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三征蒙古(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3442 字 9個月前

第429章 三征蒙古

“狗崽子!”

四月末,隨著夏季到來,漠北西部的戈壁也泛起了微微的綠意。

當然,在這片土地上,更多的感覺是一片蒼茫。

戈壁上,叫罵與馬蹄聲回響,時不時還有車輪碾過戈壁的聲音。

“這個阿力台,居然開始做漢人的狗了!”

幾名身材魁梧的瓦剌貴族在馬背上叫罵,與他們相比,身後的大部分士兵雖然也騎著馬,但卻身材十分瘦弱。

馬哈木、太平、把禿孛……這是漠西草原上實力最為強大的三大部首領。

瓦剌是漢人對他們的稱呼,實際上的他們並不覺得眾人是一個族群,三個部落都各自為政,隻有遭遇威脅時才會團結在一起,正如眼下。

坐在馬背上,馬哈木與太平、把禿孛並行,身後跟著的是十三歲的馬哈木之子脫歡,以及被囚禁三年的自稱蒙古大汗,本雅失裡。

“還好,鬼力赤已經被滅,漢人應該還不知道這條消息,我們可以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此時,烏壓壓的一片人將草原之上的一座混凝土城池包圍。

可馬哈木並不蠢,如果把自己活著交出去,那天知道朱棣會不會打著元裔的旗幟來對蒙古作戰。

站在箭樓上,一名將領手持望遠鏡打量東方,不多時他好似發現了什麼,果斷放下望遠鏡,拿起了腰間的號角開始吹響。

在他們北上的同時,東蒙古韃靼部的哨騎也越過了忽蘭忽失溫,探查了瓦剌的情況,將消息往回傳遞。

“現在已經是四月末,按照朱棣之前收拾阿魯台的時間,他差不多五月中就能抵達海喇兒。”

他們的數量有近萬人,身邊的馬匹雖然多,但大部分都比較消瘦。

因此就算要交出自己,估計也是凶多吉少……

沙哈魯登基已經過去好幾年,不過現在的馬哈木他們才得到消息,這讓本雅失裡心中輕嗤。

如今的他們,正是在率領那萬餘部眾和三萬大軍北歸杭愛山的路上。

儘管有傳聞說大明在女真的地方種植了水稻,可以從女真之地的渤海一帶運糧北上,但那裡比全寧衛來說,頂多推進了幾百裡罷了。

趕在五月前,他們將消息帶往了海喇兒城,而朱棣也率領北征主力抵達了海喇兒。

這幾百裡路,能不能支持明軍打過忽蘭忽失溫都成問題。

本雅失裡的臉色不由得難看起來,而瓦剌大軍北上的腳步依舊繼續。

馬哈木對太平、把禿孛說著局勢,同時瞥了一眼本雅失裡。

除了這數萬騎兵,在騎兵之外的還有手持燧發槍的數萬步兵,以及手執長槍的數萬輔兵。

如果不是隊伍之中迎風招展的旌旗,以及他們身上簡單的戰襖、麻衣,興許旁人隻當是漢人與胡人交戰,而不會覺得這是一支軍隊。

隊伍之中,還有一支隊伍顯得十分顯眼,他們穿著粗布麻衣,裝扮儘是蒙古打扮。

馬哈木沒有了與明軍在忽蘭忽失溫交戰的想法,這是因為局勢變了。

馬哈木雖然狂妄,但腦子卻沒有太大問題。

“我也是這樣的想法,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得先解決阿力台,起碼要重創他,不然繼續留著他,他會成為朱棣的獵犬,將我們的蹤跡全都告訴給朱棣。”

“聽說西邊的沙哈魯穩定了部落,我們少了個機會。”

按理來說,他確實可以和明軍碰一碰,但問題在於他已經從韃靼部潰逃的蒙古人口中知道了明軍火器的厲害。

“嗚…嗚…嗚……”

混凝土的城池高二丈,周長三裡餘,內裡建有許多平房。

更何況,海喇兒那地方根本種不好糧食,即便能種,也沒辦法種植大片糧食。

他們站在地上,旁邊牽著自己的戰馬和兩匹乘馬,身上穿著鴛鴦戰襖。

“沒錯!”把禿孛也補充道:“沒有必要和他交手,反正從海喇兒到我們三部的駐牧地,最起碼有兩千多裡,我不相信朱棣能打過來。”

因此,現在的他是想打又不敢打,十分擔心一戰不能功成,便會被身後群狼啃食。

如果朱棣和上次一樣出動三萬騎兵,那他這次起碼需要四十萬民夫,十萬輔兵。

就這點情報能力,他們能打贏明軍才奇怪。

從年初得知朱棣籌備北征開始,馬哈木與太平、把禿孛便團結在了一起,並趁著春暖花開的日子南下,奇襲殺死了隻有萬餘部眾的鬼力赤,收編了他的部眾。

此外,他也十分懷疑那些東蒙古人的話,畢竟在他印象裡,火器的威力並沒有那麼大。

因此,這次的戰事,太平和把禿孛所想的都是儘量回避,將戰場擺到日後的陝西行都司去。

現在的他手裡有本雅失裡,並且還滅亡了鬼力赤,受降了韃靼部潰逃的許多小部落,整體實力大漲。

太平長相普通,並不算威武,不過現在他口中的話卻很威武。

按照他們收留的韃靼部蒙古人所講述,朱棣僅上次出兵打到北山壑,就整整調動了十餘萬人。

當然,活著交出去還好,畢竟他元裔的身份對於明朝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旗幟。

想到這裡,本雅失裡都不免擔心起了自己,很擔心馬哈木會因為戰事不利而把自己交出去。

太平聞言,不在意的說道:“這次滅了鬼力赤,下次我們就能直搗甘、肅二鎮了。”

兩千餘裡路,對於熟悉漢人補給手段的三人來說,他們十分清楚朱棣要逾越這麼遠的距離進行遠征代表著什麼。

“現在北邊傳來消息,阿力台就像一條瘋狗一樣,充當朱棣的馬前卒,不停的搜尋我們的蹤跡。”

悠揚的號角聲響起,繼而引發城下絡繹不絕的號角聲。

當數千道號角聲響起,它們也漸漸演奏出了一道完整而振聾發聵的號角聲,向遠處傳去。

“嗡隆隆……”

突然,東方丘陵之中響起了馬蹄聲,上千名身披甲胄的騎兵拱衛著一頂大纛從遠方奔走而來。

當隊伍漸漸靠近,大纛之上所書寫的蒙古、女真、漢家三方文字也映入眾人眼簾。

雖然是三方文字,可表露的意思卻大同小異……大明永樂皇帝(汗)天子聖駕。

在大纛之下,朱棣率領將領們策馬而來,每個人都有著光彩照人的鎧甲和神采奕奕的麵容。

他們穿過大軍留出的道路,騎著高頭大馬,慢慢降低馬速,好似檢閱軍隊。

“萬歲!萬歲!萬萬歲!!”

頃刻間,大軍山呼萬歲,那聲音此起彼伏,如驚雷一般震撼人心。

朱棣麵露欣喜之色,掃視左右,眼神堅毅,意氣風發,宛若帝者降臨人間。

他拔出了手中寶劍,劍格上的動物是非洲獅子,劍身中間有劍脊增加了劍的強度,樸素而經典。

“大明威武!”

“萬歲!萬歲!”

當千萬人異口同聲發出山呼海嘯的歡呼時,跟在朱棣左右的兩人臉色並不好看。

他們分彆是被明軍俘虜的前東蒙古太師,大明和寧王阿魯台。

以及他的弟弟,現東蒙古太師,大明常寧王阿力台。

明軍隊伍之中那萬餘蒙古裝扮騎兵,便是阿力台所率來的,另外在漠北草原上還分散著為明軍搜集情報的一萬多韃靼騎兵。

目送著朱棣和將領們步入海喇兒城,十數萬大軍就地解散,僅有外圍的萬餘騎兵披甲放哨。

“唏律律……”

勒馬翻身,一身甲胄的朱棣走入了海喇兒城內唯一一處使用了關內建築手法的院子之中。

院子占地五畝,分為前後院,是朱棣在海喇兒的臨時行宮。

走進前院的正廳,朱棣張開雙手,左右仆從便立馬上前為他解刀取甲。

待他做完這一切,他才轉過身來緩緩坐下:“入座!”

朱棣靠在椅子上,一手扶著扶手,一手摸著自己的大胡子。

他掃視眾人,這次北征的隊伍與上次沒有太大的差彆。

儘管日本事多,但徐增壽還是在三月踏上了歸途,走遼東北上,追上了北征大軍。

文官們太慢,朱棣懶得等他們,讓他們從鎮虜衛慢慢趕來,起碼需要三天時間。

這三天時間裡,他也得準備搜集消息,出兵追擊瓦剌了。

想到這裡,他將目光停留在了左首位的阿魯台、阿力台兩人身上。

兩兄弟十分尷尬,但他們卻不敢說什麼。

過去幾年裡,阿魯台已經了解了大明的實力,而這次的北上,他更是見到了大明在漠東的布局。

大寧的漠東三衛人口足有二三十萬,輕而易舉就能抽調五六萬民夫北上。

除此之外,鶴城衛每日也有數百料的船隻運送上千石糧食抵達,大明的後勤已經被朱高煦開發到了極致。

阿魯台在許多國宴上見過朱高煦,不得不說在見到朱高煦後,他開始相信起了曾經兀良哈那群人的話。

朱高煦,他不是人,或者說不是常人認為的人。

想起朱高煦在國宴上的任意一瞥,阿魯台至今還能感覺到那一瞥的壓力。

“常寧王,說說瓦剌的賊子們去哪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