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一百零三章多管閒事第三箭(1 / 2)

能飲一杯無 妄鴉 7851 字 2024-03-08

武安君站立在軍營內。

豫國本來國土麵積就不大, 放在當初列國裡就不大行。要命的是皇城距離邊也不算遠,若是今日寒門失守,恐怕最多三日, 大淵鐵騎就能衝破豫國的皇城。

使臣急得團團轉:“大淵油鹽不進, 三皇子態度又此堅決, 這可怎麼辦才好啊!”

談判的結已遞到國都了, 現在還杳無音信,不知道豫王舍不舍得從溫柔鄉裡抬頭看一看。

就連談判的內容, 豫王都隻是過目,大多交給近臣辦。對他而言, 隻要能繼續享樂,隻要豫國不在他手下滅亡,做那亡國之君,即使當蕃屬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豫王就是欺軟怕硬的貨。早些年提拔武安君的時候,還做過征戰他國的美夢。今一看大淵鐵騎此迅猛, 踏平四列國, 連忙滑跪。

“大王那邊還不知動向, 這回要是差事沒辦好,回我可怎麼交差!”

這般豐厚的條件, 豫王壓根就沒過大淵會不意。

使臣若是就這般回皇城, 一樁差事沒辦好, 掉腦袋是板上釘釘的事。

武安君沉聲道:“他要戰,那戰!”

“戰?大人,您的倒是輕巧!”

使臣苦著一張臉:“大淵的兵何, 豫國的兵又何?不正麵交戰,就隻是攻防戰,我們恐怕都沒有絲毫勝算啊!”

這是眾人心照不宣的事實。

不大淵自己的虎狼之師, 就它強硬的軍事手段,在征服他國之後還收編了他國的軍隊,不斷武裝自己。

就連比豫國強大不知道多少的齊國都敗在了鐵騎之下,何況豫國呢?這些年豫國軍隊鮮少遇到戰事,軍餉被奸臣昧下不知道多少,軍中弟兄有時連吃都吃不飽,征兵的時候寧願背井離鄉也不願意來。

武安君難道還會不知道嗎?

這是一場必輸的戰役。出戰的那一刻,隻有路一條。

“老夫在出前,曾留下一書。離開皇城,早已做好必準備,未曾心懷絲毫僥幸。”

這位年逾古稀的老將閉了閉眼,話語擲地有聲:“不僅是老夫。我武滿門忠烈,就是,也隻能在戰場之上,不許做那逃兵懦夫!”

豫國使臣被他嚇了一跳,在心裡呸了一聲,灰溜溜地離。

生攸前,有人心懷國,有人隻苟活。

待使臣離後,武安君叫來副將慶生:“既然決定要戰,那趁著還有時間,重新設置戰壕,搭建了望塔。若內還有百姓商隊,趁早疏散,不留閒人。”

慶生低聲道:“是!”

不戰而退十裡,這是豫王為了表現出自己“友好結交”的誠意,特地下的聖旨。即使慶生心裡再憋屈再不願,也不能公然抗旨。

何況大人年輕時受過豫王恩惠,發誓效忠王上。即使一生戎馬天下,唯獨對豫王忠心耿耿,抗旨一事,無論何也不會做。

隻有為武將,才知道,不戰退十裡,是種怎樣的屈辱。

即使到這種時候,武安君也不願違背命令,將卡重新設置回。

又過了數日,一大早,隘內剛用完早餐,了望塔上的豫國衛兵匆匆來報:“將軍,大淵軍隊來了!”

今日雪原的天氣甚是不錯。

比起前兩日的風雪交加,狂風卷積,今日雖天空還是陰沉沉的,也好上多,往天角看甚至能看到一點逼近的霞光。

既然要在這種惡劣環境下作戰,除非有一方非要搞偷襲,不然都默認按兵不動,等到天氣放晴才會繼續。

戰爭也有戰爭的基本法,軍上也不是沒出現過在極端條件下開戰,結兩敗俱傷,紛紛各回各白忙活一場的情況。

武安君聞言,旋即登上城牆。

遠處,烏壓壓的大軍壓境而來。

玄色的軍旗矗立在軍隊中央,獵獵飛舞,上方繁雜神秘的夔紋清晰可見,極具壓迫感。

前方是玄騎,後方是大軍。

到距離寒門一定距離的時候,那片大軍停下了。

陣前點兵布陣,算得上是武將之間最高禮儀了。

不管兩方兵差距何,這份不驕不躁,視若平等的尊重,著實難得。百聞不一見,大淵三皇子,真是一位明月清風般的人。

“召集軍隊,準備迎戰!”

弓箭手端著守城弩,架到城牆之上。所有豫兵拿起兵器,嚴陣以待。

集結,點兵,布陣一切都有條不紊。

在這期間,大淵的軍隊慢慢朝前推進。

雙方將領一站在城牆上,一站在城牆下,遙遙相望。

戰爭一觸即發。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時,忽而又有使者來報:“報——皇城聖旨!”

慶生不由得皺眉。

他們駐守寒門這些天來,豫王除了派講和的使者來以外,唯一下達的口諭就是退兵十裡。

距離使者回也有十天了,豫王定然早已收到大淵不願和平撤兵的消息,按理來的確這些天要下新一步指示,隻是這麼多天都杳無音信,偏偏卡在陣前對敵的時候,很難不讓人多。

就在他思索的間隙,武安君已乾脆利落地回身,準備接旨。

城牆之上,兩軍對峙的頭,主將跪地迎旨,著實有些荒謬。

傳旨監微闔雙眼,臉皮耷拉下來,刻意用內擴大了聲音,使得正在寒門上下對峙的兩軍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皇城急詔,大王言,此戰不再派兵支持寒門,豫國願降。”

此話一出,不少將士臉上屈辱,卻也無可奈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