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庫頁島行署(下)
經過近十天的趕路,孫廣明總算在11月之前趕到了苦原鎮。
眼前的行署首府還隻是一個框架,並沒有顯露出行署首府的氣勢。
天氣已經開始轉冷,人們說話時口中大都冒出水汽。
因為移民中大都是清國南方人不太抗凍,是以留守的副專員方輝就指揮先到的北方移民充當移民小組帶頭人。
一是傳授防凍經驗,二是帶領他們更好的開展生產。
孫廣明回來後,副專員方輝立刻趕到孫廣明的辦公室,向上司報告工作。
……
方輝自從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法務係統內升遷,他入職的第一個功勞就是從“暗訪金山鎮”行動中得來的。
這個功績讓他的升遷速度大大提高,但是金山鎮那樣的事畢竟太少,升遷速度慢慢降了下來。
依照正常升遷他還得再等十年才能坐上大法官的職位。
(原時空1906年,美國率先把這一新技術成功商用,年產特種鋼10萬噸。)
……
兩人的年紀有差距,是以孫廣明叫方輝小方也說得過去。
這種偏遠地方很容易積攢資曆,隻是沒想到這裡這麼艱苦。
他們沒住過這種木頭房子,而且我們還缺乏足夠的鐵釘和扒釘。”
“哦,什麼方式?”
鐵釘和扒釘是建造木頭屋的首要物資,但是本土運送來的物資有限。
“土牆屋或者夯土屋,清國蘇北有一種利用麥草和泥漿混合建造的房屋,這種房屋冬暖夏涼十分堅實,我們這邊雖然缺乏鐵釘,但是泥土並不缺。
是以得知庫頁島行署要選拔副專員的消息時,方輝立刻報名參與選拔。
……
“主要是新移民在老家大多住茅草屋,或者磚瓦房。
“如今行署首府的建設如火如荼,但是建設效率還太低,我怕我們在11月份結束之前建不完這麼多的房子。”
南華的“電爐煉鋼”技術已經成熟,並獲得了歐美各國專利,全國鋼產量差不多已經到了80萬噸的關口。
畢竟這時段的東瀛鋼產量很低,1900年全國鋼產量隻有5萬噸,1910年全國鋼產量隻有16萬噸,1920年則是躍升到了81萬噸。
“小方啊,請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