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峽,這個詞已經屢次出現在朱高煦案頭上,而它也確實是土木堡之變後,危害大明最大的幾次土司動亂之一。
朱高煦記得曆史上,明朝先後三次對大藤峽用兵,時間範圍從成化年間一直到嘉靖年間,持續不斷。
再往後並非是當地已經改土歸流,而是明朝陷入了抗倭援朝和西南東籲戰爭,西北湟中三捷、寧夏之役等諸多戰事。
如果自己能一舉將大藤峽的事情解決,那日後大明就隻需要對雲南和三宣六慰動兵足以,許多拖住大明國力的戰事都會在他這一代被解決。
想到這裡,朱高煦滿意的點頭道:“等黔南的戰事結束,我會召黔國公、曹國公等人入京,在武英殿仔細詳談的。”
“今日的話,我們就……”
朱高煦話還沒說完,便聽到了殿外傳來腳步聲。
他皺眉看去,卻見一名班值太監走來作揖道:“殿下,太學傳來消息,說是許多東西有了突破,希望您能親自走一趟,指點一下太學士們。”
“有了突破?”朱高煦聞言站了起來,下意識看向傅讓:“你與我一起去,剛好讓你知道太學是乾什麼的。”
“是!”傅讓也好奇這個創辦八年的太學是乾什麼的,因此便跟著朱高煦走出了謹身殿。
不過就在亦失哈也想跟上的時候,朱高煦卻回頭對其交代道:“你暫時留在謹身殿,若是乾清宮有事情,立馬通知我。”
“奴婢領命……”亦失哈作揖應下,隨後便看著朱高煦與傅讓漸漸離去。
一個時辰後,他們出現在了太學城外,而如今的太學被周長十二裡的混凝土城牆包圍起來,規模不遜於一些縣城。
傅讓與朱高煦共乘馬車進入太學,其中景象讓他十分驚訝。
太學裡的學子數量繁多,足有數萬人,許多人見到馬車都好奇看來,朱高煦也解釋道:
“太學城內想要的東西應有儘有,但學子們需要在這裡待到畢業才能走出。”
“另外,太學城裡也分為內外城,外城是這些學子,內城則是畢業留下的太學士,以及做出一定貢獻的博士。”
“我們要去的地方,便是內城。”
朱高煦說罷,馬車也漸漸駛向了被城牆隔絕起來的內城。
相較於與縣城無異的外城,內城就顯得比較空蕩蕩,甚至還有不少耕田。
不同的是,內城的護衛力度比外城更甚,基本每個垛口都有一個兵卒站哨,戒備森嚴。
當馬車抵達熟鐵與混凝土澆築的五層實驗樓前停下,朱高煦與傅讓先後下車,並在實驗樓前見到了早早集結在一起的三百多名太學士,以及率領他們等待的十二名博士。
“殿下……”
率先開口的博士是一名年近三旬的男子,朱高煦見到他也為傅讓介紹道:“這是研製出土化肥,解決了鳥糞石病菌問題的王甫王博士。”
“這位是穎國公,研究的事情不用瞞著他,有什麼說什麼。”
朱高煦介紹了二人身份,二人紛紛作揖客套一番。
客套過後,朱高煦便詢問起了是有什麼研究出現突破,值得讓自己拋下公務前來。
聞言王甫也連忙作揖道:“蒸汽機已經製成,此外玻璃鏡、穀物條播機、水銀溫度計、打穀機、紮棉機等物也已經製成,並投入使用。”
王甫的話讓朱高煦感到了驚喜,但主要是蒸汽機的進展。
“走,帶我們去看看!”
朱高煦連忙示意,王甫也帶著諸多大學士,為朱高煦引路到了一口水井旁。
在水井旁,一個長高皆四尺的蛋形機械設備就這樣安靜的擺放著。
在朱高煦的注視下,王甫帶領年輕的大學士們為這設備填充煤炭作為燃料,隨後等待它充滿蒸汽並關閉進汽閥。
等待片刻後,王甫親自動手打開了一個開關,緊接著那機器便傳出了運轉的聲音,而連接水井的一根淡黃色類似塑料水管也開始將水抽入蒸汽機內,並將水排到了地麵上。
“殿下,這蒸汽機可以依靠真空的吸力來汲水,汲水深度達到兩丈。”
“如果將它安置在礦井中,則是可以安全的對六丈深的礦井汲水,不會發生任何危險。”
“這根管子使用杜仲膠製成的管子,十分好用,就是不耐熱,不知道和東洲的橡膠相比差距在哪。”
王甫激動地說著,可朱高煦卻有些失望。
他還以為王甫他們已經弄出可以放在車上運作的蒸汽機了,結果不曾想才堪堪達到了明末清初的抽水版本。
儘管他不知道王甫他們的這個蒸汽抽水機比西方如何,但失落過後他還是誇讚道:“不錯,有了這個東西,日後就不用費力讓工人把礦中積水一桶桶的抽到礦井外了。”
“走,帶我再看看其它的研究。”朱高煦表現得很滿意,王甫見狀也就帶著朱高煦參觀了玻璃鏡、穀物條播機、水銀溫度計、打穀機、紮棉機等物。
玻璃鏡基本與後世的鏡子沒有太大區彆,可以清晰的照清楚一個人的樣貌,隻要價格下來,朱高煦相信可以取代市場上的銅鏡。
水銀的溫度計和後世一樣,但個頭大了許多,並且需要放在腋下兩字時才能測出準確的溫度,這對於日後的醫療有著幫助。
至於其它的穀物條播機、打穀機、紮棉機等研究,基本上都是在現有農具上的改版,隻是讓它們變得省力,並且效率得到了細微提高罷了。
之所以說是細微,主要是對於熟手來說,那效率的提升也不過就是在原本工作時間上,多加班一兩刻鐘罷了。
雖說提升不大,但朱高煦還是給予了王甫等人應有的賞賜和鼓勵,並拔擢了主要研究這些東西的十餘名大學士為博士。
結束參觀後,朱高煦便指點了這些東西的方向,但主要的研究方向還是如何將蒸汽機安裝在車上,使得馬車可以自己運動起來,拉拽更多貨物。
朱高煦親自繪下了蒸汽車的外觀圖紙,以及蒸汽火車的圖紙,不過對於這些圖紙,王甫則是尷尬道:
“殿下,如果沒辦法解決密封問題,那這些東西恐怕研究不出來。”
杜仲膠抗熱不行,所以無法穩定密封蒸汽機,而無法密封就會泄氣,就會讓功率下降,朱高煦也知道這一點,但他清楚用不了幾年,鄭和就會從東洲帶回橡膠。
橡膠樹可以慢慢種,但橡膠卻可以直接在東洲獲得後運一批回來。
等蒸汽機研究消耗完這批橡膠,估計帶回的橡膠樹也可以收獲了。
安撫了王甫等人後,朱高煦便帶著傅讓離開了太學城,而太學城的表現也讓朱高煦有些尷尬。
“我還以為會有特彆明顯的進步,沒曾想讓你看笑話了。”
馬車上,朱高煦有些汗顏,倒是傅讓搖頭道:“並沒有,對於臣來說,今日的見聞已經足夠。”
“那種能從井下兩丈抽水,還能發出聲音的東西,臣這輩子都未曾見過。”
“不過臣更在意的是,殿下為何一直沒有為軍隊裝備燧發槍?”
燧發槍,那是洪武年間朱高煦就倒騰出來的產物,可卻遲遲沒有裝備軍隊。
傅讓也曾使用過燧發槍,儘管他知道燧發槍在南方不如火繩槍穩定,但在北方,燧發槍應該十分不錯才對,可就剛才參觀的樣子來看,可朱高煦依舊沒有裝備燧發槍的舉動。
“其實已經在生產了,但我們的燧石質量不算太好,因此這次下西洋,我讓鄭和帶回了一批質量較好的燧石。”
“隻要等他回來,現在遼東的軍械局庫存的七萬餘支燧發槍便可以裝上燧石,儘數投入北方邊軍隊伍中進行作戰。”
朱高煦對傅讓做出了解釋,並繼續道:“如果安裝了新燧石的燧發槍在南方點火率可觀,那我便會下令停止火繩槍的生產,開始著手燧發槍裝備全軍。”
大明的燧石質量不算太好,在南方比較潮濕的地區,點火率會下降的比較明顯。
如果這次鄭和帶回的燧石質量能夠保證燧發槍點火率,那大明也就可以提前換裝武器了。
儘管從火繩槍到燧發槍的威力、射速沒有太大的差距,但這一輪的提升過後,明軍對北方和西南敵人的優勢會更加明顯。
想到這裡,朱高煦臉上不由掛上了笑容,心裡想到了朱棣見到裝備燧發槍軍隊時的歡喜。
隻是似乎是老天不希望他高興,因此在他臉上掛上笑容的同時,馬車外傳來了馬蹄聲,這讓他心裡緊張了起來。
“殿下,陛下傳您速入乾清宮!”
當馬車外響起唱禮聲,朱高煦的心情也跌落了穀底,整個人如墜冰窟。
他一直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