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海事(1 / 2)

大唐貞觀一書生 張圍 3151 字 10個月前

正在海貿司忙碌的李治正在考慮要不要把閻立本給召回來,考慮了好一會兒李治找到上官儀。

“上官叔,閻立本在東海已經有兩三年了吧。”李治上前問道。

看著去年海貿賬本的上官儀聞言點頭,“確實有些年頭了,這些年港口的消息他們一直都是和顧青聯係。”

“我在想,港口上的人一定很熟悉海麵上的情況。”李治有些著急說道,“這些人如果召回到海貿司,對我們以後的規劃會有很大的助力。”

“我記得去年的時候,閻立本就托人把所有的家眷全部都帶到了港口,看起來閻立本短時間不會回來。”

“他不想回來嗎?”

“不知道。”上官儀又說道,“閻立本是一個在乎名聲比自己重要的人,這一次他造成了港口與海船,他一定會被很多人銘記,至少顧青會讓很多人銘記他的功勞,老夫雖然見到了海貿的利益,但老夫到現在還不清楚,海貿的長遠利益到底在哪裡,造如此港口就是為了發一筆老夫以為大可不必如此大造,海貿真正的財富到底再何方?”

“其實我聽顧青說過一個想法,用書院如今的話來說應該是一個概念。”李治解釋道,“海貿真正的利益再與開拓和資源,就像我們如今在吸取倭國的資源,像是一種概念,比如說現在倭國,我們大唐人就算是平民在倭國也可以有很高的地位,就是一種概念但顧青一直沒有說過這個概念是什麼。”

“而且我還在顧青哪裡看到過一個海圖,那還是我偷偷在顧青的實驗室看到的,看過一次之後顧青就把海圖藏起來,不知道藏什麼地方去了。”李治放低聲音說道:“那個海圖畫的非常清楚,海上什麼地方有島嶼,還有比大唐更遼闊的土地,就在大海的另一個方向,過了大食之後會是一片新的土地,那片土地很遼闊。”

“更遼闊的土地?”上官儀感歎道,“顧青的海圖可有依據?”

“有沒有依據我不知道。”李治接著說道,“不過我在古籍中看到過,確實也有這樣的記載,隻是我很好奇,顧青能夠把那些地方畫的非常仔細,連島嶼的形狀都能畫出來,如果這不是顧青故弄玄虛,顧青是怎麼知道這些的,有時候我有一種感覺,顧青心中早就仗量出了這個世界的大小,不過每每想到這裡我就心裡發毛,一個人怎麼可能到這般地步,要是這些都是真的,顧青到底藏著的那些知識到底到了何種地步。”

“顧青還藏著什麼本事。”上官儀又問道。

“說不清。”李治接著又說道,“有些東西顧青都是教一半留一半,可有時候按著顧青的方法做下去,就出奇的正確,就像當年我父皇屢次舍不得剁了他就是因為這家夥肚子裡有貨,有時候我問過他如何如何?他是怎麼知道的,他總說他不過是看彆人走過路的,他沿著那些人的足跡走一遍而已。”

“是這樣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