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選定電影(1 / 2)

《1982從香江開始》全本免費閱讀

十二間公屋騰出一間,給鄧樂伶用做居住。

剩下十一間公屋化零為整,改建成三間錄像廳,坐落在三處不同的屋邨大廈。

加上鄧澤成那兩間,翟遠現在一共有五間錄像廳。

秀茂坪邨共計四十四座徙置大廈,他短期內的目標就是在每座大廈裡開一間錄像廳。

當前進度,5/44。

一晃半個月過去,五間錄像廳開始盈利。

關記那兩萬盒《珍妮弗的複仇》錄像帶,也開始源源不斷供貨。

翟遠的錢包又鼓了起來。

他在錄像廳放了一批珍妮弗的盒帶,銷量平平。

不過想來也是,能跑來錄像廳看戲的,大多買不起錄像機,自然對錄像帶不感興趣。

於是安排陳家樂和梁誌超,去各個錄像帶銷售門店談訂單。

趙美珍和翟瑤得知以後,也拿了一批去戲院門口擺攤,逢人就問要帶子嗎?

鄧樂伶在跑她廉政公署的官司,根據沈威傳回來的消息,她和石炳輝公婆二人在廉署碰麵,徹底撕破臉皮,互相潑臟水,大有一副不弄死對方誓不罷休的架勢。

“她不會被關進去吧?我這正用人呢。”

“放心吧老板,鄧小姐最多就是知情不報,而且又不是公職人員,頂多罰款加守行為一兩年。”

所有人都在忙,翟遠自然沒有閒著。

這半個月裡,他一直在琢磨要拍一部什麼樣的電影,打響自己錄像廳的招牌。

首先考慮的就是設備問題。

坐在公屋桌案前,翟遠咬著筆杆,麵前記事本上寫滿了這些天考察的數據。

“膠片機果然用不起,還是得考慮磁錄攝像。”

單論膠卷攝像機當然用得起,比如目前主流製片公司用的佳能、柯達、寶力士等超八毫米的攝像機,租用的價格並不算貴。

主要是膠卷燒不起。

那玩意兒開機就按秒算錢,演員ng一次就相當於把錢扔水裡,儘管現在膠卷價格穩定,算下來仍不劃算。

所以翟遠打算用磁帶攝像機。

&nbmax、vhs技術從七十年代就開始迭代,現在逐漸穩定下來,除了分辨率隻有480p,其他各方麵已經類似於後來的數碼dv。

但是分辨率在戲院大銀幕上是瑕疵,在錄像廳的電視機上,完全不是問題。

不說眼前的無線、亞視這些電視台,哪怕千禧年前後,內地仍有不少電視劇還在用磁帶攝像機拍攝,不過那時候分辨率已經提升到720p。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