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城待了一晚,第二天石錦堂一行繼續向北出發,距離哈城45公裡的一個小鎮莫來鎮(今博茨瓦納莫萊波莫萊市)。
那裡是馬塔貝萊蘭守備團炮兵營的火箭工廠駐地。
因為火箭工廠需要經常做試射實驗,哈城那邊人煙稠密不利於保密。
而這邊距離哈城足夠近,又是進入喀拉哈迪沙漠的關口,是以就把火箭工廠放到這邊了。
莫來鎮是一個典型的綠洲型區域,這裡的水源是附近動物的唯一飲用水源。
當年先遣營攻略貝專納地區的時候,發現這裡聚集了很多土著人,並且這邊的水源十分甘美。
之所以把這裡的地名取前兩個字,意思是從這裡就會進入大沙漠地區前途未卜,勸君莫來。
從哈城到這邊修建了二級公路,倒也不擔心這邊的雨水會把路基衝毀。
畢竟哈城地區年降水量和溫泉城差不多,都是400毫米降水線。
有了二級公路就足以應付日常道路交通了,基本不用在道路維護上操太多的心。
因為西南非洲的納米布地區和貝專納地區有太多沙漠,倒也給城市的基建工程省了不少人力物力,最起碼城市下水道建設上基本上不用太費力。
而馬塔行署以及隆達行署那邊的城市就必須要費心考慮城市建設在雨季的泄洪問題。
也因為那些地方的基建都很原始,一張畫布好作畫。
是以石老板在內陸中心城市建設聯席會議上特地強調了城市下水道的泄洪問題。
聯席會議上,幾位大員一致同意由南華公司出麵,去德國找專家幫忙設計內陸中心城市的下水道工程,德國人這方麵專業。
後世華國的網上常有段子說,膠州灣那邊的城市下水道百多年都沒事,都是德國人的功勞。
華國一些大城市經常出現“看海”奇景,是因為不如德國人專業。
……
來到莫來鎮時,齊林帶著炮兵營的幾個士官早已等待多時了,見麵時齊林等人齊齊斂身立正對著石錦堂行禮。
稱呼也不是彆處人稱呼的石總,而是團長。
“團長好!”
石錦堂對著幾人回了個軍禮,石錦堂還是馬塔貝萊蘭守備團的團長,是以他行軍禮也沒問題。
“團長您這次來的正好,我們剛剛實驗成功了新型的火箭彈,正好請您給這款新的火箭彈命名。”
石錦堂嗬嗬微笑,這是手下人給他湊趣呢。
很可能這款火箭彈早就研發成功了,隻是沒來得及上報。
正好等到他要來視察的消息,才騙他說剛剛實驗成功。
“嗯,你們的新型火箭彈備件多少了?”
齊林聽到上司問話,也沒多想,就直接回答道:“有500多根了。”
說完話齊林立刻醒悟過來了,他嘿嘿乾笑。
石錦堂對他指了指,“下不為例!”
齊林立刻雙腿並攏,挺胸抬頭大聲回答:“是!”
火箭兵工廠的規模並不大,占地50多畝,工人也不多,隻有300多名。
這些工人中還有少部分是英國人,他們被南華公司高薪聘任了。
工廠內的車間有3個。
第一個要看的就是身管加工車間,這裡主要加工火箭彈需要的無縫鋼管身管。
這裡的生產加工並不是自行鑄造,而是從歐洲購入鑄造好的鋼管,然後自行切割打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