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知道不太可能,不過也可以借這個機會安撫他。”
朱棣捋著胡子,沉思著開口道:“現在朝廷在漠北有了千戶所,屯墾幾年就能從當地出兵征討瓦剌。”
“不過,俺想試試拿下哈密,走以前漢唐故道去進攻漠西。”
朱棣對蒙古人很了解,但對於西域和漠西漢唐故道卻並不清楚,這並不奇怪。
明初國外情報工作本就困難,畢竟周圍一圈不是蒙古人就是西番人,而蒙番幾乎一體,難以滲透。
漢人想要了解這些地方,一是翻閱古籍,二就是派遣官員。
不過官員前往漠西,往往都會被瓦剌騎兵監督,因此走著走著自己便記不清楚路線了,再加上翻譯的問題,致使北征問題十分困難。
朱棣覺得大軍可以走哈密北上杭愛山和金山(阿爾泰山),無非是覺得漢唐和蒙元可以,明軍也可以。
“漠西的漢唐故道早已廢棄,為數不多留有的道路,也多被瓦剌所占據。”
“若是我軍真要走漠西,且不提補給如何解決,單說瓦剌若是汙染水源,那我軍數萬人恐怕未戰便敗。”
朱高煦很慶幸自己懂得地理和氣候情況,也能根據後世情況進一步分析這個時代的地理氣候情況。
在朱高煦看來,明軍這種需要大隊民夫維護的軍隊,隻有走漠北歐亞大草原這一條路,彆無選擇。
“稍許我讓亦失哈送一份沙盤給您,您便知道為何不能指望哈密了。”
早早就猜到朱棣想法的朱高煦,自然早早就準備了一份沙盤來讓朱棣更直觀感受北方情況。
“不用等稍許了,老三你在這裡招呼,俺和老二去看看那沙盤。”
朱棣起身吩咐坐在旁邊全程看戲的朱高燧,不等他反應就向華蓋殿走去。
“去把沙盤抬過來。”
朱高煦見狀吩咐亦失哈,而後起身跟上了朱棣的腳步。
二人走進華蓋殿入座後,不久便見到了亦失哈帶著六名兵卒抬著沉重的沙盤走進了華蓋殿內。
沙盤長一丈,寬六尺,南端從西安、洛陽、濟南一線為結束,北端以小海(貝加爾湖)、奴兒乾城、劍河上遊(葉尼塞河)為結束。
向西則是訛答剌為結束,向東則是以奴兒乾為結束。
在這樣的一份沙盤上,蒙古的高原地形、水流情況,以及西域和東北、關內的地形、水文情況都一目了然,甚至根據地形鋪設了細沙和草皮、細石子、木雕山脈來代表沙漠、草原、戈壁和山川。
朱高煦根據自己的記憶和這兩日審問韃靼部官員所獲的情報,將代表蒙古諸部的旗幟給插上,又在西域插上了彆失八裡的旗幟。
“這一麵旗幟代表一個部落或一個城池,上麵都有備注。”
朱高煦做完這一切,開始向朱棣展示道:“以您的本事,不用我說,也能從這上麵看出東西吧。”
他說完這話,便回到了一旁的椅子上坐下,朱棣則是背著雙手,在王彥、亦失哈等人舉著燭火的情況下觀看這個沙盤。
這個沙盤比例比之前朱高煦所製作的《天下四夷賓服總圖》沙盤還要細致,所以許多小河流也呈現其中。
正因如此,朱棣在看到它的第一眼便否決了從哈密和甘肅出兵的想法。
蒙古高原之所以被稱為漠北和漠南,主要問題就在於在漠北和漠南之間橫亙著一塊巨大的戈壁沙漠。
蒙古大戈壁是世界上最北麵的沙漠,也是亞洲麵積第二大沙漠,世界第五大沙漠。
從戈壁東界的開平衛算起,到向西域東部哈密地區,其直線長度能達到三千裡。
如果算上哈密北部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那東西直線長度能達到四千六百餘裡。
哪怕在後世,想要從哈密前往烏裡雅蘇台都不容易,更彆說這個時代了。
朱高煦為了避開大戈壁,特意開發的漠東三衛,為的就是借助嫩江水運,節省大批糧草開支。
如果沒有嫩江,這次的北伐不可能耗費那麼小,也不可能運送那麼多火炮和火藥、支撐那麼多軍隊抵達呼倫貝爾大草原。
“惱溫江、飲馬河、色楞格河、甘微河(紮布汗河)……”
朱棣呢喃著這些被標注出來的河流,最後抬頭看向朱高煦,眯了眯眼睛:“你倒是下的一手好棋。”
朱高煦所標注的這些河流,距離基本不超過五百裡,而這些河流也是蒙古人能在漠北生活下去的原因。
它們帶來了水源和生命,帶來了充沛的草場,因此給了蒙古人可以常居漠北的可能。
沿著這些河流,如果大明在漠東三衛有足夠的人口,那甚至能拉起一支三十萬民夫的隊伍,補給著五萬騎兵橫擊漠北。
隻是可惜,大明在漠東拉不出那麼多人,也無法在短時間遷徙那麼多人,更養活不了那麼多人。
看著這沙盤,朱棣歎了一口氣:“老二,伱說俺們父子能把這漠北拿下嗎?”
“拿下也沒辦法長治下去。”朱高煦搖搖頭,他並不認為以大明當下的生產力,能將漠北的礦產開采出來並運送到南方,同時還能獲得巨大的利潤。
沒有利潤,那漠北就是“賠錢貨”。
漠北對於滿清來說,起碼還有“滿蒙權貴”的統戰價值,但對於大明來說就是雞肋。
滿清對漠北權貴的那些政策,如果朱高煦敢做出來,那他絕對被戳脊梁骨。
不管是和親還是輸送錢糧,這放在漢人,尤其是經曆兩宋之後的大明百姓看來,幾乎都是喪權辱國的政策。
因此,在生產力和交通運力沒有提高前,弱羈縻漠北就是朱高煦能觸及到了唯一可能。
占據呼倫貝爾大草原,保持一定數量敢戰軍隊,然後威懾漠北草原的同時,又對蒙古人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段,用文化和經濟腐化他們的權貴,讓他們漸漸依附大明,直到大明開始工業革命。
隻要進入了工業的時代,隻要擁有了火車,那朱高煦想不到比滿清更爛的劇本。
滿清小族淩大族,很難革新接受工業化,但漢人王朝就沒有那麼多顧慮。
在朱高煦看來,隻要把基礎教育給弄好,把基礎打實,即便大明不會主動進行工業化,也會在看到其它國家工業化成功後跟著開展工業化。
能做到這點,大明就算是正常發揮,反正不可能比滿清的劇本更爛了。
“你說的不錯,確實無法長治……”
朱棣想到了自己這一路北上南下所耗費的時間和錢糧,認可般的點了點頭,隨後繼續道:
“海喇兒千戶所那邊,你好好招呼王義,俺不著急,但也不能太久。”
說著說著,朱棣坐到了朱高煦身旁,握住他的手,假裝委屈道:“老二,你得知道,你爹我已經快五十了,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走了。”
“你也不想,讓你爹我帶著遺憾走對不對?”
“錢糧的事情靠你了,這個家由你來監國,我放心。”
“等我打殘了瓦剌,到時候你也可以準備準備即位了。”
“我呢,到時候如果還活著,那就做一個太上皇,你每年撥個幾十萬貫給我,我搬到北京去,不礙你的眼。”
“你要是不放心,那就在北京修幾個園子,我在園子裡住,紫禁城給你住。”
“沒事的時候,你就去看看我,畢竟人老了,怕受到冷落……”
朱棣說著所謂“心裡話”,聲音不知不覺中甚至帶上了哭腔。
瞧著這一幕,即便已經見過無數遍,朱高煦還是忍不住的佩服。
也難怪前身會被老頭畫大餅給畫的難以自拔,就這演技放到後世都能拿影帝,騙個前身還不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爹,您身體健朗著呢。”
朱高煦的手搭在了朱棣的脈搏上,冷不丁的來了這麼一句,直接把朱棣準備的許多話給堵了回去。
“瓦剌是肯定要打的,不過什麼時候打,怎麼打,這得看漠東三衛和渤海的情況。”
“我們父子治國,自然是對外開疆拓土,對內小民安康。”
“四川的新政已經有了結果,現在也可以準備河南和北平、山西的新政事宜了。”
“要開始了?”朱棣尷尬的抽回手,朱高煦見狀則是輕笑道:“過些日子您看了戶部的《黃冊》、《魚鱗圖冊》就知道了。”
“這還隻是四川府縣的情況,如果沐春擊垮了四大土司,貴州成功設置三司,到時候西南才是真正的百姓賴安,朝廷也可以全力著手北方了。”
朱棣捋了捋大胡子:“要著手北方,你手下的學子數量得足夠才行。”
“另外,我在漠北的時候,可沒少有都察院官員彈劾新政地區的胥吏貪腐問題。”
“你要對北方進行新政,得先把這些把柄給解決才是。”
“父親放心。”朱高煦的眼神閃爍,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自信道:
“今年的畢業考生,可是足有二十萬之多呢……”,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