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20171031121159931的打賞,木偶拜謝!)
“植物園裡的橡膠樹你了解嗎?”
露易絲點了點頭,“1876年威科姆從巴西運出7萬顆橡膠種子,打算在英國種植,但是英國氣溫太低了,隻好把這些根苗移植到了錫蘭(斯裡蘭卡)和這邊的植物園。”
王忠毅點了點頭,“這些橡膠樹你們沒有想過深入研究一下嗎?”
“沒有,我們之前專注研究茶樹以及咖啡樹,另外我們還研究如何防止蔬菜瓜果的病蟲害以及增產技術。”
在原時空,新加坡植物園將會在明年迎來一位新的園長,這位園長名叫亨利.尼古拉斯.裡德利。
就是這位英國植物學家到任後積極開展對橡膠樹的研究,並在1889年發表了“新式割膠法”的論文,此舉顯著提升了天然橡膠的產量。
而東南亞也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占據全世界的天然橡膠生產的半壁江山。
橡膠工業的大發展,也帶動了汽車以及其他工業的大發展。
原時空日本之所以要攻占東南亞,除了汽油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橡膠。
石錦堂也就是想到了這個時間點,才緊急命令王忠毅來新加坡這邊卡位的。
南華公司在成立蘇門答臘熱帶農業公司的同時,先派人去錫蘭那邊找英國人收購了業已長成的橡膠林。
從那裡獲得了大量的橡膠樹種子,育苗成功後拿到蘇門答臘那邊種植的。
新式割膠法一經發表,南華公司就掌握了東南亞這邊的橡膠林,未來也將掌控天然橡膠的生產和工業升級。
……
隻是這事沒必要告知王忠毅,他隻需要聽命從事,收購新加坡植物園。
後續南華公司會把農技院人員派遣到這邊交流學習,最終提升南華公司的農技水平。
新加坡植物園這麼多年的發展也積累了不少農業技術,這些技術底蘊十分深厚。
不但能夠豐富南華公司的技術積累,同時還能帶動南華公司農業的產業升級。
……
“這邊就是之前引種的橡膠樹了,一共11顆。”
隨著露易絲的介紹,王忠毅終於見到了石總特彆關注的橡膠樹。
這些橡膠樹高大粗壯,因為常年沒有割膠的原因,這上麵結滿了橡膠種子。
後麵可以以這裡的橡膠種子,繁育新的橡膠樹苗。
“植物園內隻有這麼多橡膠樹?”
“還有其他地方的,但是隻有這11顆是巴西產的‘三葉’橡膠樹。
植物園內曾經做過一些實驗,發現這種巴西‘三葉’橡膠樹的產膠量最豐富。
因為這種樹太過稀少,是以我們就沒有繼續研究。”
露易絲說的是在裡德利的“連續割膠法”之前,人們采集橡膠的方法十分粗暴直接。
人們通常會用斧頭直接在樹乾上砍出一個豁口采膠,一顆成材的橡膠樹根本采不了幾次,就會因為受創太重而死亡。
巴西和非洲中部的野生橡膠樹也因此大量減少,裡德利的發現拯救了野生橡膠樹。
也促進了東南亞橡膠種植園經濟的發展,橡膠種植園這類經濟作物也加劇了歐洲列強對東南亞的殖民統治。
……
“我打算在這邊開展對橡膠樹的研究,你可以幫助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