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了很多九年義務教育的漏網之魚,他們的漢語拚音是體育老師教的嗎?
真他麼秀!)
………………
1883年2月,安海鎮(納國斯瓦科普蒙德)《南華通訊》編輯部,總編室內坐著的正是歐陽庚。
去年安海鎮教育改革之後,石文遠拉著歐陽庚、蔡紹基以及史錦庸三人開了次小會。
會上石老板給三位同學做了分工,歐陽庚和史錦庸,脫離安海中等學校教員崗位。
分彆擔任南華公司文化口專員和工業口專員職務。
蔡紹基除中等學校教員外,另外兼任南華公司教育口專員。
《南華通訊》是南華公司的內部刊物,每兩周發行一次,屬於半月刊。
這份半月刊發送的對象都是公司內部中高層官員,主要作用分為三個方麵:
1、通報公司內部各個領域內的發展現狀,以及後續發展方向;
2、為下階段的政策重點吹風,讓各級官員都能摸清公司的發展方向;
3、思想交鋒,不同領域的專業意見都可以通過報刊文章的形式表現出來。
歐陽庚作為文化專員接手這裡之前,安海鎮管理委員會一直委托葉蓉管理這裡。
她的學識太低,眼界也不夠,之前的《南華通訊》更像是一個內部成績報告會。
歐陽庚接手之後,他對各個領域的把控更加全麵一些。
在《南華通訊》上麵也有了很多的體現。
接觸時間長了後,歐陽庚也慢慢覺察出了石文遠的施政風格。
石文遠雖然年輕,但是有著同他的年紀不相稱的沉穩。
他在推行關乎大眾福祉的政策時,會先在施政官員中進行吹風,讓大家有心理準備。
若是有人嚴厲反對,那麼石文遠就會再行斟酌。
斟酌過後,確認沒有大礙後才會正式出台相關的政策法規。
但是對於一些不好的思潮,他的反應十分迅速。
若是不能快速解決,那麼他的風格就會變得淩厲霸道。
是以下麵的官員對於這位主公的脾性摸不準之前,都會先行在《南華通訊》發文試水。
若是沒有遭到嚴厲回懟或者撤稿,那麼一般都沒什麼大問題。
歐陽庚覺得這種新形式的“君臣奏對”,應該更加高效一些。
畢竟西南非洲地域廣大,且交通不便。
這種廣而告之的內刊,能夠迅速快捷的統一各級官員的思想。
比通過開大會的效率更高,也更節約交通成本。
《南華通訊》各大版塊有著不同的含義:
頭版頭條都是新出台的政策法規,或者定調的文章。
一般定調的評論員文章,都是由“百靈鳥”這個署名發布的。
“百靈鳥”是前任總編葉蓉的筆名,如今她離職了,定調評論員文章仍舊會采用這個署名,主要是為了連貫性。
另外《南華通訊》上還會發布一些政府大員的評論文章,這樣的文章大多是真實署名,文章的內容都是經過審核的。
比如前一段時間,《南華通訊》發表了中原區福桐區長的一篇署名文章:《警惕公司內的不正之風以及錯誤言論》。
文章裡麵措辭嚴厲的批評了一些地方治理過程中的不正之風,包括隱形貪腐,擺官架子,惰政等不良風氣。
同時文章中,福桐區長立場鮮明的支持石總做出的針對土著的各項方針。
福區長認為這些方針經過時間的檢驗並無不妥,任何敢於質疑抵觸的人就是與公司為敵,與石總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