易調度兵馬,所以這件事我看還是算了吧。”

“淇國公,還是等陛下旨意吧。”李遠見王聰開口,也跟著附和起來。

丘福無奈看向同為燕府出身的火真和王忠,隻可惜二人猶豫不決,隻能將目光投向王義,畢竟他才是前軍最高統帥。

麵對眾人目光,王義也不好當麵跟著駁回丘福的建議,但他也不會同意兩萬大軍冒進的建議。

故此,王義想了想後才開口道:“淇國公說的有理,但我軍開拔前接到了軍令,要求紮營後,立馬安排民夫製作軍糧,並在軍糧製作完成後遣送三萬民夫返回鎮虜衛,所以想要突襲阿魯台部是難以實現了。”

“不過淇國公說的不無道理,我軍隻局限五十裡確實有些短淺,向外再擴八十裡吧。”

王義雖然沒有聽從丘福的全部建議,但起碼他接受了丘福所說的外放塘騎,擴大探索範圍。

儘管這結果依舊讓丘福感到失落,但起碼也有認可的部分了,他倒也沒再強求。

接受了王義的安排後,前軍七萬餘人開始了就地駐紮營盤。

三百裡路,王義他們花費了七天半的時間,原因就是攜帶的輜重太多。

四萬餘匹挽馬車上拉拽了近二十萬石糧食和各類紮營所用物資,正因如此,當這些物資都用上之後,一座圍有六尺高柵欄,周長四裡的營盤就被構築而成。

民夫們開始將米製作為軍糧,至於醋布、鹽晶、乾菜等物則是早早就已經準備好了。

如果不是擔心長期吃軍糧會讓兵卒受不了,估計連這幾十萬石米都會在後方製成軍糧後北運。

幾日時間緩緩過去,對於草原部落來說,一些小部落消失十天半個月十分正常,況且明軍距離韃靼本部還有五百餘裡,故此並沒有兵馬探查到他們。

時間從五月末到六月初九,直到王義、朱權等人等到了朱棣所率的三萬六千餘兵馬和十萬民夫,這處營盤才開始熱鬨了起來。

篝火被點燃,一些被俘獲的羔羊被宰殺,製成一盤盤鮮美的羊肉被端上桌。

由於下西洋帶回的香料太多,這次朱棣也特意帶了五萬斤北上。

在戰事即將開啟的前一夜,朱棣命人將香料給發了下去。

香料與烤羊肉混合,那味道和口感讓兵卒和民夫們爭先恐後的搶著吃了起來,即便燙到舌頭也不願意吐出來。

“粗俗……”

看著武官們那粗俗的吃相,隨軍北上的數百名文官一邊慢條斯理的吃著,一邊在心中譏諷。

他們自以為掩飾的很好,可朱棣卻把他們的行為看在眼裡。

他本以為,這群文臣經過了一次北上,已經理解了北方百姓的疾苦,也能夠和武官們融洽相處。

現在看來,這群老腐儒還是老樣子。

他有些氣惱,可一想到朱高煦,他又瞬間放平了心態。

“沒事,俺和老二起碼壓他們四十年。”

朱棣撫須遐想,可又不免想到了臥病在床的自家妹子,手上的動作不免多了幾分焦急。

一旁的王彥看出了這點,低頭寬慰道:“陛下,剛才南邊送來消息,皇後殿下情況有所好轉,東宮殿下請您不用擔心。”

“嗯……”雖然被看出心思,但朱棣倒不覺得有什麼,畢竟王彥他還是信得過的。

“老二最近在南邊忙著什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