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不知道馬是否像人一樣,隨著年紀增長而會發生記憶退化。
總之他能感受到赤驩的疑惑,但每次他也隻能伸出手輕輕撫摸它。
至於戰場,那興許是朱高煦很難再回去的地方了。
“殿下,各國使臣都已經抵達,是按照原定的七月初一開始閱兵典禮,還是提前進行?”
站在朱高煦身後,亦失哈作揖前來詢問,朱高煦聞言卻搖頭道:
“瞻壑和老大、老三還沒到,等他們到了再開始。”
由於朱瞻壑在隴川忙碌而耽擱了幾個月,故此他與朱高熾、朱高燧等人還沒抵達北京,當下才剛剛進入德州。
不出意外的話,他們應該能在明天的黃昏前抵達北京,所以亦失哈繼續道:
“那不如將典禮提前到六月二十,畢竟這幾日太上皇那邊一直在催。”
“行吧,隻要六部六府沒問題,那就提前吧。”聽到亦失哈的話,正在撫摸赤驩的朱高煦也十分無奈。
雖說老頭子舍不得兒孫,很想再來一場家宴,但沒有了徐皇後的家宴對於朱棣來說,遠不如他即將開始的北征要重要。
若是按照以往,他正常都會選擇在四月北上,五月中旬開始對漠北諸部出征。
這次之所以這麼慢,主要是在等漠北那六百裡鐵路竣工。
不過三天前漠北鐵路竣工的消息就已經傳來,所以朱棣壓根等不了一點。
如果不是朱高煦用運送物資的的借口拖住他,興許他現在已經坐火車北上到海喇兒了。
隻不過以鬆花江和火車的運量,這次三十萬人和七十餘萬匹馬的口糧頂多也就半個月就能運抵前線,畢竟物資很早就在倉庫之中放著了,現在要做的隻不過是把它們運抵前線罷了。
想到這裡,朱高煦也撤開了放在赤驩身上的手:“我先去忙了,過幾天再來看你。”
“唏律律……”
赤驩不滿的踢了身旁的圍欄,朱高煦卻隻能露出寵溺的笑容來掩飾心裡的落寞。
他轉身上了步輿,亦失哈也跟在他身旁一邊走一邊稟告道:
“按照西廠的消息,這次的許多國家都有意來窺探朝廷的火器,至於火車他們倒是沒有想法,畢竟就算他們想,他們國內也拿不出那麼多鐵料來建造鐵路。”
亦失哈這話不假,作為現如今世界上鋼鐵最大生產國的大明,每年依舊會因為鐵軌的鐵料不足而暫停一些鐵製品的製作,更不用說其它了。
一公裡鐵路需要九十噸鐵軌,折合九萬斤。
現如今除了大明,即便是中亞冶鐵發達的帖木兒國,每年的生鐵產量也沒超過五百萬斤,更不用說其它國家了。
“對了,朝廷的鋼鐵產量現在是多少了,另外礦工和煉鐵場工人數量多少,有過統計嗎?”
朱高煦詢問起了鋼鐵產量,對此亦失哈也如數家珍般回應道:“經過太學對冶鐵技術研究的進步,加上對高爐的改革,現在朝廷每年年產鍛鋼三千五百餘噸,鐵二十四萬六千餘噸。”
“單算鐵礦工人和煉鐵場工人的話,數量是十八萬九千人左右。”
“算上所有礦場和產業鏈呢?”朱高煦又說出新詞彙,但亦失哈之前就已經聽過這個詞彙,所以他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那大約八十二萬工人左右,或許更多,畢竟海外的礦工數量無法統計。”
“八十二萬……”朱高煦頷首。
這八十二萬人代表了八十二萬家庭,以大明二千萬戶的情況來說,現在的礦工比例已經超過4%的程度了。
這看上去並不算很多,可如果加上其它產業,那這個比例興許能更進一步的提升到7%,而這不過是大明開始進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第十個年頭。
能限製大明的,隻剩下生產力了。
大明的工業生產力在不斷提高,而現有的全球人口市場還足夠大明吃很多年。
隻要沒有出現什麼差錯,朱高煦可以篤定大明的工業進度會領先世界百年,即便各國從大明獲取了小學和中學的課本,他們卻沒有足夠的資源來培養這些人才。
可大明不同,依靠新作物和化肥研究的糧食增產,加上北洲和東洲,以及昆侖洲和還未開發的南州等資源市場。
再加上近在門口的天竺人口市場,大明完全可以利用可生產的手工商品去收割這些地方。
不止是工業生產力,就連農業生產力也在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而不斷提高。
以大明眼下的疆域,開墾二十億畝耕地輕輕鬆鬆,而這個進程需要扶持農民,讓他們能心無旁騖的開墾荒地。
其實他們也不需要什麼扶持,以當下的大明稅率,隻要保證農民不受苛捐雜稅影響,那他們自己就會自發開墾荒地,畢竟朱高煦早早頒布過開墾荒地的律法。
凡是新開墾的荒地,其地免稅三年……這就是朱高煦的政策。
簡單,但直接有效。
他唯一還需要保持的,就是有控製的在貧困地區進行基礎建設,以此來讓當地貧瘠的用工市場變得繁榮起來。
彆的不說,單單說西北鐵路的建設就讓山西、陝西、甘肅等地大量百姓得到了實惠。
他們如果老老實實的依照當地物價打工,那他們需要幾年才能掙到現在一年的錢。
朱高煦的鐵路建設原本可以把成本更加壓縮,但這對於百姓來說,能受到的實惠明顯會變少。
他要做的是給百姓實惠,讓百姓有存款後,能夠心無旁騖的開墾荒地,亦或者是從商。
實在不行,哪怕他們把錢賺到再消費出去,也能刺激到當地的消費,而這些花出去的錢,朱高煦總能有辦法收回來。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把江南的民間財富向西北轉移,而這筆財富會通過商貿和各種不正當手段被人帶回江南。
這筆財富被帶回江南後,又會被他用各種手段收歸國庫,最後用在西北。
簡單來說,這是大明朝內部的“三角貿易”,是一個朝廷調節地方經濟不平衡的手段。
這手段很粗糙,但卻很實用。
就拿上次癸卯案來說,雖說癸卯案大多以北方人為主,但他們的財富也同樣聚集在江南,因為江南不管是土地還是房屋都具有一定的投資屬性。
這筆財富被朱高煦回收後,再次作用在了西北,而這次的投入是兩千多萬貫,西北的百姓總數也不過才六百多萬人。
可以說,隻要勤勞肯吃苦,那每個西北百姓,都能從西北的建設中獲得三到四貫的財富。
這筆財富可以用來供孩子讀書,也可以用來解決一家人一年的口糧問題,總之不管怎麼使用,他們都得到了朝廷的關注。
似乎是想的太多,總之在不知不覺中,朱高煦也乘坐步輿回到了武英殿。
在他來到這裡後,他卻出乎意料的看到了在武英殿內焦急等待的朱棣。
“爹,您怎麼來了?”
這還是朱棣退位以來,第一次回到武英殿,朱高煦為此驚訝並不奇怪,因為就連亦失哈都驚訝的連忙行禮。
至於殿內與朱棣待了許久的殿閣大學士們則是十分尷尬,也不知道與太上皇溝通會不會引起皇帝的不滿。
“老二,這北征啊……”
果然,能讓朱棣焦急出現在這裡的,也隻有即將開始的北征事宜了。
“您先彆說,我來說!”
朱高煦打斷了朱棣,哭笑不得的與朱棣說了剛才自己與亦失哈交代的。
“總之六月二十開始閱兵三日,閱兵結束後,您就能帶著北直隸、山西、陝西的騎兵前往漠北了。”
“好好好……”聽到提前了七天,朱棣臉上洋溢起笑容,不由拍拍他道:
“明天老二他們到了,你讓他們先好好休息,後天一早去大明宮用膳。”
“你就不用去了,最近諸國使臣來得多,你估計會很忙,我也就不差遣你了。”
“兒臣領諭……”朱高煦聞言也畢恭畢敬的作揖,借此機會向殿閣的這群人展示自己與朱棣的關係。
自朱棣退位,自己即位開始,民間謠言總是不斷。
自己雖不在意,但能借此機會展示展示父子關係,他也是樂見於此的。
“好了,我去六軍都督府看看北征路線安排如何,你理政吧。”
興許是過去十七年理政理怕了,亦或者是睹物思人,總之朱棣不太想在這與南京紫禁城太相似的北京紫禁城中。
草草交代幾句,他便乘坐步輿離開了紫禁城。
朱高煦瞧著他遠去,臉上的笑容也漸漸收斂,轉身走入偏殿時,特意停下腳步,掃視了一圈殿閣大學士們。
徐碩與王回倒是畢恭畢敬的行禮,倒是楊榮、楊溥、薛瑄三人略顯慌張,顯然是擔心朱高煦把那些民間輿論往他們身上想。
不過他們多慮了,朱高煦親手辦了那麼多江南文人,恨他的人數不勝數,多幾個少幾個也無妨。
千秋後人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人,那便足夠了……
(本章完)
.yetia102798/41847855.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m.yetia,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