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田克榮、楊重仁兩個隊頭,連廂指揮使趙升都向陳家靠攏。
這時李可封咳嗽了兩聲,堂中安靜下來,“朝廷有旨意,大雪封路,糧草、冬衣運送不便,到邠州後再交付。”
在場之人雖嚷嚷的厲害,隻是義憤填膺,也不是真的要造反作亂。
除非有人鼓動……
眼下城外堵著兩支人馬,明顯就是防著這一手。
不過陳玄烈心中略感疑惑,這麼大一個朝廷,怎會連一千三百人回鄉的糧草和冬衣都拿不出來?
涇州養著兩萬神策軍,隨便從嘴中摳出一些,就足夠了。
身邊周庠也是同樣的一臉疑惑。
隻怕這次回鄉之旅不會那麼簡單。
陳玄烈有心提醒,但這種場合,輪不到一個秉旗說話,在場之人絕非陳玄烈一人看出不妥,卻都默不作聲。
“爾等意下如何?”李可封眼中精光一閃。
若忠武軍團結一致,憑著臨涇城,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田克榮、楊重仁幾人望向陳奉先。
“既是朝廷詔令,便不可違背,兄弟們離家三年,父母妻兒倚扉而望,至於糧草,可從長計議。”陳奉先一句話說出所有人的心聲。
“回鄉!”眾人異口同聲。
人離鄉賤,尤其是這時代。
“罷了,各軍且去準備,三日後啟程。”李可封臉上一陣失望。
但眼下形勢,賴在原州也沒什麼意思。
“領命。”
眾人歸心似箭,三天時間沒沒到,已經準備妥當。
陳玄烈回去就將殘疾的五個人托付給賈安,讓他代為照看數月,等回返許州,再派人來接。
陳玄烈將陣亡士卒的骨灰帶上。
到第三天,一千兩百多忠武軍頂著寒風自東城而出。
沒想到北麵的三千淮南軍和南麵的兩千餘神策軍也跟了上來,仿佛一群嗅到腥味的野狼。
李師泰率兩百騎兵親自斷後。
淮南軍戰力如何尚且不知,但神策軍一直是大唐的頂梁柱,自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哥舒翰在磨環川設立以來,曆經一百二十多年。
補給是其他藩鎮大軍的三倍,每次大赦、新帝繼位,都要厚賜神策軍。
升遷比其他藩鎮軍快,地方節度使,很多都是出自神策軍。
而且神策軍地位超然,連禦史都不敢動他們。
然而如此優渥的條件,養出來的卻並非一支強軍,神策軍反而與宦官沆瀣一氣,軍中將吏多由忠於宦官者充任。
穆宗朝以後,神策軍漸漸腐化,戰鬥力下降,尤其是龐勳之亂中,神策軍完全拿不出手,全靠關東諸鎮以及沙陀鐵騎。
每次遇到南詔入寇、地方叛亂、兵變,全靠忠武、昭義、義成這些關東藩鎮。
就像朝廷的防秋製度一樣,都是關東各軍頂在前麵,神策軍躲在後麵,名為防秋,實則監視關東諸軍……
兩邊的怨恨早已有之。
“他娘的,周寶這廝何意?莫非想作一場?”
陳玄烈正在聽周庠講解神策軍過往時,就聽見陳奉先的暴怒聲。
被人像防賊一樣這麼盯著,換誰都心裡不舒服。
神策軍養尊處優,在後麵撿現成的,忠武軍流血流汗,還餓著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