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二桶金(2 / 2)

頓了頓筆鋒,翟遠又在右邊寫上收益:

一間公屋可以擺放兩個雙層鋼架床,差不多能容納八個客人。

每個客人收三塊錢門票,收益二十四塊。

一部電影九十分鐘,每天保守放十場,即是二百四十塊。

“還要考慮錄像帶的成本。”

翟遠想到這裡,在成本一欄添了幾筆:錄像帶每盒九十塊。

“成本和收益能成正比,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恐怕沒這麼簡單,否則香江的錄像廳早就遍地開花。”

盯著作業本上的兩排數字,翟遠心中默默盤算。

沒錯,他計劃賺取的第二桶金,就是從開一間錄像廳做起。

青春一袋或許並不清楚。

錄像廳真正的發源地在內地,是改革開放後經濟瘋漲的時代產物。

相同年代下,海外隻有一種叫二輪戲院的小型放映廳與之類似。

直到千禧年過後,內地經濟趨於穩定,錄像廳又開始在越南、非洲等地區生長。

翟遠印象裡,第一次進錄像廳是在上一世九十年代的中期。

那時候他還很小,被福利院的大孩子們蠱惑,帶著院長給的十塊錢新年紅包,跟他們七拐八拐鑽進一條小巷,進入一個陰暗潮濕的房間。

當時錄像廳放的電影大多是港片,陳家駒、黃飛鴻、小馬哥、趙山河在銀幕上交替出現。

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你問為什麼記得這麼清楚?

因為後來有一次翟遠在錄像廳沙發上睡著了,再醒來已經是夜晚。

銀幕上看不到白天的刀來槍往。

隻有一男一女,宛如鄉下的水牛架在一起,女的發出殺豬般的嚎叫,男的像風箱般喘著粗氣。

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場地是一定要租的,最好有兩到三間公屋,否則腿都伸不開。”

“電視和錄像機成本太高,而且萬一損壞,血本無歸,要想想怎麼省這筆錢。”

“申請牌照應該不難,掛上茶樓招牌,喝茶送電影票能規避些風險。”

“還有電影版權……算了,這個不在考慮範圍。”

一部電影的授權費動輒幾萬十幾萬,就算翟遠有錢也不打算掏。

知不知道鐵公雞的含金量?

翟總當年看網文都是download盜版txt格式轉到mp3上,要不然一千度近視怎麼來的?

“真不給放映許可就自己拍!撲你阿母,我親自上陣做**男主角!”

這麼看來,最大的成本壓力除開場地,就隻剩下電視和錄像機這兩項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