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內政會議-農業 醫藥
(感謝書友20221215021404673打賞,木偶拜謝!)
歐陽庚說完了,下麵是農業部門的譚耀勳。
“我來說說農牧業的發展狀況,1895年公司的農業取得了大發展。
相較於幾年前,尤其是1890年之前,我們發現馬塔貝萊蘭地區以及隆達地區的水暖條件出現了大幅度向好的跡象。”
譚耀勳的話讓石錦堂想起,1888-1892年這幾年間是東南部非州曆史上著名的乾旱期。
有許多非洲土著人被餓死,最嚴重的就是埃塞俄比亞和南蘇丹,據說有三分之一的土著人被餓死。
采采蠅再加上旱災,這麼多天災摧殘,導致了東非的土著人性格強悍,戰鬥力十足。
德國在1891年遭到坦噶尼喀土著人起義,100萬土著被德國人乾死了三分之一,才把起義鎮壓了下去。
而意呆利想在在埃塞俄比亞殖民,卻被揍得的灰溜溜的滾回了歐洲。
回看過往,石錦堂不禁有些感歎,幸虧當時英國人把他丟在了西南非洲。
若是讓他去東非,隻怕他現在仍舊會縮在沿海地帶,不敢進內陸吧。
……
南華公司所占據的土地中,納米布地區(納米比亞)貝專納地區(博茨瓦納)都是沙漠區,真正人口稠密的地區在橘林地區。
馬塔和隆達兩個王國當時都是行署,開發程度很低,旱災對南華公司的影響不明顯。
公司移民人口真正暴漲的是1893年,那時候乾旱災情已經過去了。
即便趕上旱災對南華公司的影響也不明顯,畢竟人口基數小,且控製的疆域內野生動物的數量都比移民數量多。
要是真遭遇了旱災也可以靠捕殺野生動物渡過災情。
旱災過去後,東南非洲的水暖條件開始回升,到了現在農業部門明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