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倭奴叛亂
“聽說了嗎?”
“什麼?”
“昆侖洲有金礦,隨便在河裡淘一淘就能淘到金沙。”
“糊弄人的吧?”
“真的,昨晚皇城那邊煙花燦爛,就是為了慶祝下西洋舟師帶回這個好消息。”
所有的事情,必須得在當下經他手實施下去,並且讓整個大明所有階層都獲利才行。
想到這裡,所有人的事情又都回到了原點,那就是王任一行人是否抵達了東洲,是否將朝廷所需要的東西搜尋到了手中。
雖然心底還是不舍皇位,但一想到自己這把年紀,朱棣還是收起了繼續占著位置的想法。
朱高煦說著,胡綸卻道:“若是不願意呢?”
“若是他們在昆侖洲站穩腳跟,那朝廷……”
春和殿內,在昆侖洲金礦消息以極快速度向整個江南傳播的時候,朱高煦卻冷靜的批閱奏疏。
不多時,二人坐在一起開始談笑飲酒
“是……”鄭和臉上露出笑意,能充當朱棣父子二人的潤滑劑,這在他看來便是天大的恩寵。
西角門樓內,紀綱將自己的想法全盤托出,可如今的他卻不知道,他在朱棣這裡已經成為了隨時可以舍棄的棋子。
這是當初朱棣賜給足利義滿的日本國王金印,對於足利義滿來說,這是他獲得外界強大支持的代表,可對於足利義持來說,這是他的恥辱。
收斂心神,朱高煦重新將心思投入到了那堆積如山的奏疏中。
正因如此,王任他們便成為了朱高煦現在最在意的一支部隊。
“貪多嚼不爛,殿下過往的手段,都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如今也是一樣。”
“嗯,不錯……”朱棣滿意的看向鄭和:“這次下西洋你得好好表現。”
“是!”鄭和應下,朱高煦聞言便笑道:“還未吃飯吧,既然如此便與我一並吃了。”
“這次下西洋返回後,廟堂上的口風確實發生了變化,從一開始的抗拒下西洋,到如今的支持,全因太子殿下看山點礦,讓鄭和派人帶那群商幫找到了昆侖洲的金礦。”
“確實需要,但不是現在,等新政推行到江西再說吧。”朱棣同樣打斷了陳瑛,擺手讓他下去。
“按照昨日殿下的意思,應該是想在臘月前令我們出航,並且越國公楊展已經在兩淮、江東之地開始了募兵。”
“你來說說,這一份金雞納樹皮,朝廷應該賣多少價錢?”
朱高煦聽後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隻是評價道:“紀綱和陳瑛,等收拾完江左便可一並收拾。”
這麼一搞,他這個老子早就在不知不覺中被這個老二架空了。
“嗯……”朱棣頷首,但心底還是有些惜才,並不想就這樣殺了解縉。
如果他們失敗了,那代表朝廷還得組織一次下西洋,而組織一次下西洋的成本是百餘萬貫。
朱高煦笑著起身,鄭和也輕笑道:“剛才在西角門得了些消息,便傳回來給殿下聽聽。”
“有點意思。”朱高煦麵露不屑。
“隻要陛下想,解縉遺留的這些問題,都可以作為把柄。”
“他們開采的金礦越多,朝廷賺的也就越多,而他們越深入,就需要越多的金雞納樹皮,不管從哪個方向來看,朝廷都不可能虧本。”
說到底,他的年紀畢竟上來了,人一旦衰老,便本能的想要得到眾人關心,而他又需要功績來證明自己。
“殿下設置東洲宣慰司的意思,便是想要與當地百姓貿易,畢竟朝廷當下每年人口增加甚多,而西南與日本、呂宋等地金銀開采速度未見提高,顯然已經到了極限。”
自從足利義滿死後,他便搬回了三條坊門邸,曾經的日本權力中心“北山第”則被冷落。
朱高煦很清楚,國家的力氣可以向南方使,但北方卻不能收縮,也不能讓力。
自從上次幾筵殿父子二人開誠布公後,他對朱高煦就沒有太多的怨念和擔心了。
想到這裡,朱棣不免詢問起鄭和:“老二雖然與我說了東洲有可以治療瘧疾的東西,並且有許多大明沒有的作物,但尋覓些東西應該用不了那麼多的人力物力。”
思慮許久,朱棣才猶豫著開口道:“等修書結束,找個機會將他貶到雲南和廣西做官,讓他吃吃苦頭再看看情況。”
“至於東洲的事情……”
“不過這也不要緊,就那解縉的性格,他這趟貶官之路估計安分不了太多,最後也是自尋死路一條,並且還能讓江左官員們挑不出毛病來。”
“奴婢領命!”鄭和作揖應下,朱棣也擺了擺手示意他們退下。
北方即便沒辦法繼續擴大自己的資本版圖,也可以憑借這些資源型手工業自保。
“按照訓練進度來看,大概也是臘月左右可以參與下西洋的任務。”
“嗨!”
來到朱棣麵前,三人畢恭畢敬行禮,隨後朱棣率先發話道:“這兩人,以為他們乾的那些勾當我不知道。”
隻要保證大明的海軍威懾力,那大明可以在任何沿海的地方傾銷自己的商品,用茶葉、瓷器、綢緞、紅糖來收割各國。
與其貪圖昆侖洲,倒不如老老實實經營好已經到手的雲南、交趾、呂宋和舊港、錫蘭,爭取進一步實控三宣六慰。
在他滿心歡喜說出想法的時候,朱棣卻反問道:“你說朝廷接手,那派誰去,派你去嗎?”
陳瑛見狀連忙回禮,隨後緩緩退出了西角門樓內。
“是這個理,但架不住人心浮動嘛,你去江東門、定淮門看看,碼頭上一堆招募水手的人,聽說水手的工價都到每日四十文了。”
“倒是那解縉,本就該直接殺了,倒是我父親惜才不願意殺他。”
胡綸彙報了一件事,而這件事讓朱高煦放下了手中朱筆。
“陛下,臣以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皆為大明臣妾。”
這樣的局麵,老二還願意讓自己當皇帝,已經能看出他的孝心了。
“怎麼來我這裡了?”
見朱棣這般,紀綱隻能不甘心的轉身離去,至於站在一旁的陳瑛則是在紀綱走後作揖道:
“陛下,廟堂如今雖然發生了變化,但解縉等江左之人依舊桀驁不馴,臣以為他們還需要整治。”
一支不到三萬人的下西洋艦隊,就能和帖木兒帝國在波斯地區打的有來有回,馬穆魯克等國家就更不要提了。
雖然已經七十五歲,但姚廣孝卻依舊耳聰目明,行動舉止與十年前無異。
隻要海外利益足夠,江南的那些商幫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官僚與資本融合這種在兩宋就出現的戲碼,在大明也一樣會出現,這是朱高煦無法阻止的。
早一年尋到和晚一年尋到,這差彆太大了,朱高煦已經三十歲了,他不確定自己還能活多少年。
當下的大明有一個優點,那就是“人口少”。
他這話說出,朱高煦手中朱筆停滯,片刻後繼續批閱奏疏,語氣平淡道:“那我就要掀開他們的老底了。”
與此同時,身處西角門的朱棣也聽到了紀綱、陳瑛等人的彙報。
除此之外,當下世界找不到一個能和大明抗衡的國家,哪怕是沒有經過朱高煦魔改的大明,放在世界上也沒有任何對手。
北京、運河、黃河、吳淞、黃浦、大報恩寺等等工程,都被朱高煦下令緩慢進行,畢竟當下他最在意的還是江南的新政推行。
“如此環境下,唯有從東洲獲取金銀,才能繼續鑄造新錢,避免洪武年間的錢荒一事複發。”
“就算有金沙,那麼遠的距離,想要開采估計也十分困難。”
“沒有金雞納樹皮,朝廷想要對三宣六慰用兵,其代價不是當下的國庫可以承擔的。”
朱高煦頓了頓,思考過後才繼續道:“這次下西洋和下東洋的船隊就不要再護航商船了,東洲的事情最少在朝廷設置東洲宣慰司前,不要讓任何人知道。”
“查清楚是哪些人在推波助瀾沒有?”他平靜的詢問胡綸,胡綸卻搖了搖頭:
“與其說是哪些人,倒不如說是所有人都參與了。”
下西洋艦隊返回南京城的第二日,在朱高煦的推波助瀾下,昆侖洲有金礦的消息開始傳開。
資本固然是洪水猛獸,但隻要完成原始積累,後續的壓力就會減輕許多。
當下朱棣已經有些搖擺不定,而解縉的性子根本不可能改變,那麼他的死期估計也就不遠了。
鄭和交代了第三次下西洋的情況和進度,朱棣聽後十分滿意。
“那東洲和北洲上有數千萬與我等膚色相近的土人,他們有自己的國家,並且東洲和北洲有許多山脈,尤其是東洲更是生產黃金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