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擊南貝專納的過程中,石錦堂了解了一下布爾人的進擊過程。
在1880年12月17日,5000多布爾人聚集在比勒陀利亞附近的小城帕爾德克拉爾,舉行誓師大會。
然後眾人推舉保羅.克魯格、皮埃特.茹貝爾以及馬迪烏斯.比勒陀利烏斯三人為首領。
這三人領導小組直接把戰書送到了比勒陀利亞的英軍駐軍司令官手中。
英國人自然不答應,然後布爾人的叛亂活動就拉開了序幕。
12月17日、20日,雙方爆發了兩場大的軍事衝突,英國人吃了大虧,損失了幾百人。
如今德蘭士瓦境內的英軍已經龜縮在各地的駐軍點困守待援。
布爾人持續發起攻擊,零星戰鬥此起彼伏。
目前德蘭士瓦大部分疆域仍控製在英軍手中,布爾人隻收複了少量國土。
開普殖民地總督以及納塔爾殖民地總督正在協調各地駐軍火速支援德蘭士瓦境內的守軍。
……
看到雙方打的如火如荼,石錦堂倍覺安心。
先遣第三營營長田亮在派出聯絡員的同時,就從蘭德堡壘城沿著鱷魚河向北進發,直達鱷魚河和林波波河邊交叉處的馬弗京小鎮。
這裡是布爾人的一個定居點,原時空還會作為英國人統治貝專納地區(博茨瓦納)的首府。
田亮拿出小比勒陀利烏斯的手令,直接征用了這座小鎮充當渡河的後勤基地。
然後留了一個排的正規軍和100人的民兵隊留守,看管物資。
渡河後先遣第三營直接發動了對南貝專納地區土著部落的攻擊。
石錦堂率軍進入了南貝專納地區後,立刻把部隊一字橫開,成線形從西往東推進。
因為南貝專納地區是一個南北平均寬200公裡,東西長600公裡的狹長地帶。
是以石錦堂要求每個連級單位掃蕩的寬度是25公裡,沿途補給自行解決。
沿途碰到的土著部落一個不留直接清除,小型部落基本不做停留直接推掉。
大型部落可以聯合其他連級單位共同攻略,推進慢一點不要緊,但是一定不要讓土著逃脫。
這次清除活動的宗旨就是:保持低調,儘量不要讓英國人知道了,來乾擾我們。
整個南貝專納地區的清掃活動,時長定為1個半月。
1個半月後,南貝專納地區應該不會再有和英國人相熟的土著酋長了。
原時空1885年就有3個土著酋長去倫敦見了英女王,爭取到了貝專納地區的被保護地位。
三位酋長中就有一位是卡馬三世,這個老酋長手裡那麼多頭牛,必須得搶過來。
……
南貝專納地區,雖然整體平坦,但是部分地區還是有丘陵和泥沼存在的。
是以這樣的地區騎馬趕路不太安全,隻能下馬步行慢慢推進。
李榮早早下了馬走路,走的渾身是汗,但他不能歇,必須趕上每天的推進進度。
跟在他身邊是先遣第二營八連的戰士。
先遣第二營是加強營,是以二營一共八個連隊。
作為排序最後的連,李榮連隊的清掃區域是沿著奧蘭治河向東推進。
奧蘭治河在上流河水豐沛,中段水量急劇減少,到了下流在秋冬季經常斷流。
李榮連隊推進的路段屬於中遊,是以他們這支部隊用水問題基本上不成問題,還略帶富裕。
是以他們的戰士在沒有戰鬥的時候每天都洗澡。
其他連隊的就沒有這麼好運了,他們一路上基本上是洗不到澡的。
李榮常常為此而自得不已,眼看著快要中午了,李榮想著是不是該停下吃午飯了。
就聽到前麵的偵察兵快步跑了過來,“報告連長,前麵已偵查到101號土著部落境內。”
整個南貝專納地區內分布了100-200個土著部落,大型的有3000多人,小的幾百人。
前番來這一地區通商偵查時按照遇到的前後順序做了編號,這個101號土著部落屬於中型部落,居民有1200多人,其中老弱婦孺占了7成。
主營畜牧業,牛2000多頭,羊4000多隻,其他的物資都很缺乏。
李榮翻完了資料,就對著偵察兵點了點頭,“繼續偵查,我們馬上就到。”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