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珠聯璧合(2 / 2)

外室重生記 向今 5913 字 7個月前

不尚賢。

她輕輕蹙眉。

此言出自《道德經》篇三:“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體現了道家無為而治,無為則無不治的思想。

有秦一來,曆漢、三國、兩晉等數十朝至今,獨漢初行此政,韜光養晦,以出世為入世,以無為而有為,政不出房闥,而天下宴然,是有文景之治。而自此武帝以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賢才治天下,尚行君臣共治,至先朝□□廢丞相,設內閣,又當朝□□廢內閣,罷三省,太宗設軍機,六部九卿直聽皇命,其大臣跪受筆錄,無有諫言,天下俱握一家之手。

歲歲科舉,求賢若渴,卻令得滿朝俱是一家之奴才,為臣者反不如奴。何其哀哉!何其用也!

兩朝盛世,空為泡影,胡不見其飛短即逝,民生益蔽,陡轉急下?先帝放政,她父親擅權十數年,縱然貪求無度,受儘世人唾罵,卻令得臣子有臣子風骨,民眾有民眾尊嚴。

一朝身死,舊風複辟,又一朝家奴天下。

她卻如何與當今的天子,論討這“不尚賢”的問題?

自許久以來,她就少有情緒過多波動的時候,而今想來,卻一腔憤懣湧滿了心田,險些難以克製。

“此題不好。”她借話遮掩,“當類大同,為目的,難為手段。”

料不到他輕輕挑眉,淡問:“卿不知文景?”

她頓了一下,才想自己先時說過不通朝政,此時竟挖了坑給自己跳了,事已至此,也不得不順路往下走了,因不急不緩的回他:“文景之治,上無為,而下有為,行查舉,舉孝廉,為上者並非不重賢能,反之,廣納人材,任用賢明。”

他猶是沒什麼表情,隻是又問:“卿何解‘尚’?”

“尊,崇也。”

“何不為‘過’耶?”他問,觀她麵色微凝,折扇便在掌心一合,一下一下拍著掌心道:“過猶不及,過尚,過貴,是以人爭,是以有盜。”

她向來有思辨之能,因未及思考便脫口而出:“是言‘不可見欲’,不可則無,又何以過曲之?”

“這是矯枉過正了。”他笑,不再隨著她鄭重其事的樣子,而以一派隨意的姿態同她辯論,“你讀下文,無為則無不治,其落點猶是治,所以無為也並非無為,不可也並非不可,原是顯而易見的。同類,賢也非賢。”

她一時沒說話,卻引他看過來,目露探究:“這樣簡單的問題,你不知?”

被人鄙夷,總不是件讓人高興的事,她暗暗吸了口氣,壓製住想與他繼續分辯的心,方一副毫無所愧的樣子,淡淡然道:“我原在這上頭不通。”

不料他將扇子往桌沿一壓,微微勾唇,望她道:“拜師,我點撥你。”

一語令她愕然,望他隻是微微眯眼,好整以暇又一本正經的模樣,令人惱不得又笑不得,隻好微微屈膝納了個福,“請大人指點。”

他哈哈一笑,兩步走上前來,提筆蘸墨,寫下幾行字,“家有常業,雖饑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亡。若舍法從私意,則臣不飾其智能,則法禁不立矣。”

問她,“何解?”

她道:“從法去私。”

他點頭,撂下筆,踱開道:“賢即私,不尚賢,即君主不可有私好。常言上有所好,下有所效,一旦給這個賢字設立了一個標準,那末滿朝隻有一天子爾。所以為君者必舍其所好,令百家爭鳴,才無有偏頗。譬如梁武帝好佛……”

他引經據典娓娓道來,初時講她知道的,她權且在心中一笑,其後便越講越偏,漸漸便由不尚賢引出了整部道德經,因此有些聽也聽過的書裡的故事和文章他也拿來講,令她聽得漸漸入神,目不轉睛的跟隨著他,恍惚又到了秦陸離與她講書的時候,她聽得認真而興致勃勃。

清醒中沉迷。

一時戛然而止,她心裡一陣惋惜,回頭卻見小廝來催,“已三炷香了,二位還未動筆?”

轉頭看那頭一柱香早已燃儘,香灰都已冷了許久。

小廝遺憾:“恐今日來不及了。”

他望她:“可行?”

她意會,點了點頭,答:“一刻鐘。”

洋洋灑灑一篇文章寫就,小廝送去迎仙閣,幾乎是立時跑了下來,“二位,請進社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