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的風浪在長安一波高過一波,所有讀書人都瘋狂了,讀書可以有出路了,不用怕白讀書了。
告示貼在長安每一個要道,科舉擴招一萬官吏,則優試用,考核三月,擇優錄用,考核不過者下排官位再次考核……
尤其是告示的最後一段話,也是最令讀書人振奮的,科舉製度每次招收官員不少於三千且逐年加快科舉開考次數……
從隋到如今每次科舉出頭的不過寥寥幾人,可是如今承諾了不少於三千,這給不少讀書人注入一枚奮發讀書的強心針。
長安印書坊加大人力全力印書迎來彌補喏大書籍空缺。
書院更是掀起了一陣備考熱潮,所有成年的學子都可以參加科考,一時間所有的學子都開始埋頭讀書,對貧寒學子來說靠讀書出人頭地的機會不再縹緲,縱然競爭還是會很激烈,機會卻是更大了。
處理完大理寺事務的狄仁傑來到筆齋見到了裴行儉,“這一次士族怎麼也要脫層皮。”
“對。”裴行儉也點頭:“這些人要在長安住不下去了,估計過一陣子就會離開。”
“老師的下一步就是拿住那些江南商人了。”狄仁傑席地坐下。
“師兄可曾遇到過唐儉。”裴行儉說話道。
“唐儉?有些印象。”狄仁傑點頭,“這個家夥當初還敲打過我來著。”
“他也找我了。”裴行儉小聲說著,“他提醒防備士族和江南,總感覺這人太過恃才傲物,也難怪當初會被陛下給貶黜。”
“當初的陛下退位了,現在是新帝即為或許會是他的一個機會。”狄仁傑猜測,“當時他說什麼了嗎?”
“他知道我是老師的弟子了。”裴行儉說著話。
狄仁傑招手叫來一個青幫暗線開口說道,“去盯著唐儉,把他這段時間接觸的人全部記下來。”
“是!”
“師兄怎麼了?”
“沒什麼,可能是我想多了吧。”狄仁傑低語。
士族在長安待不下去了,名聲這個東西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士族一離開長安李承乾心中的無力感更強烈了,要說這一切都是顧青的手段,李承乾感歎這一手玩的雖然很不要臉,不過對症下藥非常有用的一針見血。
顧青拔去了棋盤上士族的棋子對李治說著,“接下來就是江南商人了。”
範健安靜站在一邊等著顧青的吩咐。
“把那些江南商人叫來,我有話和他們說。”顧青吩咐。
“是!”
士族離開長安,李二也邀請朝中各個國公去龍首原外打獵,高士廉赫然就是其中,幾番交談之後,高士廉跪在地上想李二請罪。
“臣乾涉朝政,還請賜罪。”
扶著高士廉站起,李二開口說話道,“咱們都老了,年輕人的事情就讓年輕人去忙活吧。”
“是老臣著了他們的道。”高士廉躬身說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