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沒有了,馮小姑娘身上就沒有其他東西了,連綁頭發都用的都是從衣服上撕下來的布條。
而在這個時候,她本能的感覺到一陣惡寒,聯想一下馮玉瑢的現狀,她就知道追兵一定不遠了。
開局一身比新手裝還不如的殘破裝備,身後有50級大號追著,沒錢、沒路引、沒地圖,妥妥又是一個開局殺!
從馮玉瑢的記憶裡知道,身後追蹤她的人並不是單純的抓捕逃犯,他們聲稱馮家叛國的證據就在馮玉瑢手上。
這個時候,小皇帝的昏君本質初顯,雖然他努力親小人遠賢臣、奈何先帝給他留下的賢臣實在是多,他在短短幾年時間裡扶上位的小人根本不夠他們打的。
馮家不是他第一個動手的家族,卻是第一個不走心到連證據都沒作假的家族。敏銳的賢臣們發現了這一點,企圖用“這是沒有證據的錯判”來翻案。
小皇帝麾下的阿諛奉承之輩中,也有腦子聰明的承擔給小皇帝出主意的任務。
他說,“馮家在逃之人中有一個是馮書則的嫡女,眾位大人尋找的證據定然在她身上。”
眾目睽睽下被翻找了個趕緊的馮府裡沒有馮書則叛國的證據,那就在他逃跑的嫡女身上。這邏輯特彆完美,小皇帝沒挑出半點毛病!
雖然這是明目張膽的栽贓陷害,但眾臣都知道,小皇帝扶上來的奸臣們一定準備好了“叛國證據”,就等著抓到馮玉瑢的時候順手放在她身上了。
至於“馮書則為什麼會叛國?”、“他叛國的證據為什麼不在府裡,而在一個未滿14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小姑娘手裡?”、“官兵都找不到的證據為什麼會被一個小姑娘帶走?”之類的問題並不在小皇帝的考慮之中,他隻負責給他的寵臣們撐腰就對了。
窩藏了馮玉瑢的那位大臣下朝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讓馮玉瑢趕緊跑,跑得越遠越好。京裡人多耳雜,很難說馮玉瑢被收留的時候有沒有被誰看到過。
之前她不過是個普通逃犯,還是個未及笄的小女孩,看到的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但她現在代表的意義不同了,小皇帝的寵臣們甚至懸賞她,重金之下多有背叛,京裡她是待不得了。
那位好心的大臣給她準備了乾糧、盤纏、路引和假的戶籍,但馮玉瑢隻是個沒有半點獨自生存經驗的大家閨秀,她很快就弄丟了路引和戶籍,以及大部分銀子,並被追捕她的人發現了蹤跡。
現在,寧怡華麵對的問題,是如何在逼近的追兵手中逃脫,以及搞清楚自己究竟身在何方,還有未來的路該何去何從。
在這樣的危機時刻,寧怡華忍不住熱淚盈眶的感歎商城、以及儲物空間的重要性。要知道,哪怕她能用點蠟的方式給自己開掛,但也要有蠟可點呀!這荒郊野嶺的,要不是空間裡有存貨,她從哪裡弄個蠟燭出來!
拿出蠟燭給自己開個外掛,寧怡華儘量不留痕跡地走到不遠處一顆樹下坐定,邊例行給自己祈福、邊思考後兩個問題,以及她究竟該怎麼給馮家平反的問題。
她剛給自己祈福完畢,腦子空出來準備思考的時候,追兵就趕到了。
“就在前麵,快追!”
“我看到她的足跡了!”
“大人,痕跡消失了!”
追兵們穿著天子禁衛軍的製服,領頭的是一個投靠了天子寵臣——李尚書的統領,姓韋。他原本隻是個普通禁衛軍,投靠李尚書後才一路高升,坐到了統領的位置。
“快搜!她一個小姑娘跑不遠的!”韋統領下令,手不自覺的摸了摸懷裡的東西。
他在一眾同僚中搶到這個任務並不容易,這麼個輕鬆簡單、還能討好李尚書的任務太難得了,哪怕他知道這是栽贓陷害又怎樣?
君不見,忠臣良將都被壓得死死的,稍一不注意就會被打壓陷害。隻有新晉的幾位大臣才是這個朝堂的未來,隻有跟著他們才有出路。
對於韋統領的心思,寧怡華並不知道。這時間接近黃昏,寧怡華在等天黑後趁著夜色離開,她一個沒等級的小弱雞,還自帶女巫的黴運加成buff,想想就讓她膽顫心驚。
士兵們在周圍仔細搜索,但當他們走到寧怡華附近時,幾人不約而同的無視了她所在的那棵樹,哪怕他們集中注意力也沒有看到大刺刺坐在樹下的寧怡華。
“報!韋統領,這邊沒有。”
“報!這邊也沒有。”
派去搜尋的士兵們接二連三的回來,但他們都沒有找到正在逃亡的馮玉瑢。
“這怎麼可能!”韋統領神色陰沉下來,“難道是她又跑了?”
寧怡華就窩在不遠處偷聽,當她聽到這句話時不覺心中一動,從空間裡掏出一顆許願晶石。
【希望他們快點離開!】
【希望他們快點離開!】
【希望他們快點離開!】
那邊,韋統領在怒罵毫無所獲的下屬。他們在接到舉報後,趕命一樣趕過來,為的就是怕馮玉瑢又跑走了。
李大人吩咐過,讓他儘量抓活的,最好能讓馮玉瑢開口指認父親叛國。實在不行就灌啞了帶回來,到時候按個手印認罪就行。
要不是馮玉瑢出門見過人,不少官夫人都認得出她,李大人早就隨意找個人李代桃僵了。
在痕跡消失的地方又找了一遍,仍然一無所獲後,韋統領在心裡泛起嘀咕。有人揭了榜說是見過馮玉瑢,但萬一那人不過是想騙些錢財呢?有或者是有人故意渾水摸魚?給了他錯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