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全女兒心願,破格在招生章程上做了不少改動——生源一項,也多加一筆,成了“皇親國戚以及從三品京官往上之子女”。
新規既出,朝中嘩然。
保守的老臣們認為女子離家進學,和青年男子廝混一處,有傷風化。
而另批人則提出,崇文館治學嚴謹,女子入學館,拜嚴師,學聖禮,日後成家,於教養子女上是有利無害,應當大加提倡。
支持的和反對的在朝堂上好幾次差點大打出手,但皇帝心意已決,坐觀兩方爭鬥更是煩不勝煩,於此事上諫的奏本看也不看,全部原模原樣打回。
崇文館招女學生的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起初入學的隻有兩位公主並幾位宗室郡主,經過一月的試點教學,學官博士認為女學生進館並無不妥,甚至還能激勵男學生們積極向學,便對太子建議擴大招生。
太子羸弱,耳根子又軟,聽著不是壞事,也就同意了。
誰想事情從此逐漸變了味。
先是宋韞明目張膽在學館內對沈瓔實施圍追堵截,惹得館內學子怨聲載道。
後是清寧郡主貪戀美色,強納胡思將軍之孫胡佴為寵。
將門之人剛烈,胡佴一夜受辱,未等天明,便自縊於郡主床前。
若說宋韞強行入學起了個壞頭,那清寧就是直接毀了崇文館百年來的清名。
胡佴一事讓最初反對女子進學的大臣激憤不已,他們**,請宋嚴帝撤銷女子可入學的規定,並為胡佴做主,重懲清寧郡主。
清寧郡主的父親魏南王是宋韞的親舅舅,宋嚴帝疼愛長女,也愛屋及烏地寵信著女兒的外祖家。
一麵是朝廷重臣,一麵是自家親戚,宋嚴帝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
為難到明眼人都看出來了的地步。
老臣們都是九曲心腸,見皇帝遲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