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鼓起勇氣說話道:“其實這些年與母妃之間的書信來往,母妃雖然沒說如今她過的不好,但是來到長安之後臣弟才明白,父皇離開了皇宮,母妃與其他妃子住在大明宮其實過的並不好,臣弟想把母妃接到東吳,這樣臣弟也可以隨時照顧好母妃。”
李恪是一個很有孝心人,特彆是對他自己的母妃,早年前的點點滴滴李承乾都看在眼中,可李恪要接走的是自己父皇的母妃這一點於情於理都要自己的父皇同意。
“這件事……”李承乾遲疑說道,“你去見過父皇了嗎?”
“還沒有。”李恪回答說道,“隻要皇兄不反對,臣弟明日就去向父皇請命。”
“李恪是一個孝順的人。”李泰長歎一口氣說道,“母後與父皇都已經老了,而且李恪把東吳經營的很好,東吳又是中原水路的要地,當初上官儀他們海貿回來李恪廢了不少的力氣。”
李泰說著李恪的事跡,李承乾聽的出來李泰是在提點李恪的重要,以及江東水路的重要。
猶豫了一陣李承乾說道,“不如這樣,如果父皇能夠同意,朕也不會作出什麼主張,你可以帶著你的母妃離開宮中,但畢竟是皇妃,父皇答應之後朕會廢了你母妃的位置,從此她就不再是父皇的妃子,如此她才能名正言順離開大明宮,也可以給很多人一個交代,皇妃離開皇宮要居住到外麵這本就是於理不合,朕隻好這麼做。”
“多謝皇兄!”李恪躬身行禮。
“彆這麼多禮,大家都是兄弟。”李承乾笑嗬嗬說道,“朕還要你管好東吳這片地。”
李恪又說道,“其實東吳的事情當地的官吏管的很好,臣弟不過是從中給了一個方向,他們都會自己做下去,這段時間我還接觸了江東的顧氏。”
“顧氏?”李承乾聽到這個心中驟然緊張。
“怎麼回事。”李泰也追問道。
“再早幾年的時候也就是六年前。”李恪訴說道,“顧青就派人去東吳找都顧氏子弟,當時顧氏的宗族沒有全部答應過去,顧青收攏了一批之後便作罷了,從此再也沒有招收過,這件事在接下來就沒有再提起過,臣弟也查過顧青這個人沒有在這一代的顧氏族中出現過,也就是說顧青不是出自東吳一地的人。”
這件事聽起來不離奇,李承乾和李泰都知道早年前父皇一定派人去查過顧青的來曆,隻是這件事一直查不到線索隻好就此作罷。顧青不是從顧氏一脈出來了,這件事早就有結果了,隻是李承乾和李泰沒有想到顧青會去招收顧氏宗族的人,當年顧青心裡是怎麼想的。
“顧青是想要建立自己的宗族。”李恪又說著,“隻是不知道因為什麼顧青好像放棄了這個想法。”
“他可能覺得自己沒有必要這麼做了吧。”李泰說道,“如今的顧家是長安最如日中天的權貴,顧青一人撐起來的,如今的顧家有三個孩子,想必多年以後的顧家會壯大起來,隻是顧青這個小子吧,壓根就沒想著妻妾臣群,以高陽的性子顧青也不可能妻妾成群。”
三兄弟無言的笑笑。
李恪又問道,“顧青和高陽之間的事情我都聽說了,那時候的長安應該是風聲鶴唳吧,都說顧青幾乎與父皇差點翻臉,顧青在大明宮兩天兩夜沒出來,整個長安也差點亂起來。”
李泰看著李承乾等待著他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