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2月,英國內閣給南華發來請求征剿德屬東非的協助函。
石錦堂委員長對此回複:南華不協助,要麼英軍獨自攻打德國人,要麼南華獨自攻打。
此舉是為了防備英軍趁機撿便宜,一旦南華推進的異常順利,英國人出來撿便宜,到時候就說不清了。
南華暫時還不想同英國翻臉,南華出擊就要一戰儘全功,不能讓英國人進來撿便宜。
反正英軍實力拉胯根本對付不了福爾貝克,南華還希望英軍多死一些士兵消耗德軍的實力呢。
……
大英內閣陷入沉寂,南華也不管大英內閣何時回複。
南華內閣的主要精力要放在新收的領土上,歐陽庚安排運力人力,去往新幾內亞殖民地。
新幾內亞島的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不光有勇猛難當的土著人,還有無處不在的熱帶疾病,甚至還有火山隨時噴發的危險。
德國人在那邊開發了幾十年,到了1913年,該地的殖民者德國人數量也翻了幾倍。
但也僅有180名男性殖民者、103名女性殖民者、38名兒童和17名混血兒;
其中有21個種植園主、9名海員、數名政府官員、2個技工和1個醫生。
首府拉包爾隻有230名歐洲人居住,與此同時,俾斯麥群島的歐洲人也從從1894年的67人增加到1913年的685人。
如此慘淡的數據足以證明,這地方的環境是多麼的惡劣了。
越是這樣險惡的自然條件,南華越喜歡,內閣組織十艘郵輪,一次運送了3萬黑人送去新幾內亞島。
告訴他們到了那邊,隻要驅逐走土著人,幫助南華建立正常統治就給他們自由,還允許他們擁有土地。
此舉除了要消耗西非的黑人,另外就是營造黑人和當地土人的矛盾,方便日後掌控。
德屬新幾內亞殖民地包括主島上的威廉皇帝領地,新不列顛島、新愛爾蘭島以及布乾維爾島外,還有許多小群島。
南華未來著重開發的並不是主島,而是海島,至於主島的威廉皇帝領地主要用來安置黑人移民。
威廉皇帝領地2.4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足以安置幾百萬黑人了,這塊領地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是南華安置黑人移民的首選。
之所以選擇海島開發而不選主島,主要是這些海島除了土地肥沃適合發展種植園外,還有許多礦產資源值得大筆投入開發。
而主島的熱帶疾病和土著人都不好解決。
原時空的20世紀六十年代,人們在布乾維爾島上發現了一座特大銅礦。
且這座島沿海平原土地肥沃適宜發展農業,有了儲量巨大的銅礦,未來島上人們的生活就有了保證。
新不列顛島上因為火山灰較多,土地也很肥沃,且島上擁有金銅鉛錫礦產,雖然儲量較低,也可以維持少量移民的富裕生活了。
……
因為主島的土著人太過凶猛,食人且難以馴服,德國人不得不引入華人和馬來人充作勞工。
南華入住後發現這邊居然有5152名華人,3819名馬來人。
這屬於意外驚喜,是以這些受苦受難的華人因為南華的入主,直接搖身一變成了自由民。
而那些馬來人同土著人一樣繼續充當勞工。
隻是這些華人因為多年摧殘,大多老弱,且多與當地土著聯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