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皇明宗規(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3035 字 7個月前

第434章 皇明宗規

“嗚嗚嗚——”

“吵死了!”

八月的春閨時分,山水一絕的桂林府中,坐在衙門內一身官員常服的解縉忍不住暗罵。

那號角聲是城內軍隊集結訓練的聲音,每日都把喜歡清閒的解縉吵鬨不行。

當然,除了軍隊外,充滿忙碌的廣西布政使司衙門也讓他尤為不喜。

自西南諸將前往南京述職,與朱高煦討論了如何對廣西土司平叛後,整個西南便開始運轉起來。

四川、交趾兩大糧倉對雲南、貴州、廣西不斷輸送糧食,各地兵馬也抽調進入廣西。

眼下,整個廣西境內兵馬已經有十二萬之多,擔心民夫不足的沐春等人,還從貴州、交趾、雲南、廣東、湖廣征募了六七萬民夫進入廣西。

當然,這點民夫數量根本不足以維護大軍。

因為西南挽馬不足,因此征募民夫便是廣西布政使司的頭等大事。

平原上的荒地會被開墾成耕地,丘陵山地的荒地則是會被開辟成未來的橡膠樹林。

忽的,他站了起來,與他共事的幾名官員紛紛起身作揖:“解參議。”

光是《古唐書》一書,便已經將華夏曆史推到了堯帝時期,而再往前的便是《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等書殘卷。

當然,這其中最被朱高煦所關注的,還是他夾帶私貨的一些內容。

這樣做的壞處是速度太慢,但好處就是不會折騰百姓。

不過他貴人多忘事,隻是看了幾眼,便徑直走了出去。

“那不是解參議?”

他們被人為所篡改、磨滅,朱高煦也人為的將它們重新揭露在這個世界上。

作為未來大明最重要的基礎材料之一,朱高煦自然要提早布置橡膠樹的播種,而橡膠樹也將成為大明熱帶地區百姓的一項重要收入。

除此之外,雲南、廣西、廣東、交趾等官員還得忙於橡膠樹的種植。

“嗯是他。”

古今典籍館內,身穿一身黑袍的姚廣孝與朱高煦大略解釋著《永樂大典》的情況。

當下,西南各省主要是督促交趾的長山戰俘開墾荒地。

對於各類新作物的推廣,朱高煦選擇的是官府率先耕種,讓四周百姓看到足夠的經濟效益後,百姓自然會爭先效仿。

在他們看來,解縉的好日子已經不久了,現在就等他犯一個大錯,屆時就能牽連出一個龐大的江左了。

想到這裡,二人加快了腳步,而身處千裡之外的朱高煦卻並沒有將目光放在解縉身上。

趙軌冷哼一聲,徐碩也臉色不好看,搖頭之後走入了衙門之中。

他的想法很好,但對於解縉來說卻有些折騰。

看似不多,但對於字數本就不多的山海經來說,數千字足以改寫一篇曆史,更不用說朱高煦讓人總結的《古唐書》、《虞書》《夏書》、《商書》等唐虞夏商四朝古書了。

布政使司的左右參議,往往需要做督糧道的工作,所謂督糧道便是負責征收田賦的衙門,正常來說是一名參政和參議兼管。

這些書籍,都是記載了三皇五帝時期史料和一些鬼神之類的書籍,明確記載在了《左傳》之中,就連《漢書》中也有記載,但卻在曆史長河中被自然、人為所磨滅遺失。

他們到任已經三個月,過去三個月沒少幫解縉擦屁股。

“我身體不適,告假半個月。”解縉對眾人開口,隨後便走出了衙門。

他讓人將這四個先秦時期的史料按照時代編撰,然後再在其中摻雜私貨。

眼下已經是永樂十一年,經過三年多的考核,徐碩與趙軌紛紛被拔擢。

當然,這個屁股也不是白擦,因為解縉的所作所為都被他們上奏了春和殿。

“班值時間,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哼!”

但即便如此,解縉還是覺得十分麻煩。

僅是《山海經》中的《大荒東經》、《海內東經》等內容,便被夾帶了大約數千字的私貨。

站在衙門門口,瞧著走上馬車遠走的解縉,趙軌與徐碩輕聲交流,目光中透露出幾分明目張膽的不屑。

瞧著他那模樣,幾名官員麵麵相覷,而走出衙門的解縉,剛好碰上了兩道熟悉身影。

比起曆史上原本的《永樂大典》,擺在朱高煦他們麵前的《永樂大典》無疑收錄了更多的書籍。

橡膠樹的壽命一般是二十五到三十年,通常來說種植兩到三年後即可開始割膠,但最佳割膠時間通常是在六到七年左右。

“全書僅目錄便有六十七卷,共計兩萬三千四百餘卷,一萬二千餘冊,約三億九千餘萬字,集天文、地誌、經、史、子、集,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古今圖書八千七百二十六種,涵蓋了我中原上萬年來幸存而下的書籍。”

在蹇義的舉薦,以及亦失哈的操作下,他們如願來到了被視作更加艱苦的廣西,並擔任布政使司左參議,以及桂林知府。

也就是說,徐碩與解縉同品同級,但這並不是好消息。

解縉就分到了這樣的一件事,不過以他的身份,他並不需要前往當地視察,隻需要坐在衙門內吃著美味佳肴,遙控指揮就足夠。

此刻的他,正在“古今典籍館”內,欣賞著徹底敲錘定下的《永樂大典》。

督促長山蠻、交趾敗軍戰俘開墾荒地無疑是一件無聊且費心力的事情。

由於事情繁多,因此偶爾還需要左右參議共同協理才能解決,不過指望解縉,倒不如讓徐碩指望一下趙軌。

除了市麵上流通的各種文化、技藝書籍外,還有這麼多年來新政教育推廣下的新書籍、新內容也被收錄其中。

上麵所記載的事情,與《左傳》、《史記》、《尚書》所記載的出入不大,但內容之中會增添許多小插曲,例如北洲、東洲之民的事情。

這事情搞好了,加上日後歐洲與東洲的矛盾,那大明絕對可以舒舒服服的在大明洋三角貿易上賺的盆滿缽滿,通過文化、商品來慢慢同化當地的民族。

想到這裡,朱高煦合上了記載著《三墳五典》的內容,將書籍放回書架上。

他掃視一眼這個存放了整個華夏自永樂以前所有文化瑰寶的地方,背對著姚廣孝詢問道:

“少師,印刷的雕版製作如何?”

“已經做好了,隨時可以印刷。”姚廣孝站在朱高煦身後輕聲說著,隨後又道:

“隻需要拓印副本,然後讓一千五百名工匠印刷,大概一年就可以印刷二十本副本。”

“不過以下麵官員的推算,印刷一本副本,大概需要耗費三千餘貫錢。”

不得不說,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確實好用,而銅活字印刷更是避免了雕版字體出錯,就是製作難度比木質要大。

“不過就是三千餘貫罷了。”

麵對拓印的成本,朱高煦不假思索的開口道:“先印刷二十本副本,分置南北京,以及各中學圖書館。”

話音落下,朱高煦回頭看向姚廣孝:“少師覺得,我會逼我父親退位嗎?”

朱高煦的話風扭轉很快,讓姚廣孝都有些跟不上。

“殿下需要嗎?”姚廣孝反問朱高煦,畢竟他已經從朱棣那裡聽到了這兩父子之間達成的那些約定。

在姚廣孝看來,朱棣確實舍不得權力,但如果能維持北征這件事,那朱棣也沒有必要執著,甚至鬨的父子間隙。

朱棣對於這三個兒子,始終下不了狠心。

如果是其它妃嬪生的兒子敢用朱高煦的口吻和朱棣說話,那即便這個庶子有天大的能耐和勢力,朱棣也會想辦法連根拔起。

但是麵對朱高煦,朱棣隻能歎氣一聲,默默接受結局。

姚廣孝的話落下,朱高煦也摸了摸八字胡,對他開口道:“少師才乾非凡,朝廷還需要少師。”

“貧僧已經老邁不堪用,隻願常伴青燈古佛。”姚廣孝行了一禮,拒絕了朱高煦的邀請。

這份拒絕在朱高煦意料之中,但他還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失望。

顯然,姚廣孝不願意去賭未來的事情,畢竟他已經看過太多狡兔死、走狗烹的史料。

正因如此,在朱棣和他之間,姚廣孝沒有選擇任何一人,而是默默地在雞鳴寺吃齋念佛。

對於朱棣和朱高煦給他安排的事情,他也是如其所想的照辦,沒有摻雜任何私貨。

老和尚的態度十分明顯,但惜才的朱高煦依舊惋惜。

“大報恩寺修建完成後,少師可以移居那裡,繼續誦經。”

朱高煦交代一聲,便見姚廣孝行禮退下。

見狀,他也走出了古今典籍館,乘坐步輿準備返回春和殿。

不過就在他返回春和殿的路上,隔著老遠便瞧見了亦失哈神色匆匆的小跑而來。

朱高煦見狀抬手製止步輿前進,隨後便瞧見亦失哈小跑來到他步輿一旁跪下叩首,這樣的舉動讓朱高煦心裡升起了不好的預感。

“六軍都督府傳來消息,西寧侯宋晟十日前薨逝,享壽六十九。”

“此外,六部也傳來消息,前戶部尚書鬱新兩日前薨逝,享壽命六十五……”

亦失哈氣喘籲籲的聲音不斷在朱高煦腦中回響,他與宋晟並沒有過交集,記憶中也不記得宋晟活了多長,因此他還想著等日後西征時讓宋晟大放光彩。

隻是沒想到,宋晟連這麼幾年都等不了,便先一步走了。

至於鬱新,對於他能活到現在,朱高煦已經十分高興了,畢竟他記得鬱新在永樂朝沒活幾年便卒於任上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