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大明孝子
“殿下,如果我們隱忍退讓,那明軍一定會得隴望蜀,出兵吧!”
“出兵吧,殿下……”
寒冬之日,朝鮮漢城昌德宮內,隨著數十名大臣跪下,坐在上首位,身著明朝郡王服飾的四旬男子沉默不言。
這個沉默不語的男人便是如今的朝鮮權知國事李芳遠,而跪倒一片的臣子則是一直以來主張武力入侵遼東的鄭道傳舊部支持者。
鄭道此人在高麗王朝時是親明派的代表人物,主張對明事大,反對通使北元。
然而自從他出使大明後,他對大明的態度卻突然轉變,並在回國途中對己方使團發泄道:“好便好,不好來搶一場!”
此言被明朝偵知,傳到朱元璋那裡,朱元璋便開始警惕鄭道傳。
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稱朝鮮所上賀正表、箋文辭“輕薄戲侮”,先後扣押朝鮮數名使臣,並讓李成桂交出鄭道傳,然而李成桂交出了許多官員,始終不交出鄭道傳。
為此,朱元璋氣惱的將這群朝鮮官員流放雲南,直到李芳遠上位,朱棣才寬恕了這批人,將他們放回朝鮮。
在明鮮關係惡化的情況下,鄭道傳及其同黨南誾、沈孝生力勸李成桂進攻遼東,並認為不僅要奪取遼東,還要像北魏、金、元一樣入主中原。
相比較之下,將這塊地方交給大明,然後和大明好好談談,把猛哥帖木兒等人遷走才是王道。
得到李芳遠的注目,眾人便了解了他的想法,權近連忙走出來叱罵道:“父國入東海招撫女真,對我們的好處不言而喻。”
這種差距,就朱棣上台,朱高煦監國後開始逐漸拉大。
李種善走出來作揖道:“自從父國將日本納為藩屬以來,僅隱歧的鄭都指揮使便先後十七次將我國曆年被倭寇擄掠的人口救回,先後高達兩千六百餘人。”
一名武官在殿門出現,而後五拜三叩:“殿下,平安道傳來消息。”
正因如此,從永樂元年到永樂五年,他一直派遣官員前往大明討論合蘭府的事宜,但每次都被朱高煦懟回來。
“說!”李芳遠雖然已經成為朝鮮實質性的國王,但許多習慣還沒改掉,說話比較直接。
李芳遠為了緩和朝鮮與女真的關係,便選擇賜予女真首領封號,鼓勵其進入都城當侍衛,並準許與朝鮮人通婚。
畢竟討論起邊患,朝鮮和大明的邊境摩擦可不少,一直到永樂五年大閱兵結束後,雙方的摩擦才開始逐漸減少並消失。
可以說,眼下的猛哥帖木兒等人已經不再是曾經的野人,而是一個具有組織架構的凶悍小國。
大明覆滅安南、令日本稱臣、並招撫南洋數十個國家為藩屬後,李芳遠當即便派世子李褆前往南京。
“殿下!”
不僅如此,朝鮮還為其提供馬匹、仆人、衣物、馬鞍和食物等,在鏡城和慶源與女真互市。
權近甚至懷疑,一旦明軍撤退,猛哥帖木兒便會趁著朝鮮國內疲敝,趁機率領部眾南下劫掠朝鮮。
如果不是朝鮮足夠貧窮,且還有一堆類似權近這樣的人為兩國外交關係奔走,興許朱高煦率先征討的就不是安南,而是朝鮮了。
大明的人口無法做到同時對東北和朝鮮半島,西南與中南半島開發移民。
權近作為眾人所知鐵杆親明派,實際上他本人並不親明,與其說親明,倒不如說是他清楚朝鮮和大明的差距。
李芳遠如此想著,昌德宮外也響起了腳步聲。
“鹹鏡之地,本就屬金元之土,且時常有女直作亂,眼下父國願意將此地安撫,對我國北疆百利而無一害,怎麼能夠拒絕呢?”
阿哈出、弗達哈、猛哥帖木兒等人自從得到大明扶持後,便開始經常在鹹鏡道劫掠朝鮮軍民。
麵對麵前的群臣,李芳遠將目光投向了權近、李種善、徐彌性、崔宙等親明派身上。
對於他們的話,李成桂有所心動,因此嚴令全國將士演習《陣圖》。
“殿下,虜酋此前依仗天朝來劫掠我國城鎮,而今見天朝招撫,不舍權力,便又妄圖與我國聯手抵抗天朝。”
對他而言,隻要朝鮮足夠聽話,且大明能拿下東海府就足夠了。
權近站出來分析利弊,他根本不相信猛哥帖木兒會在擊退明軍後歸順朝鮮,如果他真的有心歸順,那為什麼不直接歸順強大的大明,反而是要來歸順實力弱小的朝鮮?
說到底,他不過就是想要利用朝鮮抵抗明軍罷了。
如今大明進入合蘭府,並將合蘭府改為東海府,這讓李芳遠十分緊張,但要他和大明直接開戰是不可能的。
在南京,李褆將大明大閱兵的情況告訴了李芳遠,這給李芳遠帶來了很大的震撼,尤其是不久後鄭和覆滅錫蘭國的消息傳入朝鮮後,更給李芳遠很大震撼,對於合蘭府的事情,他也不敢再提。
“即便我國軍隊擊退天軍,虜酋也絕不會歸順我朝。”
去年年末,兀狄哈部的弗達哈便夥同阿哈出、猛哥帖木兒等人,一共出動五百騎兵和兩千馬步兵劫掠了鏡城,朝鮮戰死者幾近千人。
當然,李芳遠雖然不認可進攻大明的遼東,但也不認可放任大明收複合蘭府失地。
“如果隻是這樣,你們就要興兵征討複國,那讓其它藩國如何看待我們?”
這種情況下,即便大明把鹹鏡道這塊地方交給朝鮮,朝鮮也需要出動數萬大軍才能將猛哥帖木兒等人圍剿,得不償失。
這些曾經的摩擦都能作為借口來征討朝鮮,但朱高煦瞧不上這塊地方。
“哼!”武官的話還沒說完,李芳遠便輕哼了一聲。
他承認自己不是朱棣與朱高煦的對手,但猛哥帖木兒算什麼臭魚爛蝦,也配與他聯手。
儘管女真人遭蒙古人瘋狂屠戮,幾乎接近絕種,但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在東北的白山黑水間還是漸漸發育了起來。
如果不是李芳遠發動第一次王子之亂,將鄭道傳及其同夥殺於軍中,這群人指不定還能鬨出什麼更大的事情來。
“平安道傳來消息,阿哈出、弗達哈等兀狄哈野人已經接受大明招撫,猛哥帖木兒向我國傳信,希望聯合我國抵抗天朝軍隊,事成之後他願意歸順我……”
“我國沿海,也因為父國海軍而得以靖平。”
李種善的話,得到了許多官員的點頭認可。
“另外,你們有誰能領兵去征討父國,並連戰連捷嗎?”
“都聽到了吧?”
李芳遠瞧不上猛哥帖木兒,此時正好借著權近的話對那群口口聲聲要自己與大明為敵,甚至攻掠遼東的儒生開口。
“鹹鏡道非我國故土,乃天朝之土地也,今天朝入當地安撫胡虜,乃我國之幸事也。”
李芳遠借機表明自己對大明的態度,並對跪著的官員們嚴厲道:“從今往後,但凡有挑撥朝鮮與天朝關係者,流放威化島。”
“殿下……”
群臣聞言有的帶著哭腔乞請,有的則是如權近一般高唱殿下英明。
“傳我的軍令,讓鹹鏡道各城兵馬撤回平安道和江原道,不得有誤。”
“臣遵命……”
諸多武官鬆了口氣,他們可都見識過大明大閱兵的威勢,對於文臣們口中說的“拿下遼東”,他們嗤之以鼻的同時也膽戰心驚。
以朝鮮的實力,彆說前往遼東了,就是跨越鴨綠江能否成功都成問題,畢竟定遼府在鴨綠江常駐一支水師,而朝鮮水師顯然不是他們的對手。
“左政丞河侖即日出使天朝,將猛哥帖木兒的話帶往南京,告訴陛下與東宮殿下,此虜賊心不死,若天朝需要,朝廷可以作為臣屬幫助出兵平叛。”
“另外,日本既然發生變故,剛好趁這個機會詢問朝廷對日本市舶貿易的態度。”
對於李芳遠來說,鹹鏡道的土地注定是拿不回來了,可對於日本的貿易他卻還想咬下一塊。
朝鮮並不盛產金銀,雖然也有金銀礦,但數量很少,產量很低。
因此,對於朝鮮來說,與它隔海相望的日本無疑是其國最大的白銀銅錢輸入國。
此前大明直接在隱歧諸島開設市舶司,這讓朝鮮失去了原本二道販子的身份。
如果大明這次能退出日本市場,由朝鮮接手的話,那朝鮮民間已經冒頭的錢荒問題,無疑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伴隨著這樣的心思落下,昌德宮內的朝會也宣布結束。
在朝會結束後,文武官員各自奔走,與此同時的東海府海陽城附近也熱火朝天。
在這個濱海之地,萬餘身穿粗布,外披獸皮衣的女真人正在擴寬圍牆,將圍牆不斷加厚。
儘管入冬的東海府土地堅硬,但在那接近千人的甲士監督下,許多女真人敢怒不敢言,紛紛低著頭乾活。
夯土與石砌的城牆高兩丈,厚近兩丈,周長二裡。
在眾多女真人看來,這樣的城牆十分堅固,他們想象不到有什麼攻城器械能將其摧毀。
然而在他們勞作的後方,城池之中壘石小院前,一名年近四十,辮發垂肩的矮壯男人正在掃視整個城池。
他所處的小院是城池最高處,整座城池依托山勢修建,易守難攻。
可即便如此,他還是有些不放心。
儘管他們沒有參加過南京閱兵,也不知道弗達哈、阿哈出他們為什麼那麼老老實實的歸順大明,但在他看來,大明如果想一點好處都不付出,就想從自己手中奪走上萬部眾,那他將用實力告訴大明,自己也並不好惹。
瞧著他執拗的模樣,在他身後一個年過半百的婦女從身後院子走了出來:“孩子,你如果不接旨,那等朝廷的軍隊到來,你將會被他們扭送南京的。”
“母親你不用勸我,現在的我已經不是曾經隻有一千多人的小頭目了。”
麵對自家母親的規勸,猛哥帖木兒執拗的認為需要讓大明見識到他的實力,這樣才會重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