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水生作物生長速度快,它需要通過施肥,進行智能工業化施肥管理。”
周宇了解到水生作物的情況,他露出笑容,對水生作物比較滿意。
“你們研製的水生作物生長速度比較不錯,成分與原來作物相同,營養成分應該差不多,水生作物的味道怎麼樣?”
王曉曉聽到周宇的詢問,他笑著說道:“周總,水生作物味道與原來作物有些差彆,它們的味道更加清脆,現在快到午飯時間,我們要廚師用水生作物炒幾個菜,大家一起品嘗水生作物的味道。”
他們趕往科研中心的食堂,在休息時繼續討論基因技術。
“水生作物增長速度能達到原來作物的1~2倍,相關生長基因應該也能移植到原來的作物身上。”周宇建議道。
秦鳴聽到周宇的建議,立刻回道:“周總,這個一點都不難,連作物根部的基因都不用大規模修改,隻是修改控製營養吸收速率的部分基因。
我們通過細胞複製的方式產生植物活性細胞,給植物的活性細胞當營養物質,它就能長成一個正常植株。
用有機材料包裹這些活性細胞,形成人工種子。
經過基因修飾的作物,已經無法在自然環境繁衍種族,不會把自己攜帶經過修飾的基因,汙染到其他植物上。
同時也保證我們的技術安全,隻有我們公司才能生產相應植物的種子。”
水稻、土豆和一些常見的蔬菜,它們的生長速度能比原來快1~2倍,那對於華夏整體的糧食安全,起到重大保障作用。
華夏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它占世界23%的人口,卻隻占世界可耕種土地的7%,大部分土地還是比較貧瘠的土地。
西方學者早有預言,華夏早晚會陷入糧食危機。
無論古代還是現在,隻要國家陷入糧食危機,就離政治動蕩和戰亂不遠了。
古代有華夏的數千次農民起義作為佐證,現代有橫掃世界的阿拉伯之春和烏克蘭危機。
阿拉伯之春產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歐美等糧食出口國家,把糧價提升了10%。
國際糧價增長了10%,直接讓這些國家貧民窟的人們破產,隻要人填不飽肚子,動亂也就不遠了。
如果華夏發生糧食危機,十多億的人口遭受挨餓,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能滿足十多億人口的剩餘糧食。
隻能餓殍滿地,餓死一多半人才能渡過糧食危機。
華夏用7%的貧瘠耕地,養活23%的人口,那是以袁隆平為代表的農業學家研發出雜交水稻,雜交玉米等雜交作物,極大提高了糧食的生產量。
袁院士的貢獻如果在神話時代,都足以讓人功德成仙。
現在是他們這群人接過責任,如果讓作物生長速度增加1~2倍,那代表著糧食產量增加1~2倍,可以完美的捍衛國家糧食安全。
國家甚至能運用糧食這個殺傷力巨大的武器,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很快,有水生作物製作的飯菜端了上來。他們一起吃完這頓飯。
周宇吃完讚許道:“味道很不錯,大米有種清香味兒,菜的口感比原先的菜要清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